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教馆“十一五”专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示范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1-《信息技术环境下示范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成果公告课题名称信息技术环境下示范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立项单位及立项号中央电教馆立项号:062121688课题承担单位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校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教育信息技术详细通讯地址山西省临汾市鼓楼西街31号电话2158708(0357)指导专家山西大同大学教育技术系刘志华教授刘志华课题研究主要参与人员及承担的任务1孟飞领导、发动2董天保领导、组织3支刚华领导、实施4陈建平参与课题研究5郭亮参与课题研究6秦梦参与课题研究7陈杰芳参与课题研究8刘国良参与课题研究9亢建波参与课题研究主要研究成果1课题实验报告一份2精品教学案例、课件115篇;收录学案120多个,精品学案26个(电子格式),校本教研案例一本(专著)3录像课50余节,精品课例30余节,录像课资料一套(光盘)。4论文集收录论文97篇(电子文档)中央电教馆“十一五”专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示范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2-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一、内容:(一)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情况,明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为了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状况,使校本培训更具针对性,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第一次是2006年关于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及应用能力和基本情况的调查。我们分别从教师对计算机的认识情况、教师初步掌握计算机的情况、教师上网技术的掌握情况;教师拥有个人电脑的情况;教师运用计算机的效能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很有热情,个人家庭拥有电脑已经基本达100%,但教师对计算机的认识以及掌握计算机技术的程度上存在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学校很有必要去创造条件,强化对广大教师信息素养的综合培养,强化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全面认识。第二次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实践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了关于信息素养内涵及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情况的调查。我们分别从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教学实践关系的认识、教师对“信息素养”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教师选择和处理信息使用考虑的因素、教师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情况、对于培训的方法、途径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阅读浏览、获取、处理、利用与教学有关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能够对各种学习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并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合理选择及运用;教师十分看重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种媒体搜集信息并在学科中加以利用的能力。这说明一线的教师们在实践中已深切的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中央电教馆“十一五”专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示范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3-影响,意识到有必要掌握网络知识和相关的技能,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角色、地位开始有了较正确的定位。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在课题组成员充分讨论,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我校制定了《临汾一中教师计算机使用等级水平参考标准》,明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就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及信息伦理和信息教育方面的素养。(二)以课题为主线,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以网络为平台,开展系列培训活动。我校以课题为主线,把教育教学科研培训作为培训的突破口。通过开展教学科研和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素质,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又促进教学科研和课题研究,最后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习和培训是通往科研的桥梁。作为省级示范高中,我校先后承担了四个国家级课题(见下表)。我们通过广泛发动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形成“人人都参与、科科有课题”的学校教育教学科研体系。课题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情,真正做到以科研引领办学理念,以教研深化课堂教学,以课堂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教师群体的智慧,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和理论的支撑点,把校本研训活动作为推行“研训一体”的重要载体,做到培训专题化,教研课题化。科研课题名称级别获奖/是否结题教育技术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研究中央电教馆荣获山西省一等奖;中央电化教育馆评立项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央电教馆“十一五”专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示范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4-信息技术环境下示范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中央电教馆课题组被评为山西省“十一五”教学科学研究先进单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与教学模式的构建国家级申请结题阶段高中英语学案编制模式及课堂教学操作方法国家级已顺利结题几年来,我们的培训已形成系列化。大致有以下四个系列:1、教育教学理论系列培训教育理论培训的目的是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学科素质和科研素质。我校领导班子清楚认识到:教师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技能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办学的质量和课题实验的质量。要实现全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校本培训必须与时俱进,理论先行。专家引领:把专家请到家门口,借专家之理念,改我传统之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和思考,学校先后外请专家讲座,如上海教育专家陈钟梁、北师大教授吴效锋生成教学,刘志华教授讲课堂教学设计,华东师大教授陈玉琨、省教科院贺斌院长等讲教学理念,湖南师大教授朱翔讲教学方法等。考察学习:我校每年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到湖南长沙一中、河北衡水中学、石家庄二中、江苏洋思中学、本省忻州一中、怀仁一中、晋城一中等地学习取经,实地参观考察,让教师们开阔视野,吸收新鲜经验和理论。内强素质:我们的外派学习有针对性,要学以致用。