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十讲-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课堂使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讲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第一课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课标解读,重点掌握:①英国光荣革命;②《权利法案》的内容、影响;③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内容;④1832年议会改革;⑤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什么是代议制?(见课本P120“知识链接”)即: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议会),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民主权力的政治制度和组织形式。通常以议会(国会)作为代议机关。代议制包括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近代代议制首创于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到19C70S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或改革而普遍确立,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2、君主立宪制指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治制度。注意历史概念:基础知识梳理(参见选修四·克伦威尔)一、“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1640---1688):③克伦威尔实行军事独裁(护国主)①1640年革命爆发②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推翻斯图亚特王朝④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年;两个“二世”的反攻倒算)⑤1688年“光荣革命”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斯图亚特王朝)——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为英国代议制创造了政治前提。反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材料一:17世纪初,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标榜“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材料二: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化,只是换了国王,但实质上新国王是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既然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了。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国王的权力有何明显区别?君权神授议会授权二、限制王权的法案1、条件:①光荣革命创造了政治前提;②国王权力来自议会;③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努力。2、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3、内容:1)《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2)《王位继承法》使议会掌握了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的权力。4、意义: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君主立宪制由此开始逐渐形成。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君主立宪制的最终确立1、形成完善过程:1)内阁的出现时间:地位:2)惯例一:3)惯例二:此惯例导致的权力转移是:4)惯例三:议会就此掌握的权力是:议会成为权力中心,国王“统而不治”威廉三世时国王的最高行政机关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行政权从国王手里转移到内阁首相手里确立了议会和内阁相互制约的关系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1、责任内阁制形成过程①“光荣革命”前,国王有一个最高咨询机构即枢密院;②“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时,出现内阁,是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③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④1721年沃波尔开创了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导致行政权从国王手里转移到内阁首相手里,国王开始成为“虚君”)⑤从此,议会和内阁相互制约关系形成;(惯例三)议会取得了对内阁的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⑥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课堂思考归纳:内阁与国王的关系如何?课堂思考归纳: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如何?内阁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国王形式任命内阁,但内阁不对国王负责,只是形式上向国王汇报。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也可以解散议会,提前大选(议会下院)。2、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影响: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和完善,标志着君主立宪制最终形成。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国王:2)议会:的中心,掌握权3)内阁(首相):掌握权,对负责名为国家元首,实则“统而不治”,国家象征的地位尤为突出国家权力国家的最高立法最高行政议会4)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体。英国君主立宪制国王上院下院内阁(首相)选民司法独立任命(贵族世袭)选举组成议会多数党组阁形式任命负责(权力中心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国家象征统而不治)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课堂运用:1、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A、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B、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C、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归六部。明成祖朱棣设内阁,成为与六部并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内阁的最高长官称“首辅”。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请问:同样是“内阁”,两者有何区别?4、英国内阁和中国内阁的区别英国:内阁掌握实权,不对君主负责;君主统而不治,虚有其位。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中国:内阁没有实权,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君主专制,大权独揽。是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产物四、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1832年议会改革1、改革背景:①欧洲大陆革命浪潮的冲击;②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③工业资产阶级为谋取参政权的斗争;④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2、改革内容(改革选举资格,重新分配名额)①降低城市和农村居民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②取消“衰败选区”的代表名额,减少小选区的名额;③将空出来的名额分配给新兴的工业城市。3、改革的特点:渐进、平缓;斗争与妥协相结合。4、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即工业资产阶级也上升为统治阶级了)工人农民的政治权利仍然受到种种限制(由此可见改革的阶级实质和英国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五、内阁权力膨胀——君主立宪制的强化材料一从1887到1897年,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因此,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这使一部分立法权直接转入内阁手中。