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作文指导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多从生活现象和政治事件中取材,通过变形、夸张、比拟、对比、象征等表现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多以讽刺为主)某些人或事.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注释(可以没有):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漫画的构成:漫画题的命题形式1.描述画面2.揭示寓意3.拟写标题4、写公益广告(标语)5、写作一、观察漫画(标题、主体、注释)二、确定立意三、结构成篇漫画作文写作步骤•1、看(看懂)•细心审阅画面,包括标题文字•2、想(想透)•整幅图画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作者画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3、炼(提炼论点)•联系现实挖掘漫画的最佳寓意,提炼出自己的论点。4、写(构思成文)根据要求联想,综合构思成文。•1、引画面上是两个人抬着一位医生十万火急地走向“良心抢救室”,那位医生张着嘴大喊:“我没有病!”•2、联漫画折射现实生活的热点和焦点。本画所讽刺的现象在我们的周围也不鲜见。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对百姓从来就不讲良心,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就是他们的写真。有的商人以次充好,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有的子女虐待老人,不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漫画讽刺的不仅仅是医生,为官者,为商者,为人幼,为人长,为人师者,等等,恐怕程度不同地都会有像此位医生一样,没有发现自己有病,或者即使发现也都有讳疾忌医的心理。•1、由结果推原因(揭示事件的本质)•2、由图画到生活(把握漫画的寓意)•3、选角度定立意(符合题意彰显个性)确定立意•由结果推原因:•“顾客您好”的鲜花开在杯子里,难以开得长久;每年一个“服务月”,所以“一岁一枯荣”。•由图画到生活:•漫画讽刺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那种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不正之风。•选角度定立意:1.好的服务态度也有“枯荣”吗?2.这不是在搞形式主义吗?3.为什么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会年复一年地存在下去呢?每想一个问题,都是对漫画寓意的一次挖掘,都可以为文章的立意、拟题找到一个新的角度。讽刺现实生活中没有原则立场、缺乏是非标准的人;尤其对那些长于逢迎、弄虚作假、把工作中的失误巧饰为成绩的人和事提出了深刻的批评。批评了因为过重的学业负担而封闭了学生的做法。尽管儿童希望看到外面的世界,但因为超量的课外作业无法如愿。你能看懂这些漫画吗?解读:这幅《英才教育》极富情趣。黑板前的讲台上一只英俊洒脱的公鸡在对着一只鸡蛋讲授高等代数,讲台前方是课桌,课桌下面的一把椅子上空空如也,只有那只鸡蛋静静的躺在桌面上。还没有形成生命的蛋,如何能感受这等“英才教育”?又怎能成为英才?1、小作文写一段文字描述画面或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画面。此题字数在200字左右。(有时也可用记叙性文字)2、大作文。根据漫画主旨展开。一般是阅读漫画,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文章的主旨应该与漫画的主旨一致。此题字数在600或800字左右。结构成篇大作文。根据漫画主旨展开。一般是阅读漫画,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文章的主旨应该与漫画的主旨一致。此题字数600或800字左右。请阅读漫画,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文章的主旨应该与漫画的主旨一致。练习引:这幅漫画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幅图的左边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右边是幼小的儿子,母子共同进餐.在母子俩的面前分别放着一个饭碗.年轻的母亲微笑着将鲜鱼的腹肉夹给儿子,而自己的碗里只剩下鱼头和鱼背骨.儿子张着大嘴幸福无比.第二幅图仍然是母子俩共同进餐,只是母亲已年迈,儿子已成人.这回是儿子给母亲夹鱼,可他夹的却是鱼头和鱼背骨,把鲜鱼的整个腹肉留在了自己的碗里.母亲的脸上现出了惊愕的表情.画的下面写着“妈妈爱吃鱼头,我从小就知道”。