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与养生养生的涵义•保养生命之意。•早在两千多年前,祖国医学中就已具体地论述了养生保健的问题,积累了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古人的养生之道古代把人的精神和人的肉体看做一个整体认为人是精、气、神三者的统一体。一个人的生命力的旺盛,免疫功能的增强,主要靠人体的精神平衡、内分泌平衡、营养平衡、阴阳平衡、气血平衡等来保证。养生应该从胚胎——零岁开始,直至寿终正寝为止。儿胎时期儿胎时,日月未满,阴阳未备,脏腑骨节未“全”,禀质未定,倘若孕妇衣食住行合乎卫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均适寒温,不妄作劳,动静合宜,调养有方,保证身心健康,胎儿就能“逐物变化”,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胎养、胎教就有着积极的作用出生之后出生之后,婴幼儿的养生全靠父母调养,若调养有方,婴幼儿身心发育自能康泰。少壮时代,注重养生,常保终生健康,不服药物,可免药物之害。人到中年多事之秋,养生更应注意,这样可延长中年期,推迟衰老的到来。老年时期人到老年,保养为重要。老年人生理功能日趋老化,故应性情开朗,虚怀若谷,坚持运动,生活自理,老有所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终生保养,享尽天年。科学养生观•道德与涵养是养生的根本•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养生的关键•思想意识对人体生命起主导作用•科学的饮食及节欲是养生的保证•运动是养生保健的有力措施生活起居护理基本原则•顺应自然•平衡阴阳•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慎避外邪•形神共养顺应自然•强调从顺应一年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入手,制定出不同的护理和养生方法。•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随着阴阳之气的消长,人气也有着朝生夕衰的规律,疾病出现“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现象平衡阴阳•机体自身和机体与自然界的阴阳保持动态的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起居有常•起居有常是指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合乎自然界以及人体生理的正常规律,以使机体阴阳两方面始终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劳逸结合•体力活动久立伤骨,久行伤经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脑力活动•性活动慎避外邪•外邪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和疫疠•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是中医护理和养生的一个基本原则。形神共养•养形-----以适当的休息和运动,提供良好的医疗、物质条件来实现;•养神-----应以各种方式调节人的情志活动,在精神上为其提供愉快的氛围,达到怡情快志、心平气和的境地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健康的维持。基本方法环境适宜•自然环境•居室环境生活规律•作息定时要因时、因地、因人、因病制定不同的作息时间•睡眠充足服药千朝,不如独眠一宿顺应四时•气候•季节•昼夜气候•外感六淫是致病的重要因素•除室内应有适宜的温度外,还要注意随时增减衣服。衣着应宽松舒适,透气吸汗,外出活动更要避免着凉和中暑。季节•〈〈内经〉〉强调“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避寒暑”。•要做到春防风,夏防暑,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春养阳,早起锻炼,抒发气机吸取新鲜空气,还要注意“春捂•夏养阳护阴并重,健身宜于清晨或傍晚;•长夏时尤应注意湿邪侵袭•秋天应以“收养之道”为主,注意收敛精气,燥器较甚,昼夜温差悬殊,还应注意冷暖,保养阴津;•冬季养精固阳,防寒保暖,饮食宜热,情志勿过,早起锻炼以待日光为宜昼夜•病人患病时,阴阳失去平衡,适应能力较弱,对昼夜变化特别敏感•如温度昼暖夜寒,在冬季夜间注意保暖,夏季虽然暑热,但夜间仍然比白天气温低,应注意不可坦胸露腹而受凉•有些疾病易于夜间发作,许多疾病也往往昼轻夜重,应加强夜间的观察与防护情志护理•(一)精神内守指人们通过对自已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进行自我调节,以达到思想安静,神气内持,心无杂念的状态。(二)情绪平和七情六欲是人之常情,然喜、怒、忧、思、悲、恐、惊过激可引起人体气机的紊乱,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情志护理•(三)豁达乐观•促持豁达的心胸和乐观的情绪能使人体的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从而有益于健康。饮食护理•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一)饮食有节过饥则气血来源不足,过饱则易伤脾胃之气。遵循早吃好,午吃好,晚吃少的原则•(二)饮食有方细嚼慢咽、软硬恰当、冷热适宜、食后不可即卧,应做散步等轻微活动。禁睡前进食,禁饮食不洁。饮食护理•(三)谨和五味饮食多样化,合理搭配,不可偏食。注意饮食气味的适中。如过食寒凉伤脾胃阳气,过食辛热则易助火伤阴。(四)荤素搭配饮食应以谷物,蔬菜、瓜果等素食为主,辅以适当的肉、蛋、鱼类、不可过食油腻厚味夏季饮食饮食原则•去火补气•补水养生•干净新鲜•多酸多苦去火补气•夏季不便身体外易发热,而且体内也易“上火”。症状有情绪烦躁、焦躁、易激动、失眠等,这些表示在医学上称之为“夏季情感障碍”。上火易导致口腔溃疡、长痘痘等症状。内外交加,让身体苦不堪言,因此,夏季“祛火”是食补必备功课补水养生•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正是阳盛阴衰时节,也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都会有上升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稍劳作或运动,就会大量流汗,产生口渴感。因此,补水成了三伏天养生的重点。干净新鲜•胃为后天之本。夏季往往会感到食欲下降,脾胃功能也迟钝,此时应要多吃新鲜果蔬。新鲜果蔬的营养素构成,一般为纤维素及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但能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与水分,蔬果往往还能给人带来清爽。多酸多苦•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季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易导致湿气侵袭身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并产生消化功能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发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效,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应要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而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因此,夏季不妨多食一些性酸的食物。民间食谱苦瓜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无机盐、维生素B1、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粗纤维和苦瓜素等苦瓜中的维生素C含量特别高,每百克中高达84毫克,约为冬瓜的5倍,丝瓜的10倍、黄瓜的14倍、南瓜的21倍,居瓜类之冠。中医话苦瓜•苦瓜味苦性凉,爽口不腻,人吃了以后,会感到凉爽舒适,是夏天不可多得的解暑佳品,历代医家都认为苦瓜有清暑泄热,明目解毒的功效。李时珍说:“苦瓜气味苦、寒、无毒。具有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载:苦瓜“青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一物前后补泻两用,皆有奇功,被称为异品。故认为暑月不拘有热无热,宜多食。淮药泥常服山药可延年益寿,淮药泥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适合于脾胃虚弱,有妊娠反应,恶习呕吐,或因慢性肠胃病而经常便溏、腹胀的孕妇宜食用。醋拌莴笋莴笋具有镇静作用,经常食用有助于消除紧张,帮助睡眠。不同于一般蔬菜的是它含有非常丰富的氟元素,可参与牙和骨的生长。能改善消化系统和肝脏功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欲,有助于抵御风湿性疾病和痛风。菠萝鸭肉鸭属水禽,肉味甘微咸,性偏凉,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生热者食用。鸭肉入脾、胃、肺及肾经具有清热、补血、养胃生津、止咳息惊等功效。运动养生•运动养生原则•(一)以动为恒吕氏春秋中指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明确了运动养生的意义。适度的运动促进气血流畅,使筋骨坚实,神清气爽,增强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若过于安逸,则易使气血郁滞,不仅不利于健康,甚至还能引起疾病。运动养生•(二)身心并重•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结合,身心并重。•(三)相因相宜•运动调养贵在坚持,重在适度,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三个祝愿•祝愿大家运用中医养生拥有一个好身体•祝愿大家学习之余拥有一手好厨艺•祝愿大家工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