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附件集团公司优秀管理创新成果案例(2017年第1期)企业管理与法律事务部2017年9月—4—望亭发电厂:以标准化引领企业管理实现固本强基望亭发电厂始建于1956年,目前总装机容量274万千瓦,包括两台30万千瓦级燃煤机组、两台39万千瓦9F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和两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由于是建厂60多年的老厂,加之机组的种类多、管理难度大,望亭发电厂自建厂以来,就一直在探索管理创新的有效路径,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形成了以标准化引领企业管理、实现固本强基的经验做法,成为集团公司最早一批通过电力行业“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AAAA级确认的企业,先后获得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奖、电力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电力标准化工作先进集体等30多项国家级、行业级荣誉,以及集团公司五星级发电企业、文明单位标兵等60多项省部级、集团公司级荣誉。一、创建历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起步阶段。1990年,设立了标准化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人员,清理运行检修规程180项,修订管理制度128项,编制了全厂各级《岗位责任制》。1994年拟订了《望亭发电厂标准体系表(技术标准部分)》,编制了《标准体系表编写的一般规定》、《标准编写的一般规定》等部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这一阶段,由于认识等方面的局限,具体标准的编制数量有限,还没有形成—5—体系和动态管理办法。形成阶段。2001年,全面修订了生产运行规程,并纳入技术标准体系进行统一编号管理;全面清理、修订了各项管理制度,印制了由30个大类、168个管理标准共86万字统一规范的《企业管理标准汇编》;初步形成了技术、管理、工作三大标准体系,并建立了电子文库,初步实现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网上查询。这个阶段标准体系的完整性不够,没有建立新版的《标准体系表》,技术标准体系中纳入的标准内容也非常局限;标准的编写未及时参照GB/T1.1—2000标准进行;动态管理仍缺乏可靠办法。充实阶段。为适应电力市场化的新形势,2004年开展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一体贯标认证工作,形成了以管理手册、36个程序性文件为主体的贯标文件体系,2009年组织对体系文件进行了改版。这个阶段虽然在工作内容上有了明显拓展,找到了持续改进的具体办法,但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如三标体系文件无法覆盖企业的全部管理事项,原有的管理标准只能同时有效,由于没有建立新的、统一的标准体系,两者也难以在同一个平台整合,难免会出现交叉、重复;原有的技术、管理、工作三大标准体系仍然缺乏常态管理的有效机制。完善巩固阶段。在回顾总结近三十年标准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承良好传统,找准薄弱环节,创新工作思路,全方位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2010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电力—6—监管委员会确定为第一批电力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单位,2012年顺利成为首批电力行业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级企业,2016年顺利通过电力行业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级企业的复审。截至2016年底,该厂标准体系中共有标准1954个,具体包括:基础标准21个;技术标准1358个,其中技术基础标准160个(均直接采用国家、行业标准),技术个性标准1198个(其中企业自编标准233个,直接采用国家、行业标准965个);管理标准258个,其中管理基础标准16个(均直接采用国家、行业标准),管理个性标准242个(直接采用国家、行业标准2个,其余均为企业自编);工作标准317个(均为企业自编)。该系统还纳入对标准体系发挥指导作用的国家法律法规262个,地方法律法规97个,华电集团和江苏公司印发或转发的规章269个,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可行性大大提高,查询维护更加便捷高效,基本满足了企业需要。二、主要做法主要是坚持了“五统一、四突出、两探索”:(一)五统一统一工作目标。2009年,在全面调研、清理、复审三大标准文件体系,分析总结近年来三标一体贯标情况,客观评估标准化基础管理与按标准组织生产、实施管理、检查考核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拟定了《望亭发电厂标准化工作规划(2010—2012)》,提出了这三年中要做到标准体系完整、立项审慎、内容务实、格—7—式规范、发布严肃、实施坚决、检索快捷、更新适时、管理科学、成效明显等十项总体要求,以更高的起点去规划、要求、推进标准化工作。统一思想认识。每年通过召开厂标准化委员会会议、厂中层干部与管理、技术人员动员会议,进一步阐明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做到“三个讲清”:一是讲清标准化工作是总结、提炼、固化管理成果的需要,将已有的“三大标准”进一步规范,形成科学体系,将好的管理办法与经验总结、提炼后,纳入标准体系,实现“固化于制”;二是讲清标准化工作是实现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需要,不仅要实现制度的规范化,还要做到制度制订、制度管理的规范化。三是讲清标准化工作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主动摒弃有碍发展的一些惯性思维和做法,对现有管理体系、规章制度进行优化完善。通过统一认识,为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思想环境。统一工作体系。根据企业管理人员流动情况,及时调整厂标准化委员会,同时安排一位副总师主管这项工作,成立了标准化办公室,配备了主任和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标准化工作的日常管理。厂标委会下设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三个专委会,分别由分管副厂长任主任。各管理部室和生产部门负责人明确为本部门标准化工作主管,下面配备一名兼职人员作为本部门标准化管理员,实现了机构、人员、职责三落实。统一标准体系。2009年,仔细研究企业标准体系相关的国—8—家标准,结合本厂已建立的各类标准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梳理,根据“目标明确、全面成套、层次恰当、划分清楚”的原则,编制了《望亭发电厂标准体系表(2010版)》,2010年新建立的标准体系正式投入运行。