有一幅漫画叫“妈妈爱吃鱼头,我从小就知道”。画的是吃鱼时,母亲总是自己仅吃鱼头,吮鱼刺,鱼肉全让儿子吃;等儿子长大后,吃鱼时,他就把鱼头和鱼刺夹给母亲,自己则吃最好吃的部分。议(析、提)这幅漫画讽刺了不关心他人,不知恩图报的人。联(证)关心别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两千多年前的墨子就提出了“兼爱”的思想。而我们今天,却有不少人淡漠了,忘记了,不要说素不相识的人,就是自己的亲戚,甚至父母他们也漠然视之,更有甚者,虐待、折磨年迈的父母亲,这样的例子,时有所闻。漫画中那位让母亲吃鱼头的儿子,相对来说,甚至可称“孝顺”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住小楼、开汽车,顿顿鸡鸭鱼肉的生活已经越来越普遍,可是为什么老父老母遭虐待,小孩落水围观者云集却无人救援,拄拐杖的残疾人摔倒在路上行人漠然,老人艰难地站在公共汽车上却无人让座……雷锋精神哪里去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风尚哪里去了?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应该紧随时代步伐,让关爱他人的雨露撒遍生活的每个角落,让“学会关心别人”成为社会的主流,流遍大地上的任何一个角落,绝不能让我们的妈妈也感受那幅漫画的辛酸和苦泪。结:回扣画面内容,点出画面给人什么启示来收束全文。•1、引要简洁,就是引用材料,引用不是照抄,而是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概述,或摘要,取其精要,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2、议要多一些,同时要有事例辅助,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使观点确立起来。•3、联,是文章的关键,由材料推开去,联系广阔的社会生活,或历史,或现实;或集体,或个人,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4、结,收尾,总结全文,当然是要精简,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或拓展。引:用说明的方法引入画面内容。议:悟出所引画面体现的观点。联:在所给画面的基础上生发联想,发表议论,由此及彼的联系现生活中相类或相反的现象,联系相关的种种问题。结:回扣画面内容,点出画面给人什么启示来收束全文。•一、仔细观察左边这幅漫画,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向没有看过这幅画的人介绍画面内容,字数在200字以内。•二、根据上面这幅漫画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在800字以内。不要写成诗歌或抒情散文。由画面到生活一锅茶叶蛋,一摞教科书,一张宣传报。宣传报上遍布错字;小文盲,生意好书烧了煮茶叶蛋书—知识;蛋—利益;书被烧、错字连篇—知识贬值;读书真的无用吗?知识真的贬值吗?反映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儿童弃学经商的现象。理关系:找对象:抓细节:寓意表意作者思想感情:否定1988年3月19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摘发了《中国新闻》的一篇报道,题为《我国农村“童农、童工、童商”多》。报道说:目前中国农村中小学生辍学从事农、工、商的现象日趋严重。一些报纸也在疾呼,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制止此种现象蔓延。在一些城市,来自农村的十二三岁的小贩并不乏见。在有的农民建筑队中,童工比例竟高达四分之一。据江西一个乡的调查,该乡15岁以下的“娃娃农民”就有181人,帮父母做生意的“小商人”就有41人。正面立意•将书本还给孩子•知识,生命的源泉,民族的血脉•舍弃读书,商场更输反映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儿童弃学经商的现象。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说说它的讽刺意义。讽刺了某些人只重钱财而忽视人格正面立意人格理应高于钱财寓意:讽刺了社会生活中“名人效应”的泛滥和“‘商’风败俗”的现象。武大郎开店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寓意:讽刺批评了生活中那些“嫉贤妒能”的人。寓意①批评某些不学无术,却喜欢摆架子的人;②赞扬具有真才实学,却谦虚谨慎的人;③批评了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不学无术之徒反倒对饱学谦恭之士颐指气使。讽刺现实生活中没有原则立场、缺乏是非标准的人;尤其对那些长于逢迎、弄虚作假、把工作中的失误巧饰为成绩的人和事提出了深刻的批评。寓意评价漫画材料选择得很好,组合巧妙,赋予考生多角度的思考和立意空间。