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的内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先“独”后“立”,走自主创新之路——关于独立学院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姓名:汪丽君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教育管理指导教师:范先佐20061114先“独”后“立”,走自主创新之路——关于独立学院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作者:汪丽君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黄毅.傅在汉.邓志英.HuangYi.FuZaihan.DengZhiying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师激励机制的模型研究-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29(3)独立学院的教师主要由来自母校的兼职教师、在社会上公开招聘的公共课教师和试验教师构成,青年教师是独立学校的生力军,但其职业生涯不被重视,教师岗位激励机制不健全.因此,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模型是独立学院实现目标的关键.在对独立学院教师激励机制模型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性的激励机制模型和政策性建议:激励观念和创新模式,营造激励环境,构建教师自我展示平台,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2.期刊论文晏建伟改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对策分析-江苏科技信息2009,(8)独立学院是一种借助于普通公办高校的设施、品牌等,以民办机制进行运作的组织形式,是建立在市场运作机制上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其管理模式介于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之间,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是独立的会计实体.独立学院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资金利用率,才能保证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3.学位论文余园园基于学生满意度的独立学院声誉测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2007随着高等教育市场的大众化和多样化,高校办学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形象和声誉已成为高校竞争制胜的重要条件,独立学院实行声誉管理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在独立学院声誉方面的研究十分稀少,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也不多见,而且由于国情的差异,其参考价值亦有限.因而理论与现实迫切地需要立足于国情的独立学院声誉方面的研究.本文作者有幸参与浙江省教育厅立项的中国高等教育独立学院发展的课题研究,借助课题项目的各种人力资源和理论成果,结合相关的文献研究,对独立学院声誉的测评进行了定量的研究.考虑到高校从挑选学生到被学生挑选的发展趋势,以及独立学院由于自身办学特征而对学生产生的依赖性,本文从学生满意度的视角出发来进行独立学院声誉测评研究.全文主要围绕着指标内容,指标关系和指标权重展开,并在此基础上对独立学院声誉的战略管理进行了探讨.本文研究的安排如下:首先,通过相关文献的整理,回顾了声誉和满意度的相关研究成果,尤其是声誉测评、高校声誉和学生满意度,以此作为独立学院声誉测评的理论基础.并对独立学院及其声誉进行了界定和分析,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然后,在文献参考的基础上,以实证研究和数理统计方法为主,进行假设模型的验证:借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独立学院声誉的构成因子可分为理性认知和情感吸引,并提炼出独立学院声誉的六个影响因子:教育资源、管理服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心理关注、母体相关;借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明确了独立学院声誉影响因子对独立学院声誉构成因子的作用途径:借用专家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因子指标的权重,得到独立学院声誉测评指数ICRI(IndependentCollegeReputationIndex),并结合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给出独立学院声誉测评量表..最后,根据确定的测评指标体系,通过IPA(Importance-PerformanceAnalysis)方法,构建了独立学院声誉战略管理的优先改进矩阵(MatrixforPrioritizingAction),明确其目前声誉管理的重点.文末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对后续研究的建议.4.会议论文张建伟高教强省视野下切实提高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2008本文探讨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在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作的一些工作,包括:1、独立学院人才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2、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制度保证: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3、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加强实践和创业教育;4、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关键:分层次教学—考研、技能、出国。5.期刊论文陆世军.LUShi-jun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加强独立学院党的建设是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独立学院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体制和机制优势,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和完善,健全组织系统,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社会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有效的智力服务.6.学位论文钟秋亮独立学院与普通公办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及其与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2008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其生源主要是那些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而未考入普通公办高等学校一、二批本科,但分数又高于专科及纯民办大学的考生。独立学院自身的性质决定了这部分学生具有鲜明的群体特征。深入开展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对于在教育中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合格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社会支持、自尊和成就动机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以往研究的对象都是公办高等学校本科、专科和高职类的学生,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研究比较少见。