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三集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三集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太上感应篇汇编》。请大家打开经本第5页,我们接着看前面属于《感应篇》篇题介绍以及结构大意,这是我们上次已经跟大家学习过了。当讲完义理之后,紧接着,书中又举出了许多的案例来给我们做证明,今天我们会看一些案例,就是故事。我们来看正文:【明昆山进士王志坚。博览群书。兼通内典。尝语子弟曰。感应篇凡二百九十三言。一篇之中。浅深精粗。先后互见。即如一戒杀也。曰。昆虫草木。犹不可伤。綦细矣。曰。非礼烹宰。则不禁食肉也。曰。无故翦裁。则不禁衣帛也。又曰。春月燎猎。曰。无故杀龟打蛇。似乎益为之宽其途者。盖一为学道之人言。一为流俗之人言也。学道之士。得其说而精求之。可以超凡入圣。而流俗习业之人。亦可以去其太甚。不至漫无隄防。此篇须如此看去。便知其不重复矣。】【明昆山进士王志坚。博览群书。兼通内典。】这里《汇编》引用了明朝昆山进士王志坚的一段话。「昆山」就是现在江苏省苏州,古时候常常出才子,那里头学风很好。这位王志坚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他在万历皇帝之后,就是崇祯皇帝即位以后,他做到了督导湖广学政,就是等于是专门办学和资政的这么一位专家,曾经被礼部推举为学政第一人,这么一位大学者。他「博览群书」,而且「兼通内典」,「内典」就是佛经,为什么叫「内典」呢?因为佛法是心学,向内求,不向外求,所以佛教的经典都称为内2典。【尝语子弟曰】这位王志坚先生过去曾经跟子弟们这样说过,「尝」就是曾经,「语」读语(四声)不读语(三声),当动词讲,就是跟子弟们这么说过。底下是他的话,说《感应篇》凡二百九十三言,「凡」就是总共,总共二百九十三句话,「一篇之中,浅深精粗,先后互见」。这一篇文章可以说它的摄受,根基是很广的,可以对浅的人讲也可以对深的人讲,它的文字有浅深不同的水平。那么也有「精粗」,「精」是讲的非常精细,「粗」是比较粗浅,是对不同的人讲不同的话。一篇当中即使讲一件事,前后都有讲到,「互见」就是我们要互相参看,然后要去体会。这里举出一桩事,「即如一戒杀」,《感应篇》讲到戒杀讲了很多次,那我们该怎么看呢?这是王志坚先生教我们怎么个读《感应篇》,要掌握这个方法就不至于觉得好像前后矛盾了。这里说「曰。昆虫草木。犹不可伤。」,这是讲的比较精,精细,连小昆虫、小动物都不可以伤害,甚至连草木都不可以伤,这个要求就很高,这是要求什么呢?我们慈悲心要普及到万物,不仅要对人慈悲,要爱人,还要爱天地万物。那小昆虫,一个小蚂蚁,它也是生灵,它也有灵知、灵魂,也有知觉,它也有家人,它也有感受,它也贪生怕死,所以我们岂能够对它不尊重,甚至要伤害它们。它只是形体跟我们人不一样而已,人的身体比较大,我们讲高级动物,它的身体很小,除了形体不同以外,其他的这个性能,它能动我们也能动,它的这个有父母眷属我们也有父母眷属,这些都是一样的。我们岂能3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呢?甚至那个我们看起来无情的草木,实际上它还也是有情的。现在江本滕博士用水试验也证明了,不仅草木有情,连矿物、水都有情,当我们以爱心对它,它结晶就很好看;当我们以轻慢的心、厌恶的心来对它,它的结晶就不好看,你看它都会有反映,证明它也有情、它也有识,佛法讲受、想、行、识,一切万物都有,不仅是动物啊。为什么一切万物都有受、想、行、识呢?原因就是一切万物都是我们这颗心变现的,受想行识是我们的心的功能,所以心所变现的万物自然就有受想行识,所以昆虫草木皆是我们的心变现的。既然是我们的心变现的,就是跟我们一体,所以岂能够伤害它呢?伤害它不等于伤害自己了吗?这个道理你明白了,你就会非常的尊重一切万物,用爱心对待万物,这是「昆虫草木犹不可伤」的深意。那是讲的「綦细矣」,「綦」是跟极点的那个极是相通的,极其精细,要求很高。但是《感应篇》又说道「非礼烹宰」,「烹宰」是讲杀生,吃肉,宰杀生灵,它没有说不准,只是说不能非礼杀生,杀生要按照礼来去做。像儒家的《礼记》就有讲到,这个烹宰要以什么样的礼,什么时候不可以宰杀。