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法律规制探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法律规制探析作者:刘伟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参考文献(53条)1.全文参考文献一览主要参考专著2.全球并购中心中国并购报告20043.全球并购中心中国并购报告20044.张远忠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的法律问题分析5.孔祥俊反垄断法原理20016.王晓晔企业合并中的反垄断问题19967.叶军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法律分析20048.黄勇.董灵反垄断法经典安列解析20029.许光耀欧共体竞争法研究200210.王晓晔巨型跨国合并对反垄断法的挑战[期刊论文]-法学研究1999(5)11.聂名华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问题研究2002(08)12.R杰佛里格赖斯.李晓日本合资企业法中反垄断法的疑难问题探讨13.梅译查看详情1994(04)14.龚微入世后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监管中反垄断制度的法律思考15.蔡红入世与我国外资并购监管中的反垄断规则[期刊论文]-法学2002(3)16.朱彦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法律制度研究[期刊论文]-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2)17.李凌云我国反垄断立法中有关外资并购的国民待遇问题[期刊论文]-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4)18.JamesHMathisCompetitionandRegulatoryPoliciesintheWTO:ImplicationofaMultilateralCompetitionPolicy19.RobertPitofskyTheEffectofGlobalTradeonUnitedStatesCompetitionLawandEnforcementPoliciesbyChairmanofFederalTradeCommission20.孙效敏我国外资并购立法研究21.张照栋对我国反垄断立法规制对象的探讨[期刊论文]-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1)22.郭琼从微软垄断案看美国反垄断法的实施23.王先林入世背景下制定我国反垄断法的两个问题24.王艳宁台湾公平交易法对大陆反垄断立法的启示1994(15)25.王长斌反垄断法的豁免和银行及保险业1994(01)26.徐康宁世纪之交全球企业并购的原因1998(03)27.王庆湘试论我国反垄断立法所应规制的垄断1999(11)28.吴文龙日本反垄断法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立法借鉴1995(10)29.王虹基于企业并购的反垄断国际政策比较2003(10)30.姜建初简论反垄断特别机构及其特别程序1994(06)31.高庆年.陈松林.方晓霞论入世后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控制[期刊论文]-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2)32.蔡红入世与我国外资并购监管中的反垄断规则[期刊论文]-法学2002(3)33.胡峰论我国放松外资并购限制后制定《反垄断法》的现实意义[期刊论文]-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4.王先林入世背景制定我国反垄断法的两个前提35.刘恒略论对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法律规制途径[期刊论文]-现代法学1998(2)36.严海入世后我国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问题研究37.王远明论上市公司收购的反垄断监管38.王虹基于企业并购的反垄断国际政策比较200339.马如平企业合并的反垄断法规制200340.蒋涛.王为农上市公司收购的反垄断法律问题研究[期刊论文]-浙江学刊2001(4)41.林燕平入世后我国竞争政策与竞争立法的定位及基本原则42.柴海涛国民待遇制度与我国外资法律对策研究43.林晓静跨国并购的反垄断规制——兼评《反垄断法》(征求意见稿)[期刊论文]-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1)44.姚站琪外资企业在华并购的监管政策45.刘玉杰.郑彦鹏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法规制[期刊论文]-经济论坛2004(23)46.陈晓波美国反垄断法及政策评述1996(05)47.林小云微软垄断案对我国反垄断提出的几点思考48.廖振中.梁远航《论知识经济时代反垄断法的制度设计和价值取向》立民.《美国反托拉斯法垄断内涵的确定及其启示》49.垄断的一般界定与反垄断法所规制的垄断50.王晓晔.陶正华WTO竞争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51.王伶俐我国的反垄断诉讼及其性质--兼论实质意义上的经济诉讼[期刊论文]-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52.漆彤论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立法--《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中反垄断规则评析[期刊论文]-求索2004(3)53.张亚芸对公司并购的反垄断规制--兼评我国的反垄断立法1999(10)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杨攀.马艳霞.何佳讯基于目的的外资品牌并购本土品牌实证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08,(5)外资品牌在并购本土品牌时对本土品牌的关键卖点的兴趣不同可以导致本土品牌面临的命运也不一样.在并购本土品牌的过程中,外资品牌主要采取雪藏、取势、借道、溢价和完善五种手法,存在着透明、模糊、隐蔽的三层结构.对此,本土品牌在被并购时我们应有清醒认识并且要重视保护品牌并购溢价.2.学位论文马战军外资恶意并购中国境内企业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2007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影响下,外资并购中国境内企业正在逐渐成为外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主流方式。然而,外资并购是一把“双刃剑”,在外资对中国境内企业进行恶意并购的情况下,会对中国境内被并购目标企业和我国的国家经济利益造成实质性的损害。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扩大开放中重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从法律层面系统研究和有效监控“恶意并购”是一个迫在眉睫的新问题。虽然在国内的各大主流财经媒体上,外资“恶意并购”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但是目前在法律层面针对外资“恶意并购”的相关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形成的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法律研究成果还很少。