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华南理工大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成成成本本本管管管理理理讲讲讲义义义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目录第1章成本核算简介第2章标准成本管理第3章战略成本管理第4章质量成本管理第5章目标成本管理第6章责任成本管理第7章约束理论简介第1章成本核算简介主要内容:成本概念和成本核算程序,支出归集,支出分配,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简介一、成本概念和成本核算程序1.支出、费用和成本的关系支出(资产减少)生产性支出非生产性支出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其他业务支出投资支出营业外支出利润分配支出所得税支出支出、费用和成本的关系示意图偿债支出主营业务税金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思考: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划分的意义(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有何不同)?2.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1)支出归集平时,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将发生的各项生产性支出登记入账。例如,将生产工人工资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将行政人员工资计入“管理费用”等。(2)支出分配月末,对归集到“过渡性账户”的支出进行分配结转。“过渡性账户”包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例如,“生产成本-辅助生产”应按受益对象分配,“制造费用”应分配给各成本核算对象。(3)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月末,将归集和分配到“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支出,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然后将完工产品成本转入“库存商品”账户。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生工性支出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二、支出归集1.材料费归集。按材料用途分别计入有关账户2.工资归集。按职工所属部门分别计入有关账户3.折旧费归集。按固定资产用途分别计入有关账户4.税金核算。……三、支出分配1.“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分配给各受益对象。2.“制造费用”的分配。分配给各产品。3.“废品损失”的分配。(1)正常废品计入当期损益;(2)非正常废品计入合格品成本。4.“停工损失”的分配。根据停工原因分别计入“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四、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约当产量比例法1.约当产量的概念和计算。2.完工率、投料率的计算。3.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五、作业成本法简介1.制造成本法的缺陷(1)技术进步使产品成本信息失真问题日益突出。制造费用分配标准不够准确必然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成本信息失真,但在产品成本主要由“工”和“料”构成,制造费用所占比重较小的情况下,失真程度不会太大,尚可接受,但随着技术进步,产品成本中的“工”和“料”所占比例在不断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重在不断上升(主要指制造费用中的劳动保护费、废水处理费、试验检验费、无形资产摊销等上升),成本信息失真问题便日益突出了。(2)造成高低端产品成本倒挂低(高)技术产品意味着制造费用中的“工”和“料”比重较大(小),设计、试验和技改费等比重较小(大)。由于作为分配标准的“工时”或“工人工资”与这些费用缺乏相关性,因此可能出现低(高)技术产品分配到比其实际较多(少)的这些费用,从而高(低)估了其成本,导致高低端产品成本倒挂,不利于低端产品的“价格竞争”和高端产品的“差异化竞争”。(3)成本范围局限于生产阶段,产品成本不能成为产品定价的可靠依据。例如,由于存在期间费用,有时尽管价格高于成本,仍可能造成亏损。ABC法适用于那些产品成本构成中设计、试验和技改费等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即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1)基本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这是用作业概念所描述的产品生产的基本过程。所谓作业,是指为生产产品和销售产品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即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所谓资源,是指进行作业时所消耗的各种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其实就是构成产品成本的各种费用要素,即“工、料、费”。这个描述对计算产品成本的启示是:1)产品成本是由各种资源成本构成的;2)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应当是“按作业归集资源,将作业分配给产品”。作业与资源之间的联系因素称为资源动因,例如电作为一种资源,各种作业所耗用的电费,应按其用电量计算,这里的“用电量”就是资源动因,资源动因其实就是按作业归集资源时的分配标准。产品与作业之间的联系因素称为作业动因,例如产品设计作为一项作业,各种产品所耗用的设计成本,应按其设计工时计算,这里的“设计工时”就是作业动因,作业动因其实就是将作业分配给产品时的分配标准。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统称成本动因。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即:资源→作业→产品。所以产品成本应根据其消耗的作业量来计算,而作业量又应根据其消耗的资源量来计算。(2)实施步骤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计算可分为三大步:(1)划分作业中心,并以此作为作业成本库在熟悉企业的业务特点和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按照下列原则划分作业中心,并以此作为作业成本库归集资源:A.同质性原则。是指属于同一作业中心的作业应具有相同性质,以便于确定作业动因。例如,产品设计、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检验、存货保管、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B.重要性原则。是指只对那些相对于产品价值比较重要的作业严格按照“同质性”划分,其他作业划分可适当降低“同质性”的要求。例如,保管工作一般包括收货、发货、盘点等不同质的作业,本应按同质性原则划分为三个作业中心,但按重要性可合并为一个作业中心。C.可行性原则。成本费用、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数据容易获取。(2)确定资源动因,将消耗的资源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如果某资源消耗能分清其归属,则直接归集到某一作业成本库,例如办公用品费;如果某资源由几个作业成本库共同消耗,则应以资源动因为分配标准分配给各作业成本库,例如清洁工工资应按工作时间分配,员工培训费用应按接受培训的员工人数分配。(3)确定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库的费用分配给成本对象以作业动因作为分配标准,将作业成本库的费用分配给各种成本对象。例如,产品设计中心→设计工时、材料采购中心→直接材料成本、产品生产中心→机器工时、产品检验中心→检验时间/次数、存货保管中心→直接材料成本、产品销售中心→销售收入、售后服务中心→产品数量。如果作业成本库之间存在交互受益的情况,应先进行交互分配,再分配给成本对象。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示意图作业成本库A作业成本库B作业成本库C产品甲产品乙产品丙资源动因间接费用(资源)**酒店作业成本分析图前台清洁其他标准房套房单间间接费用(资源)维修3.