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数学课例研究的实践与探索小学数学课例研究的实质,就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论解决不断变化的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一种研究类型和活动。下面以《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小学数学课例研究的主要程序与做法。一、现场观察的背景及目的1.现场观察的背景(略)。2.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及目的(略)。二、现场观察的结果记录1.课堂教学过程的时间分布(略)。2.重要课堂教学环节的时间分布(略)。3.教学过程实录(略)。三、教师提问的诊断分析1.提问方式分析。教师提问采用“问答式”方式。其中,一问一答56次,占37.6%;学生举手后指名回答和一问齐答的百分比相当,合计109人次,占73.4%。整节课用时40分10秒,共提出149个问题,平均每16.77秒提一个问题。教师提问频率高,致使学生对问题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所提问题的思维含量不高,不利于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也没有很好地暴露出来。2.提问水平分析。整节课教师所提的149个问题中,与教学无关的问题5个;机械判断对错的问题43个;认知记忆性问题66个;理解性问题13个;推理和创造性问题共13个优秀课例之一:汪培新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四【复习引入部分】教师从“对于三角形你已经了解哪些知识?”引入,学生口述关于三角形的一些知识,其中一位学生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有哪些同学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从课堂学生举手情况看,绝大部分同学知道这一结论,并对这一结论是深信不疑。于是教师再追问:“哪些同学真正研究过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探究新知部分】理解相关概念:内角――让学生指出三角形的内角。180度――三个角度数加起来的和是180度。方法指导:教师通过提问“研究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是否只要把黑板上的那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算一下就解决问题了?”随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三类三角形。研究范围确定后,教师再问:“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研究?”经过讨论,学生得出用量角器量、剪下来拼角等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研究建议:(1)用符号标出要研究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2)记录你的研究过程(测量的度数等)。(3)注意你的研究成果,准备全班交流。随后,学生根据讨论的方法,教师的建议进行研究三角形内角和度数,并展示成果进行交流。反馈时,从直角三角形切入,当出现不同度数但总是在180度左右时,教师问:“三角形内角和有没有150度的?”“这说明了什么?”让学生知道测量总是有误差的。接着交流锐角、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交流了量的方法后,又展示了剪、拼的方法和折的方法。此时,教师追问:“现在,你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结论相信吗?”这时有个学生提出:如果任意剪一个三角形是否也是180度呢?说明在刚才探究的基础上有些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开始半信半疑了。但此时的汪老师却胸有成竹地进入了下一环节。【知识沟通】教师通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引导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与三角形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再次来科学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从而使学生对这一结论确信无疑。面对结论,教师通过三个设问,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教师设问一:学习这一内容有什么用?教师设问二:有没有一种三角形,只知道一个角就可以知道三个角的度数?”教师设问三:有没有一种三角形,一个角都不知道,却可以知道三个角的度数?”【学习思考】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们感受到了汪老师的课堂特色:注重学生课堂探究的深入与有效,做到活力与扎实的兼顾统一。课的开始汪老师就采用了一贯的直奔主题式引入新课,这样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了解了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不失为大家风范!紧接着在探究新知部分更是老师引导有方,学生探究有序,做到了收放自如,给了我们很好的教学启示。比如引导有方。无论是新课程教学,还是传统教学,都离不开教师有价值的引导。本课中,汪校长组织学生交流探究的思路与方法,在交流过程中老师不失时机地介入,很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与学生的共同对话中,匡正学生的不成熟思路,促使学生逐步认同探究的思路。同时我们还看到,汪校长在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前,还给予学生三条“研究建议”,这三条研究建议对学生顺利完成探究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这就是有价值的引领。从而做到了既让学生真正探究,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又保证了四十分钟的教学效率。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再如探究有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老师引领下自主的探索着。从“量”的方法,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总是有误差的,只能说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左右。因而,接下来汪校长又通过学生剪、拼、折的方法,对前面的猜想进行验证。我们知道,拼、折的方法具有一般性,只要拼的时间不出现过多、过大的失误,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但汪校长还不停留于此,接下来又通过让学生沟通长方形与三角形的内角度数的关系,进一步验证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再通过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证明锐角、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真可谓探究层层深入,思维严谨。综观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汪老师在引领着学生进行着数学的理性思考,从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深信不疑,到“三角形内角和在180度左右”的将信将疑,再到科学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一定是180度”的确信无疑,还给给孩子们传递了这样一种科学精神:操作试验≠数学证明。听了汪老师的课,还给我带来思维撞击的是当我们当前课堂上的学生的学习现实起点往往高于学习逻辑起点时,我们老师该怎么办?是视而不见压抑学生不讲,还是顺其自然,进行有效引导。就象今天的课堂绝大部分同学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结论,并对这一结论是深信不疑。这时如果换作是我的话,我就会想:这节课完了,学生都知道了可怎么上呀?可今天的汪特却不慌不忙地再追问:“那哪些同学真正研究过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从而顺利把学生带回到课堂。真是特级就是特级呀,他们站在讲台上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相关专题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梳理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要点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整理查看全部文档你可能喜欢课例研究报告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研究心得体会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垂直与平行课件小学数学教学课例两位数减怎样写课例研究报告(郑美珍讲座)20页免费初中英语课例研究报告(正稿)6页免费如何写课例研究报告60页免费如何写课例研究报告46页免费初中数学课例研究报告5页免费更多与“课例研究报告”相关的文档©2013Baidu使用百度前必读|文库协议用手机扫此二维码:쎗以下结果由提供:쎗百度翻译百科词条:쎗百度百科1234567890ABCDEFGHIJKLMNabcdefghijklmn!@#$%^&&*()_+.一三五七九贰肆陆扒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复制|搜索|翻译|百科|分享|二维码文字已复制分享至:×0财富值限时!免财富值下载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