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电视采访策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电视采访策划第一节选题策划策划制胜新闻媒体不断增加和扩容的直接结果以及社会透明度的不断提高,新闻媒体间的竞争由独享资源领域进入到共享资源同题竞争领域——更多地看谁能有效利用和挖掘这些有限的共享资源,从而变共享为“独享”。新闻策划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基础之上,对现有的新闻线索和新闻资源进行有创意的操作,并不断在报道的过程中,根据受众的反馈,对新闻报道进行策略性的调整,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选择最适当的时机、运用最恰当的方式推出报道,以求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包括新闻选题的策划,报道方式和角度的策划,组织形式的策划,报道者组织方式的策划,对新闻规模效应的策划,报道时机和规模的策划等一系列环节。选题策划作为整个策划的第一个环节。采访选题根据国家、社会在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事物从平衡向不平衡发展的态势,对事件的新闻价值形成判断,从而做出的关于报道内容、报道方向、报道角度的选择。不同事实构成不同选题同一事实有不同阶段同一事实有不同侧面同一事实有不同层次相似事实的纵向串联相似事实的横向串联火灾:①救灾过程②灾难原因③造成损失④灾难教训火灾:①原因调查②天灾、人祸③人祸?④……建国以来火灾今冬以来全国各地火灾选题者,选定新闻报道的题目。这个“选”,不仅是选择,还包括搜寻—在社会生活动态中搜寻新闻点,挖掘—从新闻现象的表面入手挖掘有报道价值的新线索,策划—以新颖视角和周密布置对新闻报道进行预先谋划,决断—最终确定报道的方向、思路和方案。一选题的原则(一)、受众需求紧紧围绕观众需求展开报道思路,是选题策划的核心原则。“观众希望了解什么”-围绕观众兴趣需求策划选题共同兴趣—卖点欲望—需求局部—全局眼前—长远冰点—热点(二)、报道思想根据媒体一定时期的报道思想进行选题。“希望观众了解什么”-根据编辑部意图进行选题报道思想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报道思想是依据当前政府的工作重点方针、政策,社会关注点,全局和实际情况,经过通盘考虑后制定形成的,是选题的依据和出发点,它指明了采访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报道思想主要是解决报什么,怎么报等问题。它贯穿于新闻工作的整个流程,指导着采访、写作、编辑、播发等各个环节。电视栏目的选题原则也是建立在以上两者基础上,是栏目特点与观众兴趣、报道思想的综合统一。选题原则受众兴趣指导思想栏目定位栏目实践中的选题的标准和原则观众原则和报道思想原则是新闻选题是遵守的基本原则,但在具体的栏目实践中,不同性质的栏目在选题时又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和标准。《焦点访谈》的选题《焦点访谈》取舍选题的标准为:是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否符合宣传的需要,是否符合老百姓的根本利益,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根据这个标准,《焦点访谈》确立的选题原则是:“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这是《焦点访谈》的“选题三原则”。“政府重视”解决的是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问题,即舆论监督必须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在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进行。同时,舆论监督的指向,又恰恰是政府迫切希望在工作中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代表党和政府的意志。“群众关心”解决的是报道的广泛性和贴近性问题,即舆论监督应该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聚焦在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代表他们的利益,也就是民意。“普遍存在”,解决的是新闻报道的典型性问题。