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营房能耗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军队营房能耗分析摘要:过去几年,我国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巩固和深化这一成果,我们的军队正积极努力配合国家建筑节能降耗的总目标,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环保的绿色营房。为了更好解决军队营房能耗问题,就要立足实际、找准抓手、把握关键,而这一切都需要进行系统和科学的分析作为前提条件。本文对五个气候区域的六个营区坐落,664栋营房,进行了能耗分析,总结出当前军队营房能耗的基本概况。1、军队营房能耗分析办法1.1、现有建筑能耗的分析法建筑能耗分析的方法在目前大体可分为两大类,既模拟计算分析法和数据挖掘分析法。相比之下模拟计算分析法较为成熟,它可分为静态能耗分析和动态能耗分析两类。静态能耗分析主要包括:度日数法、BIN法、当量峰值小时数法、当量运行小时数法等。静态能耗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供暖期或供暖期中的各旬、各月的耗热量按稳态传热理论进行计算,而不考虑各部分围护结构的蓄热效应。动态能耗分析需要依靠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来促进。60年代末的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开始研究较为严密的计算方法,产生诸如美国Carrier公司的蓄热系数法,加拿大D.G.Stephenson和G.P.Mitalas提出的房间反应系数法和传递函数法等成果,为计算机进行精确能耗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数学理论基础。1.2、军队营房能耗分析因采取的办法从理论上说,将现有建筑能耗分析法直接应用于营房能耗分析是绝对有效的,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要拥有大量较为完备的基础数据,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条件远不能予之相比。因此我们找出了以下应对方法:首先按表1.1的气候分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哈尔滨、银川、天水、重庆、海南等地区的部分营房作为研究对象。其次将已采集的数据加以充分利用,同时可借鉴其它既有研究成果的数据进行分析。2、营房能耗基本情况及分析在采集的数据中,绘制集体宿舍占营房总建筑面积的详细配比见图表2.1。从宏观上得出当前军队营房能耗的一些基本情况如下:(1)军队集体宿舍的节能对营区总能耗可产生较大影响。(2)军队专业用房的节能改造有利于提高军队官兵生活质量。(3)食堂伙房在军队营房中逐渐趋向集体保障,人员在位使用率随之提高。(4)军队招待用房对舒适程度的需求较高但多数时间被闲置,并且其所占建筑面积配比仅为1%,可见这类建筑的人员在位使用率并不高,能耗较低。3、军队营房能耗数据统计与情况分析3.1、集体采暖煤耗情况一般北方城市的采暖方式大多都使用锅炉进行集体供热,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暖气,其主要的能源消耗是原煤。我国政府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中列举了全国主要城市地区采暖期有关参数及建筑物能耗热量、采暖耗煤量指标,为我们进行节能设计提供了指导方向,表3.2.1就是从中提取的些参数指标。表3.2.1参照此表3.2.1结合我们已有数据可得到如下分析:(1)驻扎在哈尔滨的营房地属严寒地区A区,营区内的建筑无任何节能设计,176天的采暖期依赖集体供热。通过对近几年来锅炉耗煤量和采暖建筑面积的数据统计与计算,得出这个营区的当年营房耗煤量为35.71kg/m2,相比节能设计标准中的指标多出17.11kg/m2,与前几年相比基本一致。(2)驻扎在银川的营房地属严寒地区B区,营区内50?的建筑面积进行了外墙面节能改造,145天的采暖期依赖集体供热。通过对建筑节能改造前后锅炉的耗煤量和采暖建筑面的数据统计与计算,得出这个营区节能改造后的耗煤量为24.13kg/m2,相比节能设计标准中的指标多出9.43kg/m2,与改造前相比仍然一致。3.3、电力消耗情况(1)哈尔滨、银川和天水地区的营房电耗曲线图大体呈现U形,且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较大。导致这样的曲线特征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部队每年4月至9月正处于训练高峰期导致整体电耗趋于平缓低耗,另一方面是部分营房的室内热环境无法在冬季供暖时达到舒适而采取了电力进行采暖补贴。(2)重庆和海南地区的营房电耗曲线图大体呈余弦分布,表明电耗大小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同时也暴露出营房节能水平低和使用能源种类单一等问题。4、结论综合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军队集体用房、专业用房和家属住房是营房总能耗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营房建造年代不同且节能技术相对落后,因此营房能耗受季节影响较大其能耗普遍偏高。另外营房所消耗的能源构成相对单一,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良好型建设带来阻力。仅管军队已经开始重视营房的节能减排,但缺乏节能管理经验,即便做出了一些节能改造但成果没能得到充分体现。参考文献:[1]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JGJ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周义超,吴祥生,郑志勇.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能耗分析与节能研究[J].制冷与空调.2008,22(3):36-39.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