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导向的新城绿色崛起,以梅州江南新区城市设计为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年第9期121-122页1/7生态文明导向的新城绿色崛起——以梅州江南新区城市设计为例[摘要]:生态文明为导向的绿色崛起将成为城市创新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江南新区城市设计以生态文明为导向,整合山、水、人、文、商五脉共济,将城市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紧密结合,融入智慧城市发展新理念,定位为“荟萃天下客、绿联智慧城”,以绿色崛起为目标,构筑世界客都新核心、城市形象新门户、高铁经济新枢纽、山水宜居新典范。[关键词]: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绿色崛起;江南新区;城市设计1.生态文明回归1.1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全球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与身心健康。尤其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建设生态文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1.2生态文明导向城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建设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关联。新城规划建设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融入城市的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空间环境、文化传承、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和全过程,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1.3环境友好城市新型城镇化必须摒弃以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资源节约、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环境友好型道路。环境友好城市是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建设经济发展、资源高效、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环境良好、生活舒适、天人合一的新型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方向。2.绿色崛起目标2.1城市特质“行尽天涯、世界客都、叶帅故里、诗画梅州”,梅州——中国远洋商贸文化发源地、世界客商聚汇地,传统人文拓展精神与商贸理念孕育出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发展潜力,构筑起城市绿色产业崛起的软环境。《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年第9期121-122页2/7图1:梅州山水格局与典型客家民居围龙屋2.2发展机遇梅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从区域发展战略层面,梅州市位于联系东部沿海战略经济带与中西部内陆经济辐射区的“次沿海”发展带的战略节点;作为珠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将由传统边缘城市转型成为闽粤赣外路经济与内陆经济对接的枢纽型城市。从区域交通发展机遇看,海、铁、空交通动脉的打通,实现梅州与潮汕、珠三角、厦门等口岸性城市广域对接,有助于城市未来产业升级及世界客都品牌的打造;同时,着力于与内陆腹地城市对接,进一步将梅州打造成为客家商贸、文化交流的窗口城市和区域对外交互的中心城市。图2:国家战略之海西发展2.3绿色崛起梅州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谐的社会氛围,但远离中心城市,地处韩江和梅江的水源聚集地,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发展区。推动绿色崛起,是梅州彰显后发优势、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依托全省经济的战略转型,在“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两大战略政策的助推下,梅州市将迎来城市跨越转型发展、绿色产业崛起、高端现代服务业提升的重大发展机遇。江南新区是梅州实现“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战略部署、着力推动“绿色崛起,科学发展”的战略区域与空间载体。3.城市设计构想3.1战略突破规划充分把握区域竞合、交通路经、文化要素、生态环境四大触媒元素,准确切入战略重点,推进新区良性发展。规划提出“扬长、联动、提升、平衡”四大发展战略重点,为片区发展注入“跨越式发展”、“智慧型发展”、“产业链整合联动发展”三大产业发展新理念,形成主导产业、支撑产业及战略产业三大产业层级,实现新区开发的有序推进及雁阵式产业优化升级。新区发展将着力于金融商贸服务、文化旅游、创新型智慧产业及生态宜居产业四大产业板块。通过产业项目的细化遴选,注入城市转型新引擎。《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年第9期121-122页3/73.2发展定位江南新区以“文化引领、绿色崛起”为目标,规划定位为“荟萃天下客,绿联智慧城”,使之构建成为“以客商经济、智慧产业为拉动力,以创新型商贸金融、信息交互、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功能,集生态休闲,文化旅游、慢活养居于一体的世界客都、创意新城、智慧新城、生态新城”。图3:新城整体规划效果图3.3设计理念新区城市设计以生态文明为导向,从城市空间格局、文化传承、生态景观、交通构架四大角度切入,整合山、水、人、文、商五脉共济,将城市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与空间设计紧密结合,融入智慧新城发展新理念以实现新城绿色崛起之目标,突出“通山达水、产城融合、绿色慢城”特色,构筑:发扬客家文化,展示世界客都的新核心;优化城市结构,提升城市形象的新门户;承接高铁经济,承载高端服务的新枢纽;传承山水文脉,打造绿色宜居的新典范。