9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前言1、课程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基础课,是国家对高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的一门必修课,而不是历史学本科生的专业课。它是一门集历史性与思想性为一体的学科。2、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地继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不同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3、学习要求2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历史进程,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国情观和人生观。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4、先修课程:无。5、教学安排:本课程总学时36学时,2学分。6、选用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讲授、讨论,多媒体演示(PPT演示、音像资料等)。8、考核方法:考查。9、教学进程安排表:周次学时数教学主要内容教学环节备注12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讲授22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德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讲授视频32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的觉醒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讲授第一次作业42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讲授52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讲授62中编综述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讲授72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讲授讨论382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讲授讨论第二次作业92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讲授102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讲授讨论112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讲授122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讲授132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讲授142下编综述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6)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讲授第三次作业152第二节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三节走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讲授162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一节良好的开局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讲授讨论172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讲授第四次作业182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第三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五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讲授录像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学习目的通过综述部分的教学,要使学生们认识到近代以前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只是进入近代才落后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也因而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于近代中国4社会性质的变化,导致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动,推翻资本-帝国主义的统治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综述部分共分3大点,第一点是对比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重点指出到鸦片战争前夜中国与世界资本主义才拉开距离。第二点指出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才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三点指出近代中国的两大社会矛盾、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本部分教学计划学时为:2学时。课程内容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1.两对基本矛盾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涵及特征;3.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二、教学难点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三、教学手段5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思考与练习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学习目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外国列强是如何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近代中国人又是如何反抗外来入侵及失败的经验教训,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近代国人为改变被动挨打的落后局面,曾进行多次斗争,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本章计划学时为:3学时。课程内容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一、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迫签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勒索赔款,抢掠财富。二、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斗争;扶植、收买代理人。三、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四、文化奴役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6第二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第三节反侵咯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一、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二、从睁眼看世界到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早期维新思想;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重点1.资本-帝国主义是如何入侵中国的?2.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二、教学难点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三、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思考与练习1.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7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随着外国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从农民群众,到地主阶级洋务派,到资产阶级维新派,到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使学生认识到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本章计划学时为:3学时。课程内容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到1856年上半年,除北伐失利外,太平军在湖北、江西、安徽和天京附近等战场都取得了重大胜利,控制了大片地区,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在天京事变中,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石达开出走败亡。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时14载,转战18省,并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各地各族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太平天国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太平天国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起义鼓舞和推动了当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8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新政的兴办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思。二、洋务新政的失败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是,洋务运动的主流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商为“四民”之末等观念都受到冲击。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其次,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再次,洋务运动具有腐朽性。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人们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地高涨起来,逐步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在1898年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百日维新”如同昙花一现,只经历了103天就夭折了。二、思想启蒙及其意义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做了大量工作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本身的弱点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再次,害怕人民群众。三、戊戌维新运动夭折的教训。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9一、教学重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局限;2.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历史进步意;3.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二、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三、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思考与练习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教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