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1届走向高考总复习课件:5-1明清时期的政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课时明清时期的政治考纲展示复习向导1.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的建立和君主专制的加强;(2)《大明律》和特务统治的加强;(3)八股取士;(4)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1.了解明朝建立和专制制度加强的具体史实,认识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影响2.明朝中后期的政局和明末农民战争(1)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2)明末农民战争2.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危机的表现及明末农民战争的具体史实,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危机的原因及明末农民战争的特点、影响3.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1)满洲的兴起和建国;(2)清军入关和统一中国;(3)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4)文字狱3.了解清朝建立和专制义中央集权强化的具体史实,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的影响1.明朝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1)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调整官制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使司管理监察、司法;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政。军制方面: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制约。遇有战事,兵部奉旨调兵,由皇帝临时任命将领、总兵、统率军队作战。②制定《大明律》内容:明太祖制定的《大明律》对直接危害封建统治的行为,量刑严厉而残酷;增加了经济立法;主张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以严法整顿吏治。实质与目的:体现封建君主的意志,极力维护皇帝独裁的专制统治;强化君主专制统治。③设立特务机构明太祖设“锦衣卫”,后又设东厂(明成祖)、西厂(明宪宗)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直接由皇帝指挥,不受政府司法部门管辖。掌管缉捕、刑狱之事,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④强化思想控制——八股取士目的: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维护君主专制。特点: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影响:八股取士为统治阶级推行君主专制制度培养了官僚队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3)明朝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特点及其影响特点:①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②内容详尽完备,涉及政治、军事、司法、监狱、文化、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③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严酷、特务统治、廷杖制度、八股取士等方面。④体现出封建社会末期的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逐步走向反动。影响:①进步性:起到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稳定和重建封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作用。至明成祖永乐年间,政局稳定,国力强盛,明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鼎盛王朝。②消极性:从动机看,仍然是维护和巩固一家一姓的统治,具有反动性;从采取的措施看,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将对全面的统治最大限度地置于皇帝一人掌握之下,杜绝和排斥其他人的干预,这就从根本上埋下了严重的统治危机和隐患。2.“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1)“靖难之役”①背景: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把子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建文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的利益。②概况:燕王朱棣起兵反对建文帝。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城,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即位,史称明成祖。1403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2)营建北京1417年至1420年12月,明成祖命蒯祥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北京城。其特点为城市建筑与布局充分显示出皇权的至高无上。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宰相制与明代内阁制的异同相同点:都是皇权加强的重要表现,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不同点:从职务设置上看,历代宰相皆定员定制,而明代内阁大学士无定员定制,人数不等。从地位上看,宰相是法定中央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而内阁是非法定的资询机构。从职权上看,宰相拥有法定职权,即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而内阁仅充任皇帝个人的助手和顾问,遵旨草拟诏书,但无决策权。在对皇帝的影响上,宰相制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形成制约;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职权大小、地位高低完全由皇帝随意而定,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例1】(2009·北京西城5月)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大明律》之外,还编纂了刑事案例《大诰》。《大诰》法外施法,使用了很多酷刑,如断手、廷杖等。这一现象反映出()A.法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B.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加强C.封建专制达到顶峰D.君主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从题干材料中的朱元璋亲自编纂了刑事案例《大诰》,《大诰》法外施法等现象可见君主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故应选D。A项发生在秦朝,B、C两项发生在清朝。【答案】D1.明朝中后期的政局——明末农民战争的背景(1)君主不理政事,奸臣把持朝政。(2)宦官专权,政治局势混乱。(3)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2.明末农民战争(1)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2)意义:①推翻了腐朽的明朝,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②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反映了农民反对财产不均和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标志着我国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均田免粮”口号的认识“均田免粮”代表了广大农民的利益,这个口号应分成两部分来理解,“免粮”反映了广大农民反对财产贫富不均,要求平均平等、减轻负担的愿望;更关键的是“均田”,它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标志着我国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新”就新在已开始触及阶级斗争深刻的经济根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斗争的内容进一步深化。明末农民战争可谓是中国古代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例2】明末农民起义有别于以前农民起义的根本点在于()A.建立了强大的农民政权B.推翻了腐朽的明朝C.被满汉地主阶级联合镇压D.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析】明末农民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标志着我国农民阶级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已开始触及到深刻的经济根源,斗争的内容进一步深化。【答案】D1.满洲的兴起、建国和统一兴起统一女真①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以赫图阿拉为据点,用武力统一女真各部。②努尔哈赤建立了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八旗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也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八旗制度①性质: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的社会组织,是一种军政合一、兵民一体的社会组织,具有行政管理、军事征伐、组织生产三项职能。②作用:对女真的统一、满族的形成和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也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建国建立后金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加强对明朝的攻势建立清朝皇太极后来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统一清军入关①1644年,多尔衮率八旗劲旅兼程入关,以明降将吴三桂为前导,打败大顺农民军,进占北京。②1644年9月,清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已是全中国的君主统一中国清军南下剿杀农民军,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灭掉南明小朝廷,基本上统一全国2.清朝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行政机构的变化(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清初:沿用明制,在中央设内阁、六部,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决定军国大事,使皇权受到限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2)大兴文字狱目的: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影响:造成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清朝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认识清朝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对粉碎内部分裂叛乱和外部入侵、巩固国家统一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一时期专制主义君主制度开始走向衰落,因此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消极作用方面:一方面统治者采取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措施,违背历史潮流,阻碍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其作为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即将崩溃的旧的经济基础,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出了明显的腐朽性。【例3】(2009·郑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试卷)清雍正四年(1726年),江西乡试主考查嗣庭引用《诗经》中“维民所止”为考题,被人诬告为“雍正去头”,引怒龙颜,罪获戮尸,满门抄斩,家族被株连者达几十人。这种做法的最严重影响是()A.巩固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B.导致乾嘉考据学的兴盛C.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D.压制了汉族知识分子的反清思想【解析】本题考查文字狱的严重影响。文字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强化专制集权,稳固封建统治的作用,但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只能埋头考订古书,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答案】C热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阶段概况作用及影响秦朝确立秦统一全国后,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继承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实践韩非子的理论,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内容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制定颁布秦律。既加强了皇帝对中央百官的控制,又加强了对地方各级官吏和百姓的控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起着不同作用。具体说,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主要起进步作用,在封建社会晚期主要起消极乃至反动作用。阶段概况作用及影响隋唐完善确立和完备三省六部制,克服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创立和完善科举制,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北宋强化宋初统治者为了改变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集中军权,解除了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集中行政权,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又设通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集中地方的财权和司法权,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强化阶段概况作用及影响元朝新发展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另设宣政院,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对后世影响深远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消极影响:①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出现腐败现象,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③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明清顶峰明清时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成为这一政治制度的最大特色。明初,废丞相、权归六部、三司分权、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制定《大明律》和加强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措施,其核心就是强化君权。清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考点链接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它影响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考纲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不同阶段采取的不同措施和影响,因此对这一制度发展过程中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和斗争以及这一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原因,在复习时要加以注意,并注意从中外历史比较的角度,理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与西欧的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不同背景和影响。【样题】行政制度事关国家统一和行政效率,因此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行政制度的改革。以下有关古代中央机构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秦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能是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只是兼职②元中书省职权与秦丞相相同③清军机大臣职权与宋参知政事有相同之处④元宣政院与清理藩院行使相同职权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解题的关键是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