3.4空间格局山峦为屏、梅江回转,设计以自然山水为空间骨架基础,传承城市南北空间发展轴线,形成“山水为脉、双轴突显、一核七片”的空间结构。贯穿北部新区、中部旅游度假区、南部高铁新城的两条结构主脊,绿脉、水脉相互汇通,公共活动板块串联成珠。城市南北向发展功能中轴与客都大道城市形象轴,双轴交汇,拉开江南新区空间拓展的结构框架。一核七片分别为中央活力聚核、创新型产业智慧谷、浅山乐活度假区、高铁商务旅游区、剑英文化休闲综合区、以及三大健康慢活生态主题社区合融共生、互动发展。图4:新城中心区规划效果图空间设计巧妙利用与城市方格网肌理斜交45°的客都大道、铁路线的限制,融入“中国结”的内涵,通过联与结的空间承转,延续城市南北向的山水人文轴线,在斜向的客都《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年第9期121-122页4/7大道与南北发展轴交汇处形成城市新核心,构筑梅州的中央活力区,打造新城独特的标志性空间形态。城市南北发展空间轴线串联剑英文化公园、新城公共中心、中央活力区、创意智慧谷、山地公园、高铁片区六大功能主题。城市客厅——公共中心以水为核的聚核空间,中央活力区——以水绕城,绿道串行,构筑绿色公共平台,融入岭南建筑布局特色,传承了客家人择水而居、阴阳和谐的布局理念。图5:新城功能结构规划图图6:新城城市设计总平面3.5文化传承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是人类文明与城市文明的高度凝聚结合体。规划以“文化传承、创新演绎、时空体验、文化创意”为主题策略,充分挖掘中国远洋商贸文化、世界客都的文化特质。规划突出保护历史建筑、再造新客商会馆等文化节点;融汇客家文化、围屋文化、绿色生态、博览展示文化等内涵构筑文化走廊,展现“客串梅城”的独特文化特色,营造体验客都文化的开放式博物馆。升华客都主题文化、创新演绎,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整合产业链,形成以新的客家文化为集聚的新兴创意产业设计之都,引领城市创新转型,实现绿色崛起。3.6生态格局生态景观格局规划突出“通山达水显生态,水绿衔珠聚核心,休闲绿道筑慢城”的理念,设计将南部的自然山体作为城市的背景及眺望观光点,将山体公园作为南部的生态休闲中心,并围绕山体展开空间设计。形成绿网织底、斑块优化的生态网络构架,以及时空拼贴、多元文化合融的生态格局。南北向的城市轴线在中心区通过水系的设计而强化、转承,聚合城市客厅成湖、环绕中央活力区为护城河等水主题空间形态,将自然山水有机融入城市,以休闲绿带为纽带,联系水岸创意天地、智慧谷、剑英文化公园、市民广场等特色节点空间,构筑山水城市生态景观风貌特色。《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年第9期121-122页5/7图7:客串梅城的客都文化纽带图8:新城生态景观规划图3.7交通组织规划传承梅州休闲慢城的小尺度城市空间肌理特色,以回归充满活力的多样性的街道慢生活为目标,通过“和谐45°的中国结”的承转,使江南新区有机融入城市、延续城市轴线与肌理,构筑新城特色核心。道路网络规划以“功能联系型交通干道、风貌展现型景观干道”双十字主干路网,承担规划区北联南延的对外交通职能。城市次干路网依托三大空间发展板块组团化布局,形成规划区内部畅达的交通组织网络。城市支路则强调片区内部交通微循环网络,增强交通可达性。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绿化景观系统相结合。生态慢行廊道与规划山水主脉相结合,串联叶帅文廊、客聚溪谷、浅山林道、滨江博览四大主题绿带,构筑系统一级结构廊道。二级系统廊道则沿绿色景观带向区域腹地网络展开,多元慢行系统融入整个空间构架,山水养生、文化养心,打造真正的“绿联智慧城”。图9:新城交通组织规划与慢性绿道规划图3.8土地利用《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年第9期121-122页6/7设计强调土地价值导向与交通聚合导向下的高效紧凑的空间发展模式,复合利用、多元和谐的土地开发模式。土地利用规划与结构规划相协调,水绿生态廊道串联三大空间板块,扩大绿化空间影响界面,保障片区景观均好性;行政办公、商务金融、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依托客都大道、城市中轴、高铁站前区集约发展,形成三大公共服务核心;文化旅游服务用地依托开放景观廊道、滨水空间带状布局,舒展城市公共形象界面;居住用地组团化布局,与公共服务区域相承接,产、居联动发展;鼓励连续商业界面开发,增强街道空间活力,实现城市用地复合发展。图10:新城土地利用规划图规划区公共设施实现城市级公共设施和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分级规划,绿、商、文、体多种功能联动开发。依托城市南部交通门户空间,布置综合型商务会展中心;结合两大站前广场布局城市级商贸金融设施。结合开放景观空间,引入次级文、体、游公共项目;鼓励特色商街开发,打造社区街道活力。4.实施运营策略4.1开发时序策划新区规划土地开发承接城市现有的发展基础,依托山水格局、交通先导、产业培育等策略,实现“跨越-聚合-联动”的动态空间成长模式。近期轴心引爆、跨越拓展、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中期中心聚合、金脊凸显,各片区空间联动发展;远期南北联动、山城互融;规划控制单元分区与开发时序向结合,有序引导片区开发建设,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4.2土地运营策略在开发过程中,强调政府主导的新城整体形象推介,通过完善的项目融资策略、土地开发策略、管理运营策略,依据不同的项目特征选择不同的地产开发模式,保证长期开发的顺利进行。土地出让运营遵循“环境优先、成熟先行、功能平衡、主题引领”四大策略,通过景观系统、核心配套设施的先行,奠定区域优质环境、品质城区的整体形象,提升土地价值。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引擎项目、特色项目引进品牌招商,形成片区的标志性空间场所,以拉动周边区域土地联动开发。《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年第9期121-122页7/75.结语“荟萃天下客,绿联智慧城”,以自然山水的空间骨架为基础、以人杰地灵的客都文化为底蕴、以生态文明的绿色崛起为目标的江南新区,将全新演绎世界客都文化内涵、全面引领城市创新转型发展、全力打造幸福宜居生态家园,必将成为“有特色、有个性、让人记得住的城市”。作者简介陈国生,男,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设计总监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路138号,200235,19803162@qq.com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