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七律·长征单位:武山县滩歌镇黑池殿小学授课人:陈新明2017年11月27日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一、资料谈话导入:1933年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一百万人的兵力,采取“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及其邻近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这时,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已在红军中取得了完全的统治,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以致红军经过一年的苦战,也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不得不先后退出长江以南的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实行逃跑主义,红军虽然英勇地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转到湘江以西地区,却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改变方向,争取主动,向敌军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中央红军依照毛泽东的这一方针,即向贵州前进,攻克了遵义城。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亲自指挥下,转战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二方面军也于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胜利地完成了长征。长征背景介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曾四次由毛泽东率领突破了国民党的“围剿”。但由于王明一意孤行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为保存充分的实力,中国红军被迫退出根据地瑞金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红色根据地---瑞金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8.6万人,分别自瑞金、鄠都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长征的起点---瑞金中央红军进行了长征以来的第一场大战---湘江战役,冲破了敌人精心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渡过了湘江,彻底粉碎了敌人妄图全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伟大转折提供了契机;其次在湘江战役中的被动挨打和惨重损失,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彻底暴露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的严重危害,引发了党的高层领导和广大红军将士对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路线和军事指挥的深刻反思;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博古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24日晚,红军决定迅速抢占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渡过大渡河是长征途中极为关键的事件之一。如果渡河失败,红军就很可能被消灭。强渡大渡河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次著名战斗。爬雪山是长征开始以来最艰苦的一关,他们翻越了8座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又称亚克夏山)、昌德山、达古山、虹桥山、鹧鸪山、巴郎山,中央红军的雪山行程1350公里。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红军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大会师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中国工农红军持续两年、转战14个省的长征全部胜利结束。长征突破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从此揭开新的篇章。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过福建、广西、贵州、、云南、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长征即将结束,毛泽东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及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此诗。1、简介“七律”: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3、指导朗读,正音: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4、解决字词:等闲逶迤磅礴泥丸岷山丸崖岷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七律·长征》这首诗主要写了五岭、乌蒙、金沙水、大渡桥、岷山等物象,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给了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7、课外拓展:学习了这首《七律·长征》,让我们知道了什么?1、写会生字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背诵课文。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