比如说,在繁殖期的动物我们不可以宰杀,怀了孕的动物不可以宰杀,这都是按礼。这个是它的要求就比较宽了,没有要求你不杀生,只是要求你不能非礼杀生,这不会禁止你食肉,只是让你要注意分寸。那这种要求比较低当然是对普通人而言,一般人戒不了吃肉的这个恶习,那就权巧方便,把这标准降低,让你也感觉到可4以去受持,慢慢的提升。底下又说「无故翦裁」,那不是禁止你不准穿那些丝织品,或者说不让你去添置衣服,只是让你节约、节俭,无缘无故的增加衣服,这等于是浪费,消耗了你的福报。尤其是丝织品不可以,丝你要知道一件丝织的衣服是多少蚕的生命,我们岂能忍心杀这么多的生命,换这么一件衣服呢?这里讲「无故」,就是无缘无故,如果真的有需要还是可以翦裁,这个不是说禁止你。又说到「春月燎猎」,这个「燎」是烧火,烧森林,为了打猎你把那个森林给烧了,那么在春月里头,春天是动物繁殖期,万物都在生长,我们此刻杀生等于是逆天而行,天道有好生之德,正是在春天生旺的季节,我们岂能够杀生呢?这个是绝对禁止的。这里讲春月不能燎猎,那其它月份可以燎猎吗?就是对那些不能持杀戒的人也是开一个权巧方便。又「曰。无故杀龟打蛇。」,这也是一样的道理,前面加一个「无故」,就好像给你做了个开缘,本来龟蛇是绝对不能打杀,它们都是有灵性的动物,特别是道家,对龟蛇都非常的尊重,但是有特殊的情况就得开缘。像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孙叔敖,这《文昌帝君阴骘文》就讲到他,埋蛇享宰相之荣。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野外见到了一条两头蛇,两个头,两个头的蛇是非常的毒,毒到怎么样呢?只要你见了它就得死,不用它咬你,它周围磁场都是毒,你进入它的磁场你看到它了那就中毒了,这是传说中的一种非常毒的蛇,结果孙叔敖看到了,他知道见到这种蛇自己一定得死,结果他就干脆把这个5蛇给斩杀了,然后把它埋起来。然后回到家里自己心情也很苦闷,他母亲问他怎么回事?他说:“孩儿不能够尽孝了。”母亲说“你怎么了?”他说,“今天我见到了两头蛇,知道自己必死了。”然后她母亲问他,“那你这个蛇怎么处理的呢?”孙叔敖说:“我把它杀了,埋起来了,因为我不愿意再有人见到它像我一样的命运。”他母亲听了之后,微笑着说,“孩子啊你不仅不会死,而且你将来会很发达,甚至会做到楚国的宰相。就你这一点存心,就带来很大的福报。”为什么呢?你看他自己死,不愿意别人死,这一种慈悲心当然会感召自己健康长寿。果然你看他后来真的做到了楚国的宰相,而且是一位很贤良的宰相。所以这是属于开缘了,存心不是为了杀生而是为了救生,救人,那这个就不在杀龟打蛇之戒里头了,这属于开缘。所以戒全是看你的用心,你存心善戒就圆满,存心不善还是自私自利,哪怕是持戒也没有利益。所以在《感应篇》这里头啊你看就讲到杀生就说到了五桩事,五个角度来谈,甚至讲杀龟打蛇都可以,「似乎益为之宽其途者」,把这个道路放得很宽很宽,这个「益」就更加,更加为读者扩宽道路,就是能让更多的人走这条路,这是太上的善巧方便,接引更多的众生。它不是前后矛盾,前面说昆虫草木都不可伤,那怎么后面说还可以杀龟打蛇,不是这个意思。这后面就讲了,「盖一为学道之人言」,「盖」就是提起这个句子,语气词,一个是为学道的人讲,昆虫草木犹不可伤,这是对学道人要求很高,你想修道证道一点杀心都不可以有,纯是爱心,纯是慈悲,养天地之间的生意、和气。「一为流俗之人言也」,6那另外一个讲法,像「无故杀龟打蛇」呀,「不能春月燎猎」啊,这是为了流俗之人,世俗之人。那些人不可以禁杀,那就跟他讲一个方便,好比佛家虽然有这个吃三净肉的说法,这是为那些不能断肉的人说的,告诉你,你要吃三净肉,只要这肉不是为你杀的,杀的时候你也不在场看到,也不闻其声,听不到杀生的声音,这种肉你可以吃,这都是权巧方便,这是为流俗之人讲的。所以「学道之士。得其说而精求之。可以超凡入圣。」,你要是发愿求道,就要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得到了这么一个教诲,这种说法要精而求之,精益求精。讲到戒杀,不仅不能够伤害万物,而且要养自己的大慈悲心,儒家讲仁,宗教里讲爱,佛法讲慈悲。要把慈悲养到了极处,对整个宇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视为是自己,这个叫精而求之,你就能超凡入圣,你不再是凡夫了,你是可以做圣人了。