表面上看是对学习成绩的认识和评价问题,其实在对待分数升降的态度上,构成了多种不同的认识关系:肯定与否定、表扬与批评、评价与发展。这样,看似老套的命意,却赋予了广阔的思考可能。满分赏吻退施惩,貌似奖罚特分明。失误两分脸被打,及格半步趾高扬。可怜学子受邪气,悲叹师长耍威风。但愿考核莫任性,公平公正寻共赢。课标1卷:漫画内容解读分数高•满分•未满分低•不及格•及格奖惩两种•欣喜/赞扬•沮丧/批评两种•沮丧/批评•欣喜/赞扬从漫画上来看,整体体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学习层次的学生,在获得不同的学习分数时所受到的待遇(或自我的内心感受)。作文立意(一)分数问题。1.“考满分的就被奖励,考55分的就被惩罚”: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立意①:教育学生(孩子),奖罚不能只看分数。立意②:满分并不代表完美。立意③:分数不及格并不代表其他也不及格。立意④:教育不只是只有分数;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唯一尺子。2.“考了满分就奖励,退步到98分就被惩罚”: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对的。立意⑤:对学生(孩子)不要苛求完美。立意⑥:对于受教育者来说,退步更需要理解。立意⑦:教育者不能只关心分数的变化。3.“考了55分就被惩罚,进不到61分就给奖励”:这样的做法似乎有合理之处。立意⑧:对于受教育者来说,进步确实需要鼓励。立意⑨:要懂得欣赏学生(孩子)的进步。立意⑩:及格事小,鼓励事大。(⑧⑨⑩三条立意,脱离材料的整体,与漫画的中心主旨有违逆,可视为“基本符合题意”)(二)奖罚问题。4.“奖励就亲吻”:这样的做法要慎重。立意⑪:爱的方式有很多,不能过于简单化。立意⑫:欣赏不能变得太功利。立意⑬:赞赏也要看情况。5.“惩罚就掌嘴”:这样的做法不可取。立意⑭:惩罚不能简单粗暴。立意⑮:暴力教育要不得。(三)教育问题。7.“分数高就奖励,分数低就惩罚”:分数不能成为奖惩的标准和依据。立意⑰:教育者要有科学全面的评价观。立意⑱:教育者要注重全面而多元化的培养人才方式。(四)教育者问题。立意⑲:教师也要接受再教育。立意⑳:父母培训迫在眉睫。(五)学生(孩子)问题。立意21:受教育者要全面发展。立意22:学生(孩子)的喜与忧谁来决定?【范文1】吻痕掌印,莫唯分数论给我一个吻,只因考百分;给我一掌印,只因差几分。考得好,家长、学生喜笑颜开,“吻痕”如花,在脸上绽开芳华;考得不好,学生、家长愁眉苦脸,“掌印”如火,在心头煎熬焦灼。对当下教育评价唯分数论给予极大的讽刺。(引:对比鲜明)考得好受到奖赏本来无可厚非,毕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考得不好受到惩罚也无须指责,因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关键是我们不能唯分数论,不能分分计较,不能少考两分,就暴跳如雷,如丧考妣。其实人的成长,是以完整人格培养作为终极目标的。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人的全部。若将分数作为评价人好歹的唯一标准,那么其后果是不堪的。(议1:不唯分数)首先“唯分数论”造成学生创新能力不足。有好事者对近三十年的高考状元做了一个统计,竟没有一个在行业上成为领军人物。当然不能认为都是高分低能者,但长期以分数论成败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如被称为神童的魏永康,考分一路领先,十三岁以高分进大学,十七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可谓一路辉煌一路歌。可就是这样的“分数学霸”,又被“分数”所伤。唯“分”是图的后果是,生活能力极差,社交能力不足,人格缺陷明显,竟遭校方退学。残酷的现实不能不让我们警醒,“分分分,并非学生的命根”。(议2:危害1)其次“唯分数论”造成学生个性发展失衡。长期片面的以分数评价学生,就像一个人刻意锻炼身体的某一个肢体,这一肢体健硕无比,可其余的孱弱萎缩,极不协调。这就出现了智长德短,知识学习是富翁,品行修炼是乞丐。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如前不久被处极刑的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学业水平不可谓不高,但投毒杀害自己的同学,害人害己,让多少人嗟声长叹。(议3:危害2)可能有人要说,这些只不过是个例。是的,一件揪心事件地发生,是多种因素所致,但一个人从小接受的是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从学校到家庭,从个体到群体,唯“分”是从,自然忽视或淡化了其品行的矫正与培养。“分”数的晕轮效应,让学习优者自小占尽先机,人们怎能不对“考分”趋之若鹜呢?这与当下追求GDP是一个道理,当一切以GDP为重要政绩时,就自然出现了“求富不仁”,环保弱化的现象。(联)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