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阐释2.考点精讲3.规律方法4.拓展提升文言实词考点文言文阅读濡染书卷气,培育我正义胸中存浩然,振作我精神和端午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1.考点阐释文言实词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考查以单音节词为主。2.考查的对象为常见常用词。考纲中所举的120个实词,不是个个都考,考查的都是常见常用的。当然,高考命题时也不局限于这120个实词。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3.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都有涉及。实词的考查,一般以考查一词多义为主,同时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考查。4.考查形式依然以选择题为主,在翻译题目中也会涉及对实词的考查。2.考点精讲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托付。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怀:衔恨。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易:更换。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失职。审题: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生解答此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本大意,把握基本内容。其次,具体到对每一个词的判断,不仅要把握各个文言实词的常见含义,还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把词放回原文,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审题答题答案:D。“察官阙”的下文是说朝廷言论大都倾向让萧燧做察官,但因为他没做过县令,皇帝就认命他做了左司谏。据此,可以推断“阙”应该是“空缺”的意思。考生如果不结合语境进行分析,那么很可能认为D项是正确的。链接“阙”的常见用法:①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损害,使动用法,“使(秦国)受损害”。②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晏行》):通“缺”,空缺。答案:选A。结合文意,我们可以判定:“意”,在文中是“意料,想到”的意思;B中的“执”和C项中的“袭”的解释是正确的;D中的“寿”考查名词的使动用法,“使……长寿”。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意:猜测。B.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执:拉住。C.貌袭之,道艺两失袭:承袭。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寿:使……长寿。审题: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做好这一题目的关键是,我们一定要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然后把考查的实词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意来判定。“意”的常见用法:①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意料。②此非先君之意也。(《公羊传》):心意、意图。③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列子》):怀疑、猜测。审题答题链接知识方法整合——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法1.双音词推断法古汉语多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双音节词,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衍变而来,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推断某个文言实词的含义时可以将其扩充为双音词,再依据语境取舍。如:朝——早晨、朝廷、朝见、朝代。辞——言辞、文辞、推辞、辞让、告辞等等。而命题者又常常利用这一点设置迷局。3.规律方法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了:明白,了解。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戚:忧伤。C.县吏怪其意气怪:责怪。D.见其面斥人过面:当面。解析:A.了:明白,了解。D.面:当面,名词作状语。A、D两项都可以用双音词推断法。B.戚:忧伤。但C项“怪”解释为“责怪”错误,文中县吏没有“责怪”自新,而是善意地“止杖”(阻止施行杖刑),另外“怪”是形容词,作谓语时不能带宾语,句中应是活用,因此,“怪”是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C答案解析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法——双音词推断法知识方法整合——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法2.词性推断法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3.规律方法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禀:赐予。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闲:熟习。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直:报酬。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爨:做饭。解析:A“禀至行”主谓结构,“禀”作主语,名词,解释为动词“赐予”错误,应为“禀性”。B“性闲木功”中“闲”作谓语动词,通“娴”,解释为“熟习”正确。C“受直”动宾结构,“受”动词,意为“接受”,“直”名词“报酬”正确。D为“买籴”“举爨”为顺承的两件事,“爨”解释为“做饭”正确。A答案解析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法——词性推断法知识方法整合——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法3.结构推断法古人为文讲究对称,常常使用一些结构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对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形式整齐,节奏和谐。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3.规律方法演示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逾远而弥存也弥:更加。B.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振作。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取:择取。D.客有任目而恶镜者任:放纵。解析:A.“逾远”和“弥存”是对称结构,“逾”是越过(经历)的意思,“逾远”就是经历久远的年代,“弥存”就应该理解为“长久存在”的意思,“弥”是长久的意思。B.“周穷振乏”是“家无余财”的原因。“周穷”与“振乏”是对称结构,意思相同(近)。“周穷”即周济穷人,由此可知,“振乏”为救济穷人。振,通“赈”,救济。理解为“振作”错误。D.“任目”和“恶镜”是对称结构,“恶镜”就是讨厌镜子,可以推测,“任”和“恶”是反义词,把“任”解释为“放纵”错,应是“相信、信任”的意思。答案:C解析/显隐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知识方法整合——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法4.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它在文中的含义。3.规律方法演示题4下列语句中,加点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益:渐渐。B.度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C.若真鄙儒也鄙:品德低下。D.竟朝置酒竟:直至……终了。解析:C项“鄙”是古今异义词,“见识浅陋”,如《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可知“鄙”解释为“品德低下”有误,理解为“见识浅陋”才对。A项“益”作副词,除了有“更加”之义外,也有“渐渐”义,如柳宗元的《黔之驴》“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B项“度”在句中的含义是“估量、估计”。如《鸿门宴》“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答案:C解析/显隐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法——联想推断法4.拓展提升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内:通“纳”,接纳。B.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C.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D.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连词,并且。解析D项,“而”通“耐”,能力,能耐。“而”因与“耐”古音同而借用。这句话的意思是:品德可使一位君主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答案:D解析/显隐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行李之往来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D.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解析A项,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B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携带的包裹、箱子等。C项,多谢:古义,多多劝告;今义,非常感谢。D项,劳苦:古今意义相同,劳累辛苦。答案:D解析/显隐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吾从而师之C.顷之未发,太子迟之D.且庸人尚羞之解析A项,利:名词作动词,对……有利。B项,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C项,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迟缓。D项,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感到羞耻。答案:A解析/显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