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姓名:王林燕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田玉梅20080429中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作者:王林燕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徐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商业保险化解途径——基于河南省失地农民的实证分析-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24(2)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失地农民人数越来越多.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失去了土地的传统保障功能,在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就业困难而农村养老保障又严重缺位的情况下,失地农民养老状况堪忧.在对2008年河南省失地农民现状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商业保险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机制的可行性,研究商业保险发挥在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思路与途径.2.学位论文刘晓兰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宜兴市为例2008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同时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土地的大量征用,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必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使大量失地农民产生。以土地为基础的家庭养老方式是中国农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土地的丧失,使失地农民的养老即“老有所养”问题现实的放在了我们面前。本文首先加强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理论研究,其次对国内外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举措进行对比,分析目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现状,并寻找存在的问题。在实证分析方面,本文作者走访了宜兴市的相关职能部门,并与当地失地农民进行了相应的交流,查阅了有关当地的统计文献资料,了解了宜兴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民目前所采取的养老方式,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和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覆盖情况,对相应的政策和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本文通过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应对措施。认为现阶段应不断提高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认识,加大养老基金投入,提高待遇,同时促进就业。更重要的是应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逐步构建全国性的与现行养老保障体系互通的全民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只有与时俱进,加强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才会保证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得到稳定持续发展,使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得以解决。3.会议论文范静.米红.邱婷婷.王鹏基于和谐社会理念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创新与仿真研究——结合博山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模式论证2006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不仅为失地农民群体考虑,更从社会和谐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结合淄博市博山区的实际情况,利用国民生命表技术,保险精算原理以及系统仿真的方法,对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创新进行实证研究分析.4.学位论文王梅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2009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有大量农民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也随之失去了附着在土地之上的一些权益,诸如最低生活保障、就业保障、养老保障等。我国目前还没有为失地农民建立起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他们失去土地之后就成了既区别于普通农民,又区别于市民的一个边沿群体。首先,失地农民由于自身劳动技能贫乏、就业门路偏窄,不能很顺利地在城市找到工作,致使其长远生计没有保障;其次,失地农民在失地后,并不能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他们游离于城市保障之外,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再次,失地农民整个家庭的突然城市化转变会让失地农民产生不适应心理,尤其是年老的失地农民不适应心理还会增强。所以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迫切需要相应的社会保障接纳他们,使他们顺利完成市民化的转变。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相关研究动态及内容、核心概念、研究方法。第二章描述了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面临缺失的现状,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面临缺失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分析,为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做好理论准备工作。第三章对建国以来我国的土地征用政策进行了回顾,并对现阶段土地征用的主要安置办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得出“土地换社保”是土地征用过程中安置失地农民的发展方向,是解决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合理选择;对“土地换保障”制度的建立进行了必要性、可行性分析;最后,通过浙江省嘉兴市的实例说明这种政策的具体实践情况,得出相应经验和启示,为最后的政策建议做铺垫。第四章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政策建议。首先,提出了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这主要从政府的政绩观、农村土地制度、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法制建设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完善;其次,提出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初步构想,包括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分阶段走的思想,制度建立的指导原则,资金来源、运行和监管机制。5.期刊论文谢慧明和谐社会与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安排-新西部(下半月)2008,(4)失地农民的人口老龄化,征地过程中补偿方式单一及补偿标准过低,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弱化及土地养老保障丧失,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缺失,使失地农民的养老难问题异常凸现,制约了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6.学位论文侯辉我国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研究2008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对城市周边大量的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土地实施征用,造成为数众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由于土地征用制度不完善,失地农民保障制度的滞后,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失地农民问题。失地农民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必然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更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基础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涉及多个方面,本研究着重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入手,通过科学界定相关概念,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通过分析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主要对策;通过实例分析四个省市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办法,提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思想一在现实条件下,以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为突破口,改革现有的城镇养老保障制度,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纳入到城镇养老保障体系,随着城市化、农民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一种渐进的整合中,逐步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整合统一,最终建立统筹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实用性,为能够全面、准确阐述笔者的观点,本文将采取理论研究与实际调研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问题探讨与对策思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本研究没有仅仅停留在宏观的制度构建上,而是结合实践提出具体的制度设计理论,以期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有所裨益。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应采用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在确定最低缴费标准、最低缴费年限和最低待遇标准等方面是刚性;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水平的失地农民,在缴费标准、缴费方式和待遇水平等方面是弹性的。并根据这个原则,进行了具体的制度设计。7.期刊论文宋虎林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研究-时代经贸2010,(5)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作为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出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应该是诸多利益群体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健全的社会.所以失她农民的利益应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更是急需探讨研究解决的.本文分析了国外失地农民安置问题以及我国目前失地农民养老安置模式对我们的启示,提出了区域性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初步构想.8.学位论文岳成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与地方政府对策研究2007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城市化需要征用大量土地,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随之产生。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地方政府是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最大的供给者,对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因此要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并实现其功能,就必须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完善地方政府对策。本文揭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及其严重性,并分析了原因,指出农民失去土地主要是土地被征收所致,而土地征收是地方政府的行为,是地方政府运用公权力的结果,地方政府理应在保障失地农民养老权益中发挥主体作用。接着文章以苏州失地农民养老现状为例,分析了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现状及地方政府在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上的不当行为。在此基础上,文章就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9.期刊论文温乐平.程宇昌农民退休制度: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制度创新-江西社会科学2009,(11)中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不少弊端,无法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构建并实施农民退休制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是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制度创新.它也可以真正落实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为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改造开创新的局面,本文提出了构建失地农民退休制度的几点思路与方案.10.学位论文姚文娟工业园区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研究——以邵阳市工业园区为例2010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不断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形成一个新群体——失地农民。据统计,目前全国失地农民至少有4000万,而且以每年200万的规模扩大。工业园区失地农民作为失地农民中的特殊群体,既有群体的共性,又有这一特殊群体的个性。如何保障工业园区失地农民的利益,建立起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有效的解决工业园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缓解社会矛盾,减少不稳定因素,既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健康发展的保证,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构建工业园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模式,解决工业园区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以期更好地保障工业园区失地农民的权益。在本研究中,本人以公平理论为研究视角,在初步的调查了解后提出了两个基本的假设,即工业园区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严重缺失,工业园区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受家庭经济状况、养老需求、养老供给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人对邵阳市工业园区失地农民的情况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和详细的个案访谈,并结合文献资料,发现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层次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需求大,养老保障形式单一,园区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目前,工业园区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标准低,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保障要求。得出基本结论后,对当前工业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中涉及的政府、集体、个人的责任划分,养老保障资金的筹措和升值,个性化养老保障账户的建立,以促进就业提高保障水平等几个相关问题进行多元的分析和探讨。最后,提出工业园区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的基本思路:一是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实行农村养老保障“市场化”运营;二是丰富土地补偿方式,创新补偿费的使用办法,保障工业园区失地农民老有所养;三是建立新型的培训就业机制,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四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关键词:工业园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本文链接:授权使用:哈尔滨商业大学(hebsydx),授权号:b9a081ee-3ef4-4821-98a0-9e1400edb304下载时间:2010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