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结构框架艺术教学目标:1.重点:形成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框架意识。2.难点:运用标志词句建立框架。学一学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为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少于800字。教书育人也应有“新招”(评:标题简洁、响亮)为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师生认可,又在社会上引发了争议,还有家长认为这样会使教育变味。我认为,焦老师是个敢于创新的老师。在如此沉闷的教育背景下,教书育人也的确应该有新招,才能激活教育的正能量。(引述+态度+观点)首先,传统的育人方式是以班级集体授课制为主,以灌输为主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们抵触厌烦,远远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采用一些顺应时代的新招数,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只有不断更新方法,才能不断激活学习的动力。其次,微信发红包的新招效果明显。大焦老师的课没有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很好。暂且不论其效果的持久性,但就这点,已经证明新招的可行性。其三,如果能把“发红包”这种新事物与传统的教书育人方法有机整合起来,还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教育理念。如在互联网时代,用好移动技术,对学生时时处处地进行引导与教育,定能激发出无数的能量。因此,焦老师的新招肯定能在教育界激发波波涟漪。(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的确,现代学生本就生长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中,一味用钱去引导学习,极有可能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但是,教育不能因存在某种风险而畏首畏尾或举步不前。只要是“在课后”,“用小钱”,方式恰当,不变本加厉,在红包激励的同时仍以精神感化、正面教育为主线,发红包这样的新举动一定能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激活辅助作用。(预设反方,简易批驳)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发红包能让学生更亲近其师,“信其道”就不言而喻、水到渠成了。古语又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热情因红包而唤起,那么,学生的热情必然会影响老师的激情,终将达到“相长”的目的。教师的魅力关键在于学术与人格。一个教师若能紧紧依靠自身的学术与人格魅力,辅以新巧的方法,定能让各种因素相得益彰,形成合力,促进教书育人功能的巨大提高。(横向拓展)如今,我国的教育因各种原因而困难重重,若能多几个像焦老师那样不甘平庸、敢于创新的老师,拿出更多的新招,我国教育必然能冲破重重阴霾,走向教育强国的康庄大道。(联系实际,快速收尾)讨论:建立作文框架应注意些什么?建立基本框架1.一个响亮的标题2.引述+表态+观点(150字以内)引述有针对性。表态坚决、果断而明确。观点呈现不拖泥带水,要简洁明白。3.分点分层阐述理由(400字左右)(1)阐述理由时,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2)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等(3)论证的逻辑性:多用关联词以展示思维的深广度。4.进一步深入阐述(150字左右)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5.联系实际,快速收尾。(100字以内)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一个小窍门: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在上海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与指责他的乘客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以问促思,拟好提纲:提纲:(1)吐痰男行为的性质与危害性?(2)吐痰男行为产生的根源?(3)遇上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该如何对待?(4)怎样解决这种社会问题?(5)假设反方,适度批驳以问促写,表明思路:(例文)可怕的不文明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还不停地用污言秽语跟乘客们对骂,直到被另一黑衣男踢了一脚才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我对吐痰男的这种言行举止深恶痛绝,他的这种非一般的不文明是十分可怕的,它映射出国人的劣根。吐痰男的言行是怎样的行为?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实是不卫生不文明之举,遭到指责后竟与人们恶语相加,这就不是一般的不文明,而是素质极差,性格有缺陷。这种知错还不改的偏执狂,只能算是人渣或是问题青年。一个人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也许是平时卫生习惯不好所致,纯属个人习惯问题。但被人指出来后仍不知悔改,还口出秽语,想为自己辩护,连最起码的“羞耻心”也荡然无存。这种行为轻则说明他品行缺失,重则说明他心灵扭曲。要知道:一个连最起码的羞耻感都没有的人,肯定不成其为人;一个连羞耻感也没有的民族也肯定是个没希望的民族。吐痰男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也许跟他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关----“子不教,父之过”嘛;也许跟学校教育有关,如今学校教育重成绩、轻德育,重智育,轻做人。培养出不少道德素养欠缺的青年;还可能与社会整体道德滑坡有关。但无论什么原因,作为社会的一员,道德的欠缺都需要本人深刻反思,勇于改正,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都作出反省,改进各自的教育,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遇上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我们该如何对待?一味地当众指责,恐伤其脸面,损其自尊,导致素质本就不高的吐痰男与乘客对骂。黑衣男的一脚,虽暂时让吐痰男收敛脾气,但是否能让吐痰男心服,真正认识到错误并羞愧而改呢?我看未必。因为这种“以黑制黑”的方式,极易引发对方反弹,引起新的仇视和敌对,结果适得其反。我认为,对这种行为,最好能善意劝说,既能伸张正义,又可维护当事人面子,促其反思;若不奏效,再由相关部门介入;事后,社会要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拒绝恶俗、弘扬美善的社会舆论氛围,让“社会秩序,人人有责”“文明拒绝粗鄙”等成为公众的意识。惟其如此,文明之花才会遍地开放。也许有人说,不就随地吐一口痰吗?至于如此大做文章吗?固然,一口痰是小事,很快就随风蒸发。然而,如果这个人的痰里携带病毒呢?如果人人都这么认为呢?那公共场所的环境文明有谁来维护?我们将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社会中?我国是人口大国,国人素质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果国人都没有良好的公共卫生意识和公德意识,那么文明从何谈起?进步从何说起?发展的质量如何保证?如今,国家发展了,生活富裕了,我们高兴,我们幸福。但我们更需要健康的道德土壤!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不做“吐痰男”,勇做“道德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