材料二1875年首相狄士累利未经议会同意,擅自购买了苏伊士运河44%的股票。这种侵犯议会传统权力的“违宪”行为,不仅没被议员们追究,反而得到了齐声喝彩。1、根据材料概括内阁又掌控了哪些权利?2、据此总结19世纪末英国代议制下内阁与议会权力的发展趋势。财政权立法权内阁权力膨胀,议会的权力和作用缩小五、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内阁权力的膨胀(君主立宪制的强化)1、议会的“黄金时代”时间:1689——1869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70年代前)表现:议会权力至高无上,掌握了立法权、财政权和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反映了:夺权时期资产阶级的权力要求。2、内阁权力的膨胀(君主立宪制的强化)时间:1870年以后的19世纪末背景:①19世纪70年代,英国开始向帝国主义时代过渡。②由于垄断组织的出现,使英国面临着更为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使资产阶级不得不在政治上做出必要的调整。加强行政权力就是其表现之一。表现:①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和一部分立法权;②夺取了议会的财政权;③首相和内阁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3、19世纪末英国政治发展趋势①内阁权力日益膨胀,被称为议会中的“第三院”,呈现出“内阁专横”的政治格局;②议会的权力和作用日益缩小,内阁日益凌驾于议会之上;君主立宪制得到了强化。•六、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对英国:•①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如率先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发展成为“世界工厂”,证明了这一点。•②权力的互相制约与平衡有利于科学决策;•③不同政党和阶层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使政治斗争相对有序,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对世界:为各国提供了一种政治体制的发展模式。课本上的学习思考题•P119两个“伊丽莎白女王”的角色和权力有何不同?原因何在?•不同之处:•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女王是封建专制君主,拥有行政权、司法权、军事权等广泛权力,控制议会从而间接地控制着立法权和财政权;•今天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在英国是“虚君”,“统而不治”,只是英国国家的象征。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不同的原因:•都铎王朝时期,英国的专制王权不断加强,到伊丽莎白一世时达到顶峰;•经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英国确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王权走向了衰落。•P121史学争鸣:君主立宪制为什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真正归宿?•①革命之初,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就提出了限制王权、实行君主立宪制的革命目标;•②革命实践中,虽然一度废除过君主、建立过共和国,但这只是达到革命最初目标的一种手段;•③由于英国国情、革命领导阶级的构成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等因素,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④这种政体虽然保留了国王,但却剥夺了王权,议会权力至上,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因而其本质上仍然是资产阶级政体,是资产阶级管理国家的基本政体之一;•⑤此后,英国的发展也证明了它是适合英国发展需要的一种政治体制,如18世纪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19世纪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等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本课知识结构:英国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的转变一、“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二、限制王权的法案《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议会与国王的关系)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君主立宪制的最终确立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内阁与国王的关系;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国王成为“虚君”)2、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影响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国王、议会、内阁)4、英国内阁和中国内阁的区别四、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内容、影响)五、内阁权力膨胀——君主立宪制的强化议会的“黄金时代”;内阁权力的膨胀;19世纪末英国政治发展趋势。六、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对英国;对世界)【小结】英国代议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过程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光荣革命”2、开始形成:近代议会制形成——《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3、发展:责任内阁制形成——1721年组建内阁;18C中期,完善4、完善:选举制度的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5、演变:“第三院”的出现——内阁专横,日益凌驾于议会之上英国代议制确立和发展的几个线索1、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1689、1721、1832、18C中叶2、两大趋势:国王权力不断缩小,议会权力不断扩大。3、三个转移:(1)立法、司法、财政权等从国王手里转移到议会——《权利法案》。(2)行政权:从国王手中转移到内阁——责任内阁制形成(君主立宪制的核心)(3)选举权的转移:封建贵族民主——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民主——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公民民主。1、1787年宪法(本课重难点)第二课美国1787年宪法背景年轻美国的窘境:“邦联”政治体制使美国面临窘境(必要性)制定费城制宪会议内容①联邦制度:a.联邦政府是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b.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②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但国会有复议权;国会掌握最高立法权;法院掌握司法权,最高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③保留了南方奴隶制度,奴隶只有0.6个公民权评价(1)进步性:①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②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③一定程度上调和了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局限性:没有废除南方奴隶制,并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其中,分权有两层含义:一是联邦政府内部的分权(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二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分权(州政府服从联邦中央政府,同时,州政府拥有部分行政自主权)。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制衡关系。美国民主政治最突出的特点是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特别提示:•2、从“邦联”到“联邦“(二者的区别?参见知识链接)•1)第一届联邦政府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