要求选择题材时注重社会效果,最大程度地发挥舆论监督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要求舆论监督要有善意的态度,不恶意炒作某些极端、孤立的事件,人为制造所谓的“焦点”、“热点”。三原则的坐标定位如同X、Y、Z三条轴线,从质和量两个角度给出了判断一件素材是否可以作为焦点节目选题的标准。领导重视和群众关心是两条认定选题的质的坐标线,它们分别从社会结构的管理决策层和普通行为层散射出来,在某些事件或现象上交汇,反映着不同社会组织细胞或群体的共同利益或价值观;普遍存在是量的坐标线,它将衡量某些事件或现象涉及的组织细胞或群体是否在社会中占有足够的量的比例,报道这些事件或现象的节目是否能在社会中引起足够广泛的反响与共鸣。三句话简单明了,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三原则”在选题中的的具体体现1、积极主动地与中央的中心工作相配合,当好“耳目”,做好舆情监测,为中央决策提供事实依据。如在《劳动法》出台前,《为劳动之撑起保护伞》就采访了深圳一些合资企业的打工仔、打工妹,让他们用自己血的教训论证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必要性,从心底里发出对《劳动法》的呼唤。这就需要策划者及时、敏锐、准确地判断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必须加以解决的矛盾,根据中央的政策精神,揭示问题。在选题的策划过程中,做到所提出的问题有前瞻性,所选个案具有典型性。2、在坚持群众关心的原则下,最大程度地实现舆论监督的公开性。1997年8月24日郑州发生了公安局民警张金柱酒后驾车撞人拖人的恶性命案,但公安部门却敷衍了事,事件到了10月份还只是处于立案阶段,在关键时刻,10月13日,“焦点访谈”将这一惨案曝光,引起全国舆论沸扬,事件开始发生重大的转折。在媒体的推动下,第二年的2月26日罪犯张金柱被执行枪决。可以说,《焦点访谈》就像一束阳光,使许多被竭力掩盖的铁幕撕开了一角,使众多惊心动魄的真相大白于天下。《新闻调查》的选题1、栏目创办之初,选题原则是“新闻背后的新闻”,关注于对新闻事件的幕后挖掘。开播初期,《新闻调查》有过这样的定位口号:“三性”,即新闻性、故事性和调查性,一个《新闻调查》的选题,应该同时具备这“三性”;但是当时的操作中,这样的定位常常被割裂地认知和套用。在这样一种思维惯性下,后来又产生了《新闻调查》选题的四种分类方式:主题调查、舆情调查、事件调查和内幕调查。梳理、选择这些观点和以前的四种分类中发现,四种节目当中有一种东西是重叠和共有的,那就是调查类节目的核心特征:对问题的探究和内幕的揭露。这就是我们说的调查类节目的内在品质2、1998年,《新闻调查》提出了选题的三项原则:新闻性,广泛的大众参与度,足够支撑45分钟持续悬念冲突的内容和张力。在那一年,他们提出了三句话理念:重大新闻事件背景调查全面深入、国计民生改革话题难点疑点解惑、大时代背景下的新闻故事一波三折,可以说是把选题的原则具体化,同时也是选题内容的一个扩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些深层问题也被考虑进去。3、2000年,新闻调查的选题又进行了调整,,多“从人本的角度、个案的角度去透视人物、事件、时代、历史的相互关系,展示事件中的人物命运和心路历程”。4、2001年,提出了“探寻事实真相”口号。标志着《新闻调查》对自己选题的认识已经到了问题的本质认识阶段。提出了选题时四项要求:①有没有真相,是不是有需要反证或澄清的事实;②这些事实是不是有关切度:③这一事实有没有价值,是否反映出社会发展与变革中的典型特征;④是不是有区隔性,即这样的选题会不会同时被其他栏目选中。可以说是《新闻调查》在选题上达到了高度的理论化,它抓住了调查类节目最本质的特征:真相、关切度、社会价值。探寻事实真相,不但包括所谓的内幕调查,同时也包括对复杂问题的深层探究。什么是我们理解的真相呢?所谓真相就是正在或一直被遮蔽的事实;有的真相被权力遮蔽,有的被利益遮蔽,有的被道德观念和偏见遮蔽,有的被我们狭窄的生活圈子和集体无意识遮蔽。如果仔细分析,这些真相呈现两种状态:一种是属于通常所说的内幕和黑幕,那就是被权力和利益遮蔽的真相;另一种是复杂事物的混沌状态,那是被道德观念和认识水平所遮蔽的真相。对第一种真相的调查,是对已经存在的事实的一种反证,也就是说对假相的一种揭露,像《透视运城渗灌工程》、《楷模》、《绛县的经验》、《海灯神话》、《温岭黑帮真相》、《药品回扣内幕》、《南丹矿难内幕》等节目;而对第二种真相的调查,就是对已经存在事实的一种澄清,也就是反映事物存在的复杂状态,比如我们做过的《眼球丢失的背后》、《一村二主》、《死亡可以请求吗》、《婚礼后的诉讼》,有时,多义甚至无解正是事实存在的真实状态。在确定调查选题的时候,首先反问:一,有没有故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是一个40分钟容量的节目所必需的。二,有没有独特内涵?选择的故事是不是反映出社会发展与变革当中的典型特征三,事实有没有关切度?