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课程纲要【编号:】课程名称古墓丽影-河南考古适用年级高中一、二、三年级总课时16课时课程类型社会科学类课程简介(200字内)该课程尊重学生主体,牵手河南省考古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结合河南本土考古发现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而研发的课程。学习考古知识、增加团队意识、引导学生构建自主探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求知意识;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教学内容主要分为考古基本知识及考古模拟发掘活动与后期不同时代典型墓葬的认知,两大模块,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起到培养能力的效果。背景分析(500字内)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产生内在的求知欲望,从考古文化、历史沿袭、人文风俗等方面充分认识自己的家乡文化,能够掌握一定的考古与文物知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解读不同朝代的更替变化和统治者的治世思想,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勇于探究、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课程的开设基于以下三点思考:第一,考古学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考古知识有利于完善科学史观,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河南位于中原,是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河南多为历代的政治、经济重地,因而也造就了河南丰富多样的墓葬文化,对家乡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第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中国墓葬的历代变迁,纵观背后治世方针的演变,有益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考古学基本知识的介绍和发掘活动,提高其社会素养和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展示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其爱国主义意识。从而使考古学合理地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去,让历史生动起来、立体呈现。第三,热爱家乡情义浓,挚爱祖国感情深。通过对中国古代的墓葬及其陪葬品的介绍,向学生们展示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提高其爱国主义意识。我校是郑州市新成立的一所定位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验学校,非常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考古学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墓葬又是考古学中的主体部分,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行为和现象,伴随着文明的诞生而延续至今。开设此门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更注重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历史学科的丰富性与厚重感。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简单的考古学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中国墓葬文化有一定的体会和了解。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学生献身家乡建设的志向,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其爱国主义意识;增强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的兴趣与保护意识。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主题周次/课时学习内容实施要求分享课程纲要,考古知识简介及模拟考古发掘1-7/7分享课程纲要,考古学基本理论、方法、发掘规则和绘图。模拟考古现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感受考古发掘的乐趣,掌握相关的考古发掘方法考古学基本理论、方法、发掘技巧等进行简单学习(形式、内容多样化)教师选取各个时期河南部分典型墓葬主讲,通过对墓葬形制、规模、随葬品的讲授,和学生的广泛参与,探讨各个时期社会的发展状况,了解背后的社会文化生活。通过参观博物馆、考古模拟活动、专家讲座等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兴趣与保护意识,扩展历史知识。按小组选取各组所感兴趣的时代,选其中一个典型墓葬,分工对其墓葬的主人、随葬品、时代特征、生活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展示和总结。原始时期墓葬8/8原始时期墓葬的形式、埋葬方法、随葬品、礼仪习俗与宗教观夏商周墓葬9/9夏商周丧葬制度、墓葬形制、随葬器物春秋战国墓葬10/10春秋战国丧葬制度、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礼仪习俗参观“河南省博物院11/11参观学习秦汉墓葬12/12秦汉墓葬种类与随葬品、陵园格局与形制、随葬坑与陪葬墓、丧葬习俗。隋唐墓葬13/13隋唐墓室的形制、随葬品与礼法制度、丧葬习俗专家讲堂14/14邀请一位考古专家走进校园,讲解相关知识宋元明清墓葬。15/15丧葬习俗、随葬物品、殉葬制度等。总结与评估活动。16/16总结与评估评价活动/成绩评定期末总成绩包括两个部分:个人的平时成绩(包括练习回馈、课堂表现)和小组的期末成果展示成绩,总成绩分成A、B、C三个等级。过程性评价权重:40%;终结性评价权重:60%。1、积极、按时、全程上课10分;2、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勇于参加相关活动15分;3、能够与班组合作开展相关活动并积极做出贡献15分。4、各组成果展示评比,满分100分。总成绩分成A、B、C三个等级主要参考文献《高中历史》课本(必修1、2、3;选修4)《中华文明历史长卷—墓葬卷》崔志勇;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考古学概论》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风水》高友谦;北京华侨出版社《中国丧葬史》徐吉军;江西高校出版社《秦始皇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袁仲一;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备注表2教学方案1单元模块一(考古)单元课时第一课时主题考古常识介绍总课时1第1课时背景分析模块一的第一部分:学生们对考古发掘、墓葬等兴趣浓厚,但大多数都是从影视、小说等途径所了解的,对真实的考古活动、考古基地的生活、考古活动的流程没有正确的认识,通过课程让学生对真实的考古活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练习,简要了解何为考古及考古人的真实状态。