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中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张建强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本文分析了学生缺乏劳动意识的原因以及阐述了笔者在实践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关键词:中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作者简介:张建强,任教于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三中学。“张老师,你们班学生可真是勤快啊!”“张老师,你们班卫生搞的不错啊。”“张老师,你们班怎么老得卫生红旗啊?”每当听到这样的话,笔者都为自己的学生们感到由衷的骄傲,都会自豪地说“咱班学生爱劳动”。其实我们都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懒惰思想,何况这些在“小皇帝”、“小太阳”的光环下成长起来的初中学生呢!如何让这些“小皇帝”和“小太阳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班级责任感是对我们教育者提出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学生缺乏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主要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一、学生缺乏劳动意识的原因1.家庭的溺爱和家长的包办,从而使学生四体不勤,缺乏良好的劳动习惯。2.由于长期没有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养成懒惰思想,最终缺失了劳动意识的形成过程。3.在错误的劳动观“教育”下产生了对劳动观念的错误理解和认识。当前我国家庭劳动启蒙教育存在五大误区:误区一:鄙视普通劳动者。一些家长经常这样教训孩子:“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没出息,就让你去扫马路、当工人!”于是在孩子心目中,普通的体力劳动就成了“下贱”的代名词。误区二:“孩子太小,与劳动无关”。不少父母总觉得“劳动”离自己的孩子太远,无意之中挫伤了孩子的劳动兴趣。误区三:把劳动当负担,怕影响孩子学习。孩子上学了,父母们总是有这样的教导:“只要你好好学习,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是成才的唯一条件。误区四:“现在生活富裕了,没有必要让孩子劳动”。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每周的值日成为他最头疼的事情。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用钱雇同学帮自己干,干一次给二元钱。教师发现并批评他时,他却振振有词:“我们家的活儿都是保姆干,我爸说了,咱家有钱,这些活儿用不着自己干。”花钱可以雇人干活,却剥夺了孩子的劳动体验,买不来孩子的劳动技能。误区五:用劳动惩罚孩子。有的孩子平时根本没有做家务的习惯,偶尔考试没考好或者在外面淘气了,家长就用干家务活儿作为惩罚手段,这样使孩子从小就对劳动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定势,即使家长有心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也很难调动起孩子对劳动的热情。因此,学生出现“我为什么要劳动?我在家就不劳动。”“我来学校是学习的,就不是来劳2动的?”“我成绩又不差,为什么劳动?”“我又没犯错误,为什么劳动?”等等错误的问题就不足为奇了!二、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措施针对上述的问题和现象,已在班主任岗位上工作十年的笔者采取了积极的教育措施,现总结如下:1.树立和培养正确的劳动观是学生热爱劳动的基石和前提“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既是权利也是义务”,“积极参加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班级是我家,劳动靠大家”。用这些大到人类发展、国家宪法,小到《中学生守则》、班级舆论的道理,对学生开展正确的劳动观教育,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劳动的意义,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及自身存在的错误的理解和认识。思想决定行动,只有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思想才能指导和培养出正确的行动。2.科学细致地的劳动卫生制度是学生热爱劳动的保证和依据(1)分组值周制根据本校“每周一评定,每月一总结”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班的分组值周制度。即每组值日一周,负责班内和清洁区卫生。值周结束后,根据学校检查的分数,位于年级前半部分认定为值周合格,取得卫生流动红旗(前两名)认定为值周优秀,位于年级后半部分认定为值周不合格。合格的值日组顺利交接卫生工作;优秀的值日组,不仅受到表扬,还要在班会上做总结发言,并在班级评价制度中给予加分奖励,作为评三好和各类先进的依据;不合格的值日组,组长要分析原因,找出不足,并带领本组成员重新值周。如仍不合格,本组交接卫生工作,组长和组内的班干部学习、观摩下个值日组劳动卫生工作。学习后,再一次带领本组成员值日,直至合格。本制度要点:要提高学生对值日的重视,明确奖励机制,不合格必须弥补不足,重新做好。切记不要把劳动当作惩罚的手段。(2)值日组长负责制①值日组长按照轮换的原则安排组员的劳动工作,对组员的劳动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并对本周的班级卫生工作全面负责。②值日组长每天检查班级的卫生保持,对保持不好的同学提出警告令其整改,对不配合的同学记录备案。③值日组长设有值日记录本,负责记录全体组员的每次出勤和劳动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推选出本周优秀值日生两名。优秀值日生在班级评价制度中给予加分奖励。④值日组长在本周值日结束后,要负责清点劳动工具的数量以及工具的损耗情况,并向下一组交接工作。本制度要点:值日组长的人选尤为重要,要推选出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和责任心强的学生担此重任,同时也要善于积极发现和培养这样的学生干部。(3)卫生责任区制这个制度主要是针对日常的卫生保持而制定的。①每个学生自己的课桌、凳子为第一责任区,要时常保持清洁,不得涂鸦和故意损坏。②每个学生自己的课桌、凳子下方及周边临界地,都是自己的卫生责任区,要负责日常3的卫生保持。如临界地出现问题要追究临界地两边或周边同学的卫生责任。③本着“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原则,把门、窗、讲桌、台布、窗帘、投影仪、饮水机……甚至每一块玻璃,都定为卫生责任区。实行班干部带头和一般同学自愿认领的方式分配卫生责任区。管理时间为一个月,到期重新进行认领。认领期间被同学们评为优秀的,将在班级评价制度给予加分奖励并对该卫生责任区有优先认领权;认领期间被同学评为不合格者,将丧失对该卫生责任区的管理权,由其他同学代替。本制度要点: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劳动既是自己的一份责任,又是自己对班级的一份义务(4)大扫除制度此制度是根据本校每周五都要开展“周末卫生大扫除”,而制定的。①将大扫除的卫生任务分为班内卫生、清洁区卫生、擦洗工作(门、窗、墙壁、名人画像等)和好人好事四部分。分别由四个组完成,每周一轮换。每组由组长负责,卫生任务不具体到人,要求团结协作完成。大扫除结束后,组长要在班上总结本组劳动情况,总结时要具体到人。②好人好事组,要在学校的公共区域开展好人好事活动,活动结束后每人都要写出活动稿件,组长选出优秀稿件,上报学校广播室。如被学校广播室采用,稿件作者将在班内评价制度中给予加分奖励。③在完成本组的劳动任务后,全体同学还要对自己的第一卫生责任区(自己的桌凳)进行清洁和整理。本制度要点: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劳动上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对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和鼓励。