所调查的问题,公众是不是关心。四,有没有真相?是不是有需要反证和澄清的事实。五,有没有独家性?我们珍视并提倡独家的发现,无论事实还是角度。选题范围:小到亲情、友情、爱情,家庭婚姻、伦理道德,大到慈善、公益、博爱,所有美好的不美好的情感,都可成为选题的内容。采访要求:1、当记者面对突发事件时,他首先要用情感的视角,去观察、挖掘出新闻事件中的典型情感元素;2、要求记者选择合适恰当的情绪角度,切入到新闻事件中去;3、要求记者用饱含情感的语态把新闻事件感性地、口语化地描述出来。二选题的角度和方法选题角度选择报道的着眼点、侧重点。选择最佳的报道角度能增强报道的新闻价值。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阿六头说新闻》选题标准1、本地市井新闻家长里短2、全国奇闻轶事无关政治3、扶贫帮困解决市民困难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独家新闻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但没有了独家新闻,却可以有独特的视角。以什么角度介入新闻事件并报道新闻事件,对于一个新闻栏目来讲更为重要,也是其成功与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1、事实原则:选题角度应以事实为基础。选题的角度既包含媒体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也包含媒体筛选事实、组合事实的角度。确立选题不能不顾事实地想当然,更不能无中生有地编造。2、政策原则:选题角度应以政策为依据。政策,是为保护绝大多数人利益而制定出来的规范,只有顺着政策的角度深入,做出的报道才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认可。3、独到原则:选题角度应以独到为目标。4、可视性原则5、观众兴趣原则新闻选题如何独到⑴要善于从事物的不同侧面(反面)、阶段、层面去找事物独特点。解说词:9月4号,吉化集团所属的19所中小学当中的12所学校3000多名学生,喝了一种学校统一订购的新牌号的豆奶,结果很多学生出现了腹痛、呕吐等现象。当地政府和吉化集团马上采取措施,及时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救护,病情得到了控制。目前,大部分学生已经返回校园。那么劣质豆奶到底谁生产的,又是怎么走进学校大门的呢?……点评:本期节目报道了吉林市发生的一起中小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此前,一些媒体以对此事做过报道,如果再把选题放在事件的本身,比如报道多少人中毒,目前对中毒者的抢救情况等等,显然已没有多少价值了。《焦点访谈》巧妙地绕过这个落点,直扑第二个落点:劣质豆奶是怎样经过层层把关者的批检查,堂而皇之进入校园的,这个观点让这个并非独家的选题做出了独家的新意。由此可见,一个独到的选题角度,会大大增强舆论监督的功能。《焦点访谈》劣质豆奶何以进校园(2001年9月14日)新闻的“第二落点”指的是在新闻第一时间发布之后,寻找、挖掘新闻的更多内涵和外延。新闻是媒体必须告诉受众的事实信息,发表对事物、事件、人物、问题的看法,是抢占“第二落点”的关键。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都有“第二落点”。第二落点报道的价值,并不在于把所有事实信息简单地堆砌,而在于根据第一落点报道当中所构成的人们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性,把那些缺失的信息补上,把那种信息之间的结构上的某种偏态,通过结构性的详尽报道加以纠正。这是第一轮报道老百姓接受和认知状态下有针对性的一种价值的提供,也就是第二落点价值的营造。相对于“第一落点”,“第二落点”核心意义在于新闻第一时间发布之后,记者寻找、挖掘新闻的更多内涵和外延。“第二落点”究竟在哪里,取决于对“第一落点”信息的储备。面对同行们先期发出来的稿件,一定要对其进行充分研究,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必须了解受众需求,并对所占有的新闻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在面对同一题材时习惯性地思考一下,它的全部价值是否都挖掘到了?还有什么值得报道的吗?一是背景性信息的开发。背景性信息一类是横向的,即事物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科技、环境、习俗等各方面背景情况;另一类是纵向的,即有关事件本身过去的存在状态的信息。新闻事实的社会影响力与事实发生时的社会背景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