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导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导学案人民版(必修一)编辑:字祺芳QQ:4350112742011年8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导学案编号01一、课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重难点:重点:深入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难点:通过学习教材中提供的考古学的资料,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分析中国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三、学习过程:(一)夏商的政治形式:(1)国家的起源:1、时间:2、推动因素:3、地区:流域和流域。4、标志:,,,,。(2)夏的政治形式:传说禹的儿子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由此开始,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思考:用一句话概括夏政治形式的特点?(2)商的政治形式:商朝的政治特点:1、商代贵族以为纽带,实行制;2、和结合。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进行决策,也通过这一手段主宰。合作探究:通过教材总结我们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或手段有哪些?传说与历史的区别?我们应如何看待传说?(二)西周的政治形式:1、分封制:(1)目的:巩固的统治(2)分封对象:,,。(3)主要的诸侯国:(4)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权,对周天子定期并提供和。(5)评价:积极:消极:(6)瓦解:2、宗法制:(1)目的:(2)含义或实质:(3)核心内容:(4)政治隶属关系:(5)实质:(6)作用:1)2)合作探究:用最简练的话总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小结: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典型例题]:[例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A.社会历史的倒退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解析]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多,逐渐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人类社会开始向奴隶社会过渡。而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答案]D[例2]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民主推选B.兄终弟及C.嫡长子继承D.父死子继[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自夏朝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在夏商两代,还存在着“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传位方式。到西周开始实行宗法制,其核心内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答案]C[课堂演练]:1、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①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②私有制发展的结果③阶级对立的产物④统一国家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A、夏民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3、《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5.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制度是()A.禅让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6.山东省常被人们简称为齐鲁大地,这起源于()A.大汶口文化B.西周分封C.甲骨文记载D.古代地名7.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四个儿女:大儿子(妃嫔所生);二女儿(王后所生);老三是王后所生的女儿;小儿子(王后之子)。几个儿女都想争王位。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请问王位该传给谁?()A.大儿子B.二女儿C.老三D.小儿子8.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度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妾一般称谓妻(正配)的儿子A.三哥(20岁)B.四哥(14岁)妾一(侧室)的儿子C.大哥(25岁)妾二(侧室)的儿子D.二哥(22岁)9.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宗法制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B.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C.各级贵族均享受世袭权力D.长子都称为大宗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导学案编号02一、课标: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二、重难点:重点:秦汉大一统政体的形成;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历史作用与影响。三、学习过程:(一)“六王毕,四海一”——“大一统”地理格局的形成1、过程:(1)灭六国,结束分裂。(从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2)北击(公元前年),收复河套地区;修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3)南征百越,修(公元前年),统一岭南地区。(4)修“”收复西南夷地。合作探究: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手段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2、意义:(1)(2)(二)“大一统”政体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资料提供:什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指君主专制,即皇帝一人独裁,维护绝对的皇权,体现的是皇权和相权的关系。“中央集权”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即中央政府为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而建立的中央对地方政区管辖的行政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历代的封建王朝所沿袭。1、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海内为郡县)(1)原因: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中央集权。(2)形成:时期开始出现;秦始皇采纳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3)内容:思考:从以上图示中得到什么认识?(4)特点:1)2)(5)意义:1)2)(6)发展:西汉继续推行。汉初曾分封诸侯王而形成、并存的局面,后来消除割据势力,巩固大一统。合作探究: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填表)分封制郡县制划分原则传承制度与中央关系历史作用相同点2、中央机构的设置(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的确立(三个特征)①皇帝独尊:统一六国后,采用称号,皇帝自称“”;命令称“”或“”,印称“”。②皇权至高无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核心特征。③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①有左右两员,职责是;1)内容②主管军事;③是丞相的助手,负责。九卿:2)特点:①②③3、“朝议”制度:(思考:如何看待“朝议”制度?)4、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挟书律”思考:“焚书坑儒”和“挟书律”的实质是什么?(结合课本材料阅读与思考)5、汉承秦制:汉武帝时设置和,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小结:(合作探究)皇帝郡尉()郡守()监御史()县尉(军事)县令(行政)县丞(刑狱)有秩(民政)三老(教化)啬夫(赋税)游徼(治安)里正郡县(道)乡里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对秦朝、对后世)课堂练习:1.秦国能灭掉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A.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B.秦国是六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C.秦国军事力量强大,进行兼并战争D.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2、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主要反映了()A.修长城的艰难困苦B.人民只看到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C.长城的修筑不利于秦朝统治的巩固D.人民不堪忍受秦朝暴政的一个缩印3、秦朝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官员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4、秦代确立的中央集权制的基本特征是()A.皇权至上B.“家天下”C.权力高度集中D.最高统治者称皇帝5、秦朝时中央官制中为虚设的官职是()A.太尉B.丞相C.御史大夫D.卫尉6、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7、在评论秦朝灭亡时,历史学家张岂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A.称皇帝制《秦律》B.置三公行郡县C.焚书坑儒筑长城D.统文字平南越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请回答:(1)概括材料中丞相绾和廷尉李斯的观点。(2)简要说明这次争论的结果。(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人观点的认识?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编号03一、课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二、重难点:重点:掌握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难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三、学习过程:(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1.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2.特点: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主宰政治而无制约。3、弊端:皇权具有性和性,影响了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4、影响:(1)历代的变化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2)君臣关系,实质上是“”和“奴才”的关系。(二)君权和相权1、斗争原因: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相”既是皇帝的助手,又是君权的分割者。)2、汉至宋代抑制或分散相权的主要措施:(1)西汉:①背景:汉初继承,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汉武帝幼年即位,丞相把握行政大权。②措施:频繁更换,使相权受到打击;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建立“”与“外朝”相对应。“中朝”又称“”,由构成,具有决策权;“外朝”由以、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构成,具有执行权。合作探究:画出中外朝制度图示。(2)唐代:三省六部制①主要措施:唐代中央设、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其中: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门下省设,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合作探究:画出三省六部制图示。②评价:(3)宋代:措施:①设置,其长官简称“”,职务相当于宰相。②增设“”作为副宰相以分散相权。③设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评价:合作探究:画出宋代中央官制图示。3、斗争目的:(1)防范擅权。(2)力求加强统治,提高效率。(3)弥补繁多而宰相不足的缺陷。4、斗争结果(演变趋势):不断削弱,不断加强。(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监察机构的设立及演变(1)秦代:中央——;地方——监御史。(已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2)西汉:中央: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地方—。(更为严密)(3)唐代: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职权进一步扩大)(4)宋代: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5)元朝: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由监察御史复按。2、评价:积极:消极:(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选官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经过了“”、“”、“”三个阶段。2、历史变化:(填表)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实行时间先秦选官依据特点局限目的实质合作探究:1、如何全面评价科举制?(积极、消极)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体现了怎样的演变趋势?(五)行省制度1、郡县制的演变:(秦汉)郡县两级(唐)道、、县三级(宋代)路、州、县三级。2、行省的设置:(1)创建时间:(2)主要内容:①全国分设十个(行省)。②另设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一是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3)与中央的关系:①行省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军政要务需呈报,没有中央诏旨,行政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②中央的机构监督行省

1 / 1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