为最终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以上四种劳卫制度是相辅相承,要根据本学校和本班级的实际情况来施行,要能根据情况的变化与时俱进完善制度。切忌囫囵吞枣、生搬硬套。3.营造“劳动光荣”的舆论氛围是学生热爱劳动的动力和源泉班主任要善于及时总结劳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树立榜样,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和班级文化。让学生适当地参加劳动益处很多,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避免“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坏习惯,可以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了学生,认真反省了自己的失误,或许可以从转变自己的认识、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开始,来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学会劳动,从而改变孩子的懒惰行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小练就立足社会的本领。第四,重视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磨练意志,逐步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中学生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都具备了适应一定的体力劳动、技能性劳动和认识社会的能力,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会更激发他们发愤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每一所中学、每一个班级都应该与校外工厂、农村、机关、单位建立联系,定期参观学习、参加劳动或开展各种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4第五,发挥党团组织的先进模范作用,积极培养和吸收中学生中德、智、体表现优良的分子入团、入党,壮大队伍,创造良好氛围;积极引导中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有益的公益活动和事业,如“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等,组织中学生到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培养他们爱党、爱国、互助友爱、助人为乐的思想风貌和精神情操。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但是,这些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则反映了学校工作的积极主动程度。因此,摆在我们每一位中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劳动活动是施行德育的必要途径。世界众多国家普遍认为,开展劳动教育是造就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联合国教科文第38届大会决议中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一体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这样做可造就熟练的劳动力,而且可使教育与日新月异的劳动条件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并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原苏联在教育实践中,早于六十年代就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不仅规定中小学每周安排一定时间劳动,而且在大学里学生劳动也普遍开展,其活动最主要特色是利用假期组织大学生劳动队。在西方许多国家里,学生的生活与职业指导是通过和借助劳动教育进行的。在大学里,它们认为让学生参加劳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今后具备为国家利益而努力工作的献身精神。美国大学经常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到社会服务单位参加义务劳动,参加校园里一些服务工作,也常向学生提供“打工”机会,搞些“有酬”劳动。还有许多研究生院通过社会服务劳动,提高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水准,如哈佛大学50%以上的研究生到孤儿院义务担任教师,为中小学差生补课,访问老年之家和为区社机构义务帮忙。美国总统克林顿现正在全美推行为社会服务的“城市年”计划,其目的在于让青年和大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培养其合作精神、种族团结和社会意识。他要求大学生要为社会做各种工作,包括为老人组织娱乐活动、修复操场和公园,为无家可归者修补并油漆栖身处,在学校里当教师助手。日本的众多学校,把“寮教育”即宿舍教育作为德育主体,他们寝室劳动教育搞得好。日本中学生劳动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和职业观。日本学校体力劳动内容的选择和劳动课的安排都有明确的界定,比如,它们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生产情况,依据学生年龄和体力进行劳动,劳动课着重于美化环境、社会服务劳动以及在学校设立的劳动场所内进行生产劳动,教师必须与学生在一起劳动,等等。近些年来,日本在一些中小学推行一种“上山下乡”、“土留学”活动,让学生到生活条件差的岛屿、农村和边远山寨去,经过艰苦劳动和磨炼,接受劳动教育、集体主义和民情民俗与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在日本的国立和私立大学里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事半工半读,其内容有体力和脑力劳动,充当中小学生的家庭教师或企业服务员等。特别是私立大学,有的学生是通过半工半读来付高额学费。这些教育和活动方式,深受日本国民和社会的支持和赞许。家庭劳动教育的任务5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劳动观点教育方面是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的,但又各有其侧重点。从实际效果看,劳动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主要由家庭教育来完成;劳动技能的培养主要由学校和社会来完成;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则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完成的,其中家庭的教育作用仍然是主要的。基于这种分析,家庭中的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和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和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极其宝贵的品质,它同朴素、诚实、正直等品德一样是一个人品质结构中的基础部分。缺乏这些基础品质,爱国主义、责任感、义务感等高层次的品质就无以形成。因此劳动品质的培养是家庭中的劳动教育的核心部分,在形成整体品质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对于劳动品质的培养,应该从孩子的学前阶段开始,然后随着年龄段的变化确定在各年龄段实施的内容和方法。系统的家庭劳动教育在不同的年龄段呈现以下不同的特点。(1)学前阶段:由简单模仿和学习家长的劳动动作发展为主动从事自我服务的劳动;劳动还带有游戏性;只满足于劳动的过程,而不太注意劳动的成果。家庭指导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生产物质财富,而是使儿童掌握简单劳动技能和技巧,使儿童理解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