在此基础上,学生将在之后的学习中能够有一个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对选课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考古学、墓葬文化的兴趣,使其对真实的考古学有一个理性的认知。评价设计1、经常巡视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提示和指导;2、上课活动的参与的积极性,小组讨论时发表观点、作业完成情况等途径。学与教活动设计【导入】:“掀起你的盖头来?”你认为考古学家都是干嘛的?【学生活动】活动一:分享1:考古学家是什么样子?生:学生积极发言,谈谈自己心目中考古学家的工作是什么样?师:通过展示鉴定师、探险家、寻宝者、驴友等不同的图片,指出这些都不是考古学家,再展示秦兵马俑博物馆工作队发掘图片、国际考古班学者的图片指出这些才是正规的考古发掘人员,他们的发掘不是针对所谓的“金银珠宝”,而是对古代文化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然而并非所有的考古学家都是衣着鲜亮,生活安逸的;更多的考古发掘者真实的状态是邋遢、艰辛的,没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结合考古实习图片进行介绍)。分享2:考古工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学生积极发言师:通过展示考古工作者对全占仪的使用、洛阳铲的使用;考古基地聚餐、考古一线人员就餐、考古绘图展示、考古摄像危险性等图片的展示,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使学生对考古一线的生活状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到考古发掘工作的艰辛。(结合相关实习图片进行讲解)。【教师活动】课程纲要分享介绍相关的课程基本情况,课堂基本要求。组织新的班干部队伍,了解学生选课的基本情况。活动二:授课老师分享自己的考古经历和简单的考古知识介绍考古生活的乐趣,展示五湖四海的考古从业者、丰富多彩的文物遗存、新奇充实的考古生活、考古库房的后期整理、考古田野调查的意外收获等图片;使学生认识到考古生活的趣味性和使命感。(结合相关实习图片进行讲解)。对考古的基本知识点进行一个基础性的普及,如考古探方、考古发掘工具、考古基本遗迹现象、考古常见土质土色辨认、考古典型遗存搬迁方法、考古常见遗物展示等。【视频介入;学生活动】活动三:收看首都博物馆展片《考古是什么?》通过影片的展示,使学生们了解到考古学的意义、历史文化的丰富性,提高学生对考古、墓葬的兴趣。活动四:布置作业寻找你家乡或者城市里一处著名的考古遗迹,谈谈它的历史意义?备注:可从学生所感兴趣的考古活动入手,首先让学生们谈一谈自己想象中的考古学家,考古活动是什么样子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的参与性利用授课老师有考古实践经历的优势,结合自身经历讲述考古故事,提高学生的好奇心观看视频,系统地多考古知识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认识到考古的科学性和文物的价值,提高文保意识备注页数表2教学方案2单元模块一:考古单元课时第七课时主题模拟考古发掘总课时1课时第7课时背景分析模块一主要为考古知识的传授;通过之前的六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考古原理、考古活动的发掘流程、简单的绘图技巧等核心知识。本课时旨在锻炼团队之间的分工与配合,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突出团队的概念,训练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目标1、按要求完成分组,学会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进行合理分工,以达到最大效率。2、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分别负责遗迹现象的辨认、发掘、钻探、绘图等工作,在过程中体现价值。评价设计遗迹现象是否正确、清理是否认真、用时长短等学与教活动设计【导入】【教师活动】:首先要求所有学生自发形成7人一个小组,先组合完毕的先发放相关考古发掘设备,如洛阳铲、考古小铲、绘图板等器材,拥有首先选择探坊的权力,以此类推。【学生活动】活动一:组内分工1、每个学生谈自己最想负责发掘过程中的哪一个部分。2、头脑风暴,组内讨论每个成员的职责所在,并进行器材分配。评比:哪个小组的效率最高,最有团队精神,能够服从组织安排提高团队效率活活动二:模拟考古发掘1、组内分工完毕后,进入发掘环节,听从发令,开始考古发掘,分为不同的比赛项目,有钻探、发掘、绘图三个部分共同组成本团队的最终成绩。2、将钻探、发掘、绘图的结果及时报告给负责老师,以供验证。3、评比:速度的快慢、“文物”的好坏、绘图质量的高低【教师活动】活动三:布置作业跟自己的亲人或者朋友分享自己在发掘过程中的体会,以及在组内分工时自己的感想,去一次博物馆记录一件自己喜欢的文物的故事。指导大家有效地进行分组和器材的合理发放大家谈一谈谁负责那一部分可以使团队的效率最高指导其合理正确地发掘、绘图、钻探提醒注意保证“文物”的完整性分享自己感想,扩展相关文物知识备注页数表2教学方案3单元模块二(墓葬)单元课时第8课时主题墓葬的形式总课时1第8课时背景分析模块二:通过模块一(考古)的学习,基本熟悉了考古工作的流程、掌握了发掘要领。本单元是对上单元内容的补充,对各时期典型墓葬进行介绍。中国墓葬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充斥着皇权、阶级、礼仪等诸多的文化因素的交融。大量的生产、生活用品与各类奇珍异宝埋入地下,形成了灿烂辉煌的“地下博物馆”。通过学习使学生在不断提高历史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了解各个时期墓葬的典型特点并且能够学会解读不同朝代的更替变化和统治者的治世思想,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勇于探究、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教学目标了解墓葬的起源和演变以及不同时代墓葬的典型形式评价设计1、评析学生先前搜集的墓葬资料展示成果2、依据小组讨论、课堂提问、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学与教活动设计【导入】单元前言:对考古活动做一总结,指出考古发掘中,墓葬发掘的重要性,引出之后将会是对墓葬的介绍。【学生活动】活动一:分享:墓葬什么时期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生:学生积极发言,谈谈自己的观点。师:通过展示讲解指出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埋葬死者的现象,出现在距今18000年前的山顶洞遗址。山顶洞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其下层便是北京人遗址。在该遗址的人骨周围分撒着赤铁矿,很明显是一种有意埋葬死者的行为,山顶洞人已经拥有了丧葬观念和行为,这是毋庸置疑的。(结合考古图片进行介绍)。【教师活动】活动二:师:老师简要讲述各个时期墓葬的核心特点。指出:史前墓葬没有固定形式也没有严格礼制;夏商周墓葬凸显等级森严的礼制;秦汉墓葬,九州一统,天下归心;魏晋南北朝墓葬,气象万千,风格迥异;隋唐墓葬,鼎盛大国的缩影;宋辽金元明清墓葬,日趋精简的丧葬。【学生活动】活动三:分享:你所了解的墓葬的形式以及分布位置?生:学生积极发言,谈谈自己的观点。师:老师通过举例说明中国丧葬形式的多样性,如天葬、火葬、树葬、水葬、崖葬、土葬、塔葬、船棺葬等,并结合图片讲解,各个类型墓葬的分布范围,埋葬方式以及简单的传承轨迹。【教师活动】活动四:作业布置中原地区多采用土葬的形式,但是土葬有很多讲究,寻找材料,讲述“阴宅”的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