「流俗习业之人」,一般的世间人,他们做不到,达不到这么高的标准,就可以用比较低的标准,这也「可以去其太甚」,不能够做得太过火,太离谱。「不至漫无隄防」,什么防备都没有,随便了,为所欲为了,这就不可以。所以本篇须如此看去,这样来读《感应篇》,「便知其不重复矣」,论一桩事它没有重复,标准不同,对不同根性的人讲。所以这篇《感应篇》可以说是三根普被、利钝齐收,有对凡人讲,有对真正学道人讲,看你自己希望做什么人。我们再看下一段:【持此篇者。须是时时心中默念。字字反入身来。有无是事。渐渐寡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自然动处是善。触处是善矣。】7受持《感应篇》的人,需要怎么做法呢?「时时心中默念」,所以这篇文章要把它读熟、背诵,这不难,真正你要努力,很快就能背,背熟了你可以经常把经文,句子提起来,在境界上你马上就想到《感应篇》怎么教诲,就不会犯过错。「字字反入身来」,这是反省,学《感应篇》不是用它来照别人,是用它来照自己的,如果你用它来照别人,那完全学错了,不仅没有任何功德,反而是造罪业了,还不如你不学,你拿着它来造罪业了,看人的过失,还说人的过失,这怎么可以呢。要反求诸己,反省自己「有无是事」,这里头讲到的善啊、恶啊,这里讲的一百多种啊,看看我们自己有没有犯。我计算了一下,这篇文总共一千二百八十八个字,我们过去也做成了功过格,现在网上,像六和敬共修网,《无量寿经》专修网这上面都可以下载。这个‘功过格’总共讲到的是一百九十五条,善和恶。这一百九十五条项目要「字字反入身来」,你自己对照自己,有没有这些善这些恶?有善,善的要保持,恶的呢,要赶快去除。如果还没有这种善,我们要赶紧去修,如果还没有犯这些恶,那要防范,不能去犯,这就是每天用它来反省对照,反入身来有无是事。所以《感应篇》每天都得念,最好一天念三遍,当做定课,一遍读下来不难,也就是十分钟,每天你花个半个时就能读诵三遍,可以合在一起读,可以分开读,早、午、晚三段各拿出十分钟,不难,读的时候就是反省的时候。如果有犯那些过错,「渐渐寡去」。「寡」就是寡过,把那过失改正,慢慢减少。「日日如此。年年如此。」你看这就是劝我们要把它当做定课,改过是终身的事情。过去春秋时期遽伯玉这也是孔子很敬佩的人,他8在二十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十九岁过错了,十九年当中有什么过错,所以就发愿改过。到二十一岁呢反观二十岁的时候还是很多过错,到二十二岁又回顾二十一岁,依然有不少,每年都在改,每天都在改,一直到五十岁,反观过去四十九年,还有过错,还要继续改。所以古人改过修行就这样的真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身都不间断,最后就能成圣成贤。有过错也不必去内疚,实际上谁没有过错呢?能改就为贵,古人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年年能改,终身不断的改,改到最后就成圣贤了。连孔老夫子他晚年学《易经》都非常感叹,说如果能够天再给他多几年的寿命,“假吾数年,五、十而学《易》”,五年或者十年来学这部《周易》,可以无大过。孔老夫子说自己没有大的过失了,换句话说小的过失可能还有哇,圣人对自己的行持检点非常的细腻,即使是非常小的过失都不放过。这些古圣先贤的典籍就是最好的检点的标准,而前面我们看到《感应篇汇编》有说到,《周易》这些圣贤典籍有讲到很多这些怎么改过的问题,但是比较零散,那么这篇《感应篇汇编》可以说是非常集中,非常具体,非常细致的给我们说明哪些是善,哪些是恶,便于我们受持。果然能够依教奉行,你也可以跟孔子一样,可以无大过了。甚至你比孔子还殊胜,孔子当时还没有看到《感应篇》呢。《感应篇》相传是老子所做,孔子虽然过去曾经拜访过老子,去求教,但是没见他说过得到《感应篇》,而《感应篇》正式最后成书,有人估计是在宋朝,那么这是等于是综合了古圣先贤的教诲。这一篇是古圣先贤教诲9的会集本,也就是精华本,我们就很有福报,能够得到他,天天都来读诵,像过去彭际清彭家,终身受持。「自然动处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