因此,每位老师外派学习回来后都要写一份考察报告,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校的中央电教馆“十一五”专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示范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5-实际进行思考和改进,写出学习心得。教师学有所得,回校后在教学中努力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和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大地提高自己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在教学理念的培训中,我校注重发挥网络的普及性、便捷性功能,将各种经验总结电子化、网络化,使个别教师的经验总结成为全体教师进步的精神食粮,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促进作用。2、信息技术技能系列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实现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和地位的转变,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要求,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培训活动。(1)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培训我们首先组织全员扫“电脑盲”,在培训中充分发挥本校电脑教师的专长,进行了多次的计算机基本的技能培训,全校100%的教、职、员工都参加了培训并通过了考核,在计算机基本的技能过关以后,再进行了多次、“课件制作(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和网页制作等培训。培训要求教师学会使用课室的教学平台、实物投影仪,学会上互联网;学会使用微软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2)网络技术培训我校部分教师自身发展较快,且有着较强的信息意识,有进一步深入开发网络资源的意愿。学校便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和这些教师结对子,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建立网站,开通博客。经过几年的培训,我校教师现在已经100%做到“五会”,即:会浏览校园网(互联网),会下载运用网上资源,会使用教室的电脑多媒体三大件设备(多媒体教学平台,实物展示台,大型显示器),会使用课件点播系统,会文书处理和常用的课件制作。全校能运用电教中央电教馆“十一五”专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示范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6-手段上课的老师比例为100%;开展电教的学科比例为100%;采用电教手段的课时比例为89.5%。由于参与的教师多,利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已经成为老师们的一种习惯,由于电教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3、提高教师“整合”研究能力培训。我校是山西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承担了中央电教馆课题《教育技术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研究》。为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中学学科课程整合能力和开展评价研究的能力,我们通过组织系列的理论学习,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思想,以最新的教育观念规范教师的教学过程,学校还组织了四技能(教具制作、电化教学、多媒体课件、学科整合教学技能)的培训,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整合能力。(三)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为提高教学质量助跑。1、饮水思源:自主研发,创建网络资源。随着我校课题的深入开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许多教师逐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自主研发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并上传到国际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我校初中部教师亢建波创建的“小亢数学网”,他运用“几何画板”软件将初中教学中相关的所有图形制作出来,实现了“变静为动”“微观变宏观”,对于一些动态探索题目,甚至可以动手做“数学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学习,创新思维也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家长评价是一个非常健康、非常放心的纯学习网站。高中部年级组组长张先德,将高中三年物理课的每一章节全部电子化(内容包括教案、学案、课课练、专题讲座、论文等),保证了物理教学的系列化、全面化。可贵的是张老师将这些资源通过校园网中央电教馆“十一五”专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示范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7-全部无偿的与其他教师分享,有力的促进了全体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英语教研组长赵国兴老师、教科研中心主任陈建平老师作为我校的“称号教师”,积极承担省、国家级课题,并将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讲课进行录制,利用网络进行资源的共享,实现全校性的校本化现场教研,为校本教研的开展拓展了新思路,开创了新局面。2、网络教研:超越时空,与专家面对面。针对校本教研容易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以及教师在研讨过程中有时碍于个人情面,对所研究的话题难以引起共鸣等问题,我校积极倡导教师进行网络教研。校园网络教研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我校的网络教研,目前有两种形式,一是自我搭建平台,即教师自己创建网页、博客,与登录的教师进行交流;另一种形式是登录一些比较著名的论坛,如教育论坛,人教论坛、教育在线论坛等。网络教研创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研修模式,空前拓宽了教研的范围,它以开放、互动、共享、共进的活力弥补了传统研修的不足,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例如,古县一中的王老师与孟老师探讨教学理念的困惑;马朝霞与语文老师开展阅读交流;年轻教师在网上求解疑难问题;正如我校教师陈杰芳在其成长日记中所写:在那里可以和很多在教学方面有独到见解、理论和实践水平都非常高的专业人员学习、交流、探讨,并和他们“亲密接触”,应该说在网络中学习,是另一种形式的实践,是在体验着别人的实践,感受着别人的内心思考。3、教师博客:架起沟通的桥梁,缩短心灵的距离。中央电教馆“十一五”专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示范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8-熟话说:大爱无疆,为了消融师生因对面交流而带来的隔阂,让师生填平心灵沟通的沟壑,号召教师开设博客。互联网的交互性,便捷的特点促进了师生之间、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延伸了教学管理的空间、缩短了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丁秀芳老师在谈到自己的博客“秀句芳声”时,感慨地说:博客的存在成了师生沟通的桥梁。他们情绪浮躁时,我耐心安抚;他们鼓先争勇时,我临阵助威;他们取得成绩时,我摇旗呐喊!……很多学生在留言中表达了他们对老师的尊敬,对班级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对成功的期盼。小小博客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感情更深了,集体的力量更凝聚了。(四)以深化课题研究为出发点,检验教师信息素养为宗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开展系列竞赛活动。1、开展课件脚本设计、多媒体网页设计比赛竞赛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设计技术的掌握和提高。教学设计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中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好的设计,再强的计算机高手也做不出好的课件或教学网页。所以,在教师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后,我们对教师进行了如何撰写教学课件脚本的培训,规范了脚本撰写的要求,使学校课件制作小组的教师和设计脚本的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获得统一,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