新版体系表在前几版基础上实现了超越,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第一次直接引用了1148个国家、行业标准,不但丰富了标准内容,满足了企业需要,而且初步解决了以往标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人走标准也“走”的历史问题;二是各子体系功能块的划分坚持按电力生产活动性质进行,改变了以往按行政部门划分的习惯做法,符合了国家标准要求;三是初步实现了与三—9—标管理体系文件的兼容,为两者的进一步整合提供了平台;四是所有纳入体系的标准尽力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补齐,力求做到有目录、有文本;五是将6个专业686个“设备检修文件包”目录、8个专业1870个“运行操作卡票”目录纳入体系,为标准化工作的逐步深入提供了基础;六是将尚未上升为管理标准,但正在执行或试行的57个规章制度也纳入体系,使其作为管理标准的补充,予以受控;七是增设了“技术资料”板块,为收集、管理、技术人员共同使用提供了平台;八是对企业标准体系起指导作用的、适用的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法律法规、华电集团和江苏公司规章予以纳入,以便员工遵循贯彻,从而使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适用性大幅提升。2010年完成体系结构框架设计,按框架结构开发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并按构架将各类标准文本按类输入标准化信息系统中。由于企业自编标准的规范化修订工作量较大,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要求,对原有企业标准进行格式修改花费了较多精力和时间,大概用了半年时间完成初步格式修改。具体标准化管理流程:建立标准化体系——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合格评定——分析改进,以及再修订标准的动态过程。—10—统一管理平台。首先,统一标准化管理标准,根据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结合本厂实际,编制了《企业标准化导则总则》、《企业标准化导则标准体系表编写规定》、《企业标准化导则标准编写规定》、《企业标准化导则评价与改进》,作为开展标准化工作的统一规范。其次,根据系统、实用、稳定、安全、可标准化工作机制建立工作体系及运行机制标准体系构建制定行为规范制定标准汇编规章制度梳理法规规划计划标准电子信息库经电子公告系统公告标准电子信息库表彰交流经济效果评价标准档案库标准复审修改确认修订废止开放查询修改意见标准实施、监督、检查、评价企业方针目标—11—维护、可扩展原则,引进开发了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实行标准制、修订的网络化管理,建立了标准信息库,实现了标准网上查询,为标准执行监督、持续改进、动态管理提供了重要平台。(二)四突出突出标准的编修规范。虽然近年来企业根据需要不断对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进行修订,但由于系统性不够,造成标准的结构与编写所依据或参照的国家标准前后不一致。为改变这一状况,组织全厂中层及以上干部、管理和技术人员、标准化专兼职人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集中培训,学习最新版国家标准,理解标准编修的具体要求,掌握具体办法,明确具体任务。突出标准的贯彻实施。高度重视标准实施计划的编制,从2010年起,每年都编制年度的标准实施计划,以推动标准的实施。高度重视标准的实施监督,如通过季节性安全大检查,查安全管理标准的执行情况;通过创建星级企业检查,查基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标准的执行情况;通过机组大小修,查《检修管理标准》、检修工艺规程的执行情况等。高度重视对违反标准的考核,每月召开考评会议,将违反标准的相关问题形成考核意见,并与奖金分配挂钩。各管理部室发生问题,首先查标准,如果没有按标准执行则考核当事人,如果标准本身有问题则适时修改。突出工作的持续改进。标准体系要适应内外部发展变化的需要,必须建立一种持续改进的机制。坚持标准化工作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管理,编制《企业标准化工作导则评价与改进》,作为—12—持续改进共同遵守的办法;标准化办公室在会同三个专委会对相关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每年提出标准化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每年对标准化良好行为进行一次自我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组织整改;坚持每三年对标准化良好行为申请进行一次社会确认,根据确认结果不断改进提升,使标准体系始终可信可循。突出标准化知识培训。每年组织以部门负责人、技术骨干、管理人员等为主要对象的标准化专题培训,选送部分骨干人员参加中电联以及地方质监部门组织的标准化培训班,组织中层干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标准、规程、制度学习考试,对岗位调整、新上岗的员工进行岗位标准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履职等。2015年以来,各级管理人员全部统一参加江苏公司管理标准、制度的考试。(三)两探索开展标准落实到岗位的探索。在全厂各管理岗位开展了“本岗位适用的四大清单填报工作”,以本岗位工作实际需要为依据,按本岗位适用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记录”四个方面进行自我辩识、填报。厂标准化办公室会同各管理部室进行评审,按岗位逐个确认,作为工作标准的附录。通过此项工作,落实了“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归口管理部门、归口管理人,落实了跟踪标准信息的责任,为按标准组织生产、按标准实施管理、按标准进行考核提供了基础。如果管理人员岗—13—位变动,新进入该岗位的人员,通过学习该岗位的工作标准、该岗位适用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记录”,就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开展将技术资料纳入体系的探索。在实践中,许多技术与管理人员在编写标准时,除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国家行业标准外,还参考了许多技术资料,这些技术资料具有规范性、客观性、指导性的特点,是企业的财富。但以往这些资料总是掌握在个人手里,很容易发生“人走资料走”的情况,使接任的同志开展工作受到影响,也使需要了解的其他人员无法共享。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标准体系总体设计时,增加了“技术资料”板块,一方面使其受控,另一方面实现共享。三、创建经验(一)正确处理三大关系。一是国家标准与企业标准的关系。企业标准体系的规划设计、标准的编制修订首先要符合国家标准明确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保持其完整性、规范性,同时也要从本企业实际出发,研究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特点,保持其可行性、适用性;二是企业与部门的关系。企业发布的标准都是企业标准,它约定的事项都是企业意志,但具体标准的编修均由部门承担。由于部门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在局部环境中的不一致性,难免会在编制过程中掺入部门意志,从而影响整体效能。因此一方面需要引导干部员工树立全局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