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中考历史学科的复习策略和解题技巧一、复习策略——中考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5、根据学生情况每周安排至少做一套高质量中考模拟试题。1、浏览六本历史教材,全面掌握初中历史知识要点。仔细阅读书中的正文、材料、图片、思考题以及补充在书上的材料。2、浏览配套的专题内容,专题可以将纷繁琐碎的历史知识按一定的线索横纵梳理,加深同学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升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3、浏览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尤其是2016年和2017年的,找出每道题考查的知识点,琢磨试题的设问角度和方式。4、有计划的、周期性的反复浏览做过的试卷,重点看错题,探究自己出错的原因。二、中考历史试题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两大题型12材料解析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呈现方式多样化,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等能力。该类试题知识覆盖面比较大,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同学们可以根据题型特点,采用最佳选择法或排除法进行解题。1、解题时,须读懂题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性的限定词语,如时间、人物、事件、地点等,必要时可以在原卷中做标记,要理清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2、注意分析题干和选项的关系,有的选项内容本身是对的,但是与题干没有关系。3、对于反向选择题,即选择不正确的或者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要特别注意。4、不要凭经验答题,有的试题可能跟你平时常训练的题目很类似,但考察角度或许有微小差别,要耐心细致的重新审题作答,切勿匆忙落笔。解题技巧注意事项曾任侵华日军驻北平武官今井武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说:“1937年6月,在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着这样的谣言:‘七夕的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湖一样的事件。’”材料表明日军在精心策划下列哪一侵略事变•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选择题1、解题时,须读懂题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性的限定词语,如时间、人物、事件、地点等,必要时可以在原卷中做标记,要理清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例题:选择题例题: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幅历史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为巩固新中国政权而斗争B.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注意分析题干和选项的关系,有的选项内容本身是对的,但是与题干没有关系。•小王同学根据《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A.日本经济增速最快•B.美国丧失头号强国地位•C.英国经济增速较慢•D.联邦德国成为欧洲经济强国0.00%2.00%4.00%6.00%8.00%10.00%12.00%日本联邦德国美国英国系列1选择题例题:3、对于反向选择题,即选择不正确的或者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要特别注意。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这段话反映出()A.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B.“一国两制”推动了大陆向台湾靠拢C.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D.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选择题例题:4、不要凭经验答题,有的试题可能跟你平时常训练的题目很类似,但考察角度或许有微小差别,要耐心细致的重新审题作答,切勿匆忙落笔。•下图是一艘创造了历史的战舰。1917年11月7日晚上9时40分,该舰空炮射击发出了开始向冬宫总攻的信号。由此引发的革命推翻了A.沙皇专制统治B.封建农奴制度C.斯图亚特王朝统治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材料解析题题目类型•材料分析题是镇江市中考历史的必考题,也是最富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整理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它具有综合性强、灵活性大、逻辑性严密等特点,成为中学历史考试中最具有生命力的题型之一。•这类题型从考查的内容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从材料采用的形式来看,可分为三种:文字型材料题、表格型材料题、图文混合型材料题。•解答材料分析题,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注意阅读顺序。先阅读材料分析题的设问,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材料。这样做使得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具备了目的性。•2.读懂材料。读懂材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切忌不看材料,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直接凭感觉答题。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收集“问题”信息,即进行“材料处理”的过程。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与教材结合、得出答案打下基础。解题指南•3.回答问题。•首先,确定材料所反映的是教材中哪一单元哪一课的内容,尽量结合材料和教材中的内容来回答。牢记“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的基本规律。•其次,按问、按分,列点回答。依据设问的分数分布和评卷的可操作性原则,按分列点,分多则多答,分少则简答。另外,可以依据分数来推断答案的数量,例如,分值是2分,答案一般情况为1点或2点;分值是3分,答案一般情况是1点或3点,以此类推。•再次,语言要言简意赅,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和科学性,切不可口语化。•最后,认真检查。题目答完后,对题目和答案进行严格认真的检查,审题是否有偏差,答案要点是否齐全,史实是否准确,力求答案准确无误。•一、文字材料类•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类型。一是从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铭文碑刻等文字资料中摘取的片段材料;二是从诗歌、小说、剧本、对联、歌谣等资料中选取材料;三是从教材、教参和教育读本中选取材料;四是从报纸杂志、广播影视、采访纪实中选取材料。典型例题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筹办洋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材料二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冲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摘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2分)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2分)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1分)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3分)二、表格材料类•表格材料其实是文字材料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以各种项目的数据为主体构成,将文字材料表格化。数据具有说服力强的特点,表格具有简洁性的特点,可以省略大量的文字表达,使人一目了然,可以从数字的变化中分析出某些历史特点。——《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材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答案:•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在拉大;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与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趋利避害,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言之有理即可)三、图文混合类•把历史地图、有关历史场面的图画、漫画和历史文物照片等作为材料。这类材料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但纯图片材料题也受图片的局限,只能用来考查对于书本知识的记忆或运用教材知识辨别真伪,继续增大难度的设问则无法根据图片回答,还是要回到教材上去。因此,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配合编制出来的题目,才能具有适当的难度。某校九年级13班同学以“民族复兴之路”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屈辱与反思】材料一:1900年7月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登载了题为《中国就要崩溃了》的漫画。同一时期,法国报纸也登载了题为《中国蛋糕》的绘画。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和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依据材料一,说明1900年前后西方国家使中国怎样“崩溃”的?(2分)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先看问题,再看材料。2、答题切记“四化”:整洁化、完整化、条理化、规范化整洁化:字迹一致不潦草,间距适中要整齐。完整化:勿缺动词或名词,不要丢三落四,更不能少看了问题。条理化:有几小问的答题要标清序号。如1、2、规范化:怎么问怎么答。如:意义是:------;作用是:-----;影响是:--------;材料题解题技巧3、看清要求再答题。“据材料回答问题”,必须在材料中找答案,或者说答案就在材料中,但不能一味照抄原文,需要概括提炼,但原文中的关键说句是可以采用的,别太死板---切记你的答案尽量要有教材知识点的影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要把寓在材料中的答案与教材中的知识点揉在一起,有机结合,且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顾名思义,去点击大脑中的知识库存吧。4、揣度分值。揣度分值,就要关注材料的层次,一般地一层意思1分(而分号是划分层次的重要信息,要盯住了分号),5、多角度思考问题。当一道题的分值较高时,答案一定要考虑全面。如内因,外因;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国内因素、国际因素等,别无从下手。6、启示类题目一定要结合材料得出结论,论丛史出,千万不能随便的结论往上套。有时候材料题的题干能给适当提示,但并不是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