作业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的比较(1)对直接费用的处理方法相同,对间接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2)ABC提高了间接费用分配的准确性。例如,如果厂房折旧费用以工时为分配标准,则显然不太合理,而在ABC下,在划分好作业中心的基础上,以各作业中心占用厂房的面积作为分配标准,将折旧费分配给各作业中心,然后再分配给产品,这就大大提高了分配的准确性。(3)成本内容不同。ABC法所计算的产品成本是一种“完全消耗成本”,它将制造成本法中的期间费用也计入了产品成本。例如管理费用可考虑以各产品的作业成本为分配标准;销售费用可考虑以各产品的销售额为分配标准。(4)ABC的应用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繁琐的作业资料和数据,应用成本相对较高,适合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基础较好的企业,盲目实施可能得不偿失。思考: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前提条件主要是什么?1.产品技术含量较高。2.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基础较好。第2章标准成本管理主要内容:标准成本的计算,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账务处理标准成本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比较,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成本管理提供依据。一、标准成本法的特点1.标准成本法的目的是加强成本监督和控制。2.标准成本法所确定的产品成本是标准成本而不是实际成本,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分别单独设账反映。这也是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法的主要区别。二、标准成本指标的制订1.制订原则:先进性和可行性。先进性是指要参考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可行性是指要兼顾各部门利益,经过努力能够达到。2.需制订的标准成本指标(1)直接材料①单位产品材料标准用量(如:公斤/件)②材料标准单价(如:元/公斤)单位产品材料标准成本=①*②[例]甲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计算表如下:直接材料标准成本计算表项目标准单位产品材料标准用量(kg/件)9材料标准单价(元/kg)30单位产品材料标准成本(元/件)270(2)直接人工③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如:工时/件)④工资标准分配率(元/工时)单位产品工资标准成本=③*④[例]甲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计算表如下:直接人工标准成本计算表项目标准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小时/件)5工资标准分配率(元/小时)8单位产品工资标准成本(元/件)40(3)制造费用因为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都属于变动成本,它们与产量或工时成正比例关系,所以“单位产品材料标准用量”和“工资标准分配率”都是常数,可以直接制订。但制造费用属于混合成本,它与工时之间不是正比例关系,每工时的制造费用不是一个常数,不能直接制订“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了制订制造费用的标准(元/工时),可将制造费用分解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分解方法可采用一元回归模型C=bq+F,其中C为制造费用,q为工时,样本可取月数据。(1)变动制造费用对于变动制造费用,可以上述回归模型中的系数b为依据制订“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即:⑤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元/工时)=b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③*⑤(2)固定制造费用前三种分配率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可以参考过去的经验数据来制订,但“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却没有过去的经验数据作参考,因而无法直接制订该指标。解决办法是通过先制订“预算产量”(或称“计划产量”)和“预算固定制造费用”(以F为依据,适当调整)两个指标,然后计算出“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和“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算固定制造费用/Σ预算产量*③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③分析:前三种分配率是根据过去的经验估计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是根据将来的计划估计的。[例]甲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计算表如下:制造费用标准成本计算表项目标准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小时/件)5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元/小时)1.5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元/件)5*1.5=7.5预算产量(件)4560预算固定制造费用(元)119700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元/件)119700/4560=26.5三、标准成本的计算1.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用量*标准单价2.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实际产量*(预算固定制造费用/Σ预算产量*③)*③四、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1.总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材料成本差异+人工成本差异+制造费用差异注:标准成本法中的各种差异,正值均表示不利,负值均表示有利2.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差异=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用量差异+价格差异其中,标准用量=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标准用量。注:“实际产量”可按盘存法确定。[例]甲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表如下: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表实际产量:160件项目实际标准单位产品材料用量(kg/件)109材料单价(元/kg)30.530单位产品材料成本(元/件)10*30.5=3059*30=270差异160*(305-270)=5600用量差异160*(10-9)*30=4800价格差异(30.5-30)*160*10=8003.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差异=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效率差异(量差)+工资率差异(价差)其中,实际工资率=实际工资/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注意:“实际产量”的含义参考前述材料差异计算中的说明。效率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工作环境不良、工人劳动情绪不佳、工人经验不足

1 / 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