本文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外资并购的法律主体、客体、企业并购行为的法律属性等法理分析开始,为后面针对“恶意并购”的特殊性研究铺垫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按照主客观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笔者对外资“恶意并购”概念内涵进行创造性的法律界定,并认为对“恶意并购”的法律理解不应当按照当前大多法律及财经类文献材料中所描述地仅仅以是否违背被并购方意愿为标准,其法律内涵的核心应当是在客观上实施对被并购企业的利益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造成实质性损害或潜在实质损害结果发生的行为,同时主观上伴有违背被并购企业的意志或东道国的国家意志的恶意,在此基础上,对认定外资“恶意并购”的法律主体、程序和法律后果等相关问题作进一步探讨;第三部分在上述关于外资“恶意并购”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外资并购我国境内企业的一些实际案例,总结归纳出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各种法律策略,并对当中容易发生恶意并购的环节进行分析和评价;第四部分是站在交易主体——被并购境内企业的立场上,探讨如何通过协议控制的方式来对抗外资恶意并购,其中反并购决策的权利归属和规制也是研究反并购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部分内容是站在政府角度研讨对外资恶意并购的防范和监管。有效规范外资并购需要构建起包括《公司法》、《证券法》、相关部门规章和操作规程等在内一整套套完整、科学、有效的外资并购法律体系,本文不求对其所有环节——展开分析评价,只是把当中危害性最大的外资垄断性恶意并购作为重点,通过借鉴德国和美国的立法经验,提出进行详细的法律评价和对策建议,权作抛砖引玉,以期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利用好外资并购这把“双刃剑”,兴其利而除其弊。3.期刊论文王振锋.王习农外资有限并购论与民族经济的保护-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6)在跨国并购大潮下,民族经济面临生存危机,保护民族经济问题日显突出.本文在重新界定民族经济概念和分析我国民族经济面临风险的基础上,着重提出外资有限并购论以及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4.期刊论文刘连营外资参股并购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4)外资并购,这一在国际银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行为,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随着加入WTO进程的加快,加上各方面条件的逐步完善,近期外资参股并购在中国银行业内掀起了新一轮热潮.通过对外资参股并购兴起的原因、特征及其优劣点的分析,指出:外资参股并购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们应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促进外资参股并购的健康发展.5.学位论文刘莹外资参股并购中资银行的理论与实证研究2007银行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支持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银行业纷纷掀起了抢滩中国市场,入股我国本土市场的高潮。特别是进入2004年。外资参股境内银行已达到政策的极限和前所未有的强度。同时外资参股的比例也不断提高。截至2007年6月底,已有29家境外机构投资人股21家中资银行,入股金额超过190亿美元。外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的确增强了中资银行的资本实力,改变了中资银行单一的股权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中资银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与国际先进银行接轨。但我们也要对引资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和已经出现的不良苗头给予高度警惕。关于参股后的中资银行运营效率改善与否的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中心。本文即以此为背景,通过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银行,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这些外资参股后银行进行运营效率的实证分析,来说明其运营效率的变化情况。本文采取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来进行实证研究,其中将员工人数、固定资产和利息支出作为投入变量,将贷款、存款、作为产出变量。本文选择了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民生银行、交通银行作为分析对象,理由是它们都是在2003-2004年被参股,数据统计分析对比性较强。另外,本文还选取了中信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作为统计基准,理由是这两个银行资产比较干净,截止本文开题时,尚未有外资进入。因此可以把它们作为中国银行业的正常业务增长的基准数据,与其它参股银行进行纵向比较。本文选取了2001-2006年共六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可以较好地反映各银行参股前后效率相对变化的时间趋势。通过对DEA方法所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到:首先,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的效率有所提高,交通银行和深发展银行的效率未有太大变化。其次,基准银行中的中信银行的效率变化不大,中国农业银行的效率有所提高。可以推定中国银行业运营水平的普遍提高。再次,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的效率提高只有部分原因为外资银行参股导致,中国银行业运营水平的普遍提高也是其效率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三,交通银行和深发展银行的效率未有太大变化,说明外资参股对其效率改善并未做出贡献,如果考虑到中国银行业运营水平的提高情况,甚至可以说外资参股对其效率产生了负效应。而这两个银行的外资参股规模都是最大的,一个为19.9%,一个为17.89%,都接近国家规定的上限。同时,交通银行还是我国银行业规模仅次于四大国有商行的第五大商业银行。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最后,基准银行的SE都有所改善。中信银行由于在04、05年的PTE没有提高,最终导致其效率未有太大变化。而农业银行意识到自身规模太大的不足,在人员等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提高了SE;同时,作为中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其PTE一直保持着行业的领先水平,因此,其PTE、SE都有所改善导致了效率水平的提高。因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外资参股并购中资银行并不一定会提高被参股中资银行的运营效率,即使被参股中资银行的效率有小幅提高,如果考虑到整个金融环境的变化和银行业运营水平的整体提高,那么外资参股所起的作用也是相当有限的。因此,我们在对待外资参股并购中资银行问题上应该谨慎,还应该从更深的层次来分析这个问题。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无论是对于外资金融机构还是对于中资银行来说,合资和合作带来的利益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结合所得出的结论。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了外资参股并购条件下中资银行的政策建议。第一、国有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要掌握银行控制权、要谨慎。本文实证部分的结论说明,我国参股银行总体效率的提高只有一部分是外资进入的结果,其主要原因还是我国金融行业总体水平的提高。并以交行为例证明了,如果被参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