此外,虽然一些学者对社会支持、自尊、成就动机两两之间进行过研究,但是都没有把它们三者综合起来考虑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以社会支持、自尊、成就动机的理论为依托,以普通公办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为参照,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肖水源,1986)、《自尊量表(SES)》(Rosenberg,1965)和《成就动机量表(AMS)》(叶仁敏修订),同时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和普通公办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进行测量,考察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成就动机的现状,同时探讨本科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成就动机受性别、专业、是否独生、地区来源、家庭经济、年级、父亲文化、职业和母亲文化、职业的影响情况以及三者的关系。在本研究中,对调查结果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独立学院大学生与普通公办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和支持总分方面均差异不显著。本科大学生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总分上,性别和专业差异不显著,在支持利用度上,性别和专业差异显著。是否独生在客观支持得分上差异不显著,在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上差异显著。本科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在地区来源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主观支持和利用度方面差异不显著,在客观支持和支持总分方面差异显著。2、独立学院大学生与普通公办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别、专业、是否独生、家庭经济状况、年级、父母的文化和职业对本科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影响不显著。地区来源显著影响本科大学生的自尊水平。3、独立学院大学生与普通公办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在追求成功因子方面差异不显著,在避免失败因子和成就动机总分上差异非常显著。在成就动机及其各因子上,本科大学生性别、专业和地区来源差异非常显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追求成功、避免失败上差异不显著,但是在成就动机总分上差异显著。家庭经济情况对本科大学生成就动机及其因子避免失败方面没有显著影响,在追求成功因子上有显著影响。年级、父母的文化水平和父亲职业对本科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各因子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母亲的职业对本科大学生成就动机及其因子避免失败有非常显著的影响。4、社会支持、自尊、成就动机两两之间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作为外部因素的社会支持是通过自尊对作为内部心理感受的成就动机起作用的,自尊是社会支持与成就动机的其中一个中介因素。7.会议论文周长安高校独立学院管理的研究与实践2006高校独立学院的生源、办学模式、办学定位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对独立学院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卜,以一个独立学院的实例,从办学模式、办学定位、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改革措施进行研究。8.期刊论文朱翠英.邹冬生.马定渭.周贤君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探索-高等农业教育2004,(7)本文对普通高等本科学校主办独立学院的历史背景、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就目前独立学院发展中必须面对的几个实际问题进行了的探讨.9.期刊论文房英春.申美兰.陈娟娟.FANGYing-chun.SHENMei-lan.CHENJuan-juan我国高校独立学院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河北农业科学2008,12(5)从8个方面分析了高等独立学院办学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并从6个方面阐述了应对措施.10.学位论文周金其基于共生理论的高校独立学院演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2007论文运用共生理论,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论述了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之间存在的共生关系,提出了“蜕变再生”、“逆生退化”两种独立学院演变的基本模式,找到了独立学院演变的性质--共生相变,以及动因--共生能量分配的对称性、共生能量总量的变化,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明确独立学院、母体高校与合作方的共生身份;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入手,不断提高相对亲近度;注重共生环境建设,适度增大对比开放度;从有形和无形两方面入手,增大独立学院形态”的建议。第一章对论文研究目的、内容、思路、方法、理论基础、创新之处作简要说明,并对独立学院的概念做出界定。第二章对组织演化理论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与归纳,并介绍共生理论的一些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第三章从质参量兼容判据为切入点,将共生理论与“独立学院-母体高校”实际相结合,重点论证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之间的共生关系,及形成共生关系的条件、成因,并对共生关系作实证分析。第四章从组织、行为两个维度,分析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共生的各种类型,即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和对称性互惠共生,确立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28种共生形态,提出独立学院演变的两种基本模式,并对两个实际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第五章分析共生状态稳定与变化的条件,详细论证独立学院演变与共生系统相变之间的关系。指出独立学院演变的基本原因和动力,建立起独立学院演变的理论模型。同时分别从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相对亲近度Vab、对比开放度u、独立学院形态相对大小S三方面对非对称分配因子a进行分析,从共生界面阻尼特征值入、母体高校单要素共生度sb两方面对全要素共生度进行论证,并对独立学院的演变机理进行回归分析。第六章针对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第七章对论文中所论述的主要观点进行概括性的总结说明,并对独立学院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有:一、论文首次提出了独立学院演变过程中可能经历的28种形态、9种演变方式和两种基本演变模式,以及影响演变的两个基本因素,同时还指出了独立学院今后发展的两个不同的方向,这无论是对政府、母体高校,还是对独立学院如何调整好各种关系,从而有利于独立学院的更好发展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二、论文在研究独立学院的同时,把独立学院和母体高校作为一个有机生态整体来研究,这更加有利于深入探讨独立学院演变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三、论文首次将“偏利于母体高校共生”这种特殊的不稳定的偏利共生类型命名为“逆生”,比较形象地反映了在这种共生状态下独立学院的演变趋势。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49e10de0-6cf4-4210-b8ae-9e330085e4f3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9日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