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三章体育心理学第一节体育心理学概述第二节体育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第三节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训练第四节体育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克服刘淑慧李京诚佟立纯李四化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库2体育课、体育活动的质量第一节体育心理学概述一、学习体育心理学对体育教师的意义体育课育人质量体育观3(一)帮助树立科学的体育观身体活动可调动心理机能和积极的心理体验,从而保证、促进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二)帮助提高体育课育人的质量站在全面体育观上,结合体育课的内容、要求、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健身和健心的教育,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等得到健康和充分发展。(三)帮助提高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质量了解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点。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促进上好体育课,并取得好的比赛成绩。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心理指导。4体育心理干预二、体育心理学的内容体育项目心理学生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心理体育社会心理体育活动的心理三、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是教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教育功能的影响源。只有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高、具备正确的心理健康观,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挥积极作用。师生交往自我观念教学环境情感表达作用6人际关系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教育效能感标准积极心态角色认同自我意识7第二节体育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一、培养体育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从学生需要出发组织实施体育教学发挥体育教学特点,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孔子——“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教师的任务就是坚持不懈地发展孩子对学习的真正满足感,以便学生由此产生和确立热切希望学习的情感状态”。8二、激发体育学习动机成就动机营造鼓励进步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促使学生为实现学练目标而努力9三、端正体育学习态度态度自信心帮助学生认识体育教学内容的价值设法使学生在每个练习上有所进步10四、安排体育学习形式竞争合作让所有学生都参与竞赛活动以小组形式组织体育教学11五、养成体育学习习惯表扬强化明确值得肯定的学练行为强化良好的体育学习行为习惯12总结对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体育教师对此一定要给予重视,并落实在学校体育的各个内容与环节中。13第三节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训练一、目标设置训练(一)作用调节学生体育学习训练动机的方向和强度,激发学生的潜力,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二)程式与方法(1)讲解目标设置训练的作用和意义;(2)分析目标的种类与关系;(3)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设置目标;(4)目标的多级化;(5)对目标的接受和认同;(6)及时反馈并了解结果。14二、放松训练(一)作用(1)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减少比赛或考试前由于情绪紧张而产生的能量消耗;(3)使身心得到适当休息,加速疲劳的恢复,为进行其他心理技能训练打下基础。(二)自生放松程式与方法(1)选择预备姿势;(2)准备动作;(3)做六种放松练习;(4)活化练习。15三、表象训练(一)作用(1)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2)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加深动作记忆;(3)赛前对于成功动作的表象将会起到动员作用,使学生充满必胜的信心,达到最佳竞技状态。(二)程式与方法(1)先进行放松练习,这种放松可以简化些,用较短时间进行;(2)“活化”动员,使自己处于清醒、积极的工作状态;(3)表象运动技能和运动情境。16四、暗示训练(一)作用自我暗示能够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并能增加成功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士气、鼓舞信心,从而影响人们行为。(二)程式与方法(1)让学生理解暗示训练,理解言语对情感和行为的影响作用;(2)确定关键比赛中经常会出现的消极想法;(3)确定如何认识这种消极想法;(4)以积极提示语取代消极想法;(5)不断重复相应的对子?(6)通过不断重复和定时检查(训练日记、比赛总结和平时生活),养成对待困难的积极态度和良好习惯。17五、模拟训练(一)作用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目的是为学生参加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模拟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学生临场的适应性,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合理的动作动力定型结构,从而使技术、战术在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下得到正常发挥。它分为实景模拟和语言图像模拟两类。(二)程式与方法(1)对手特点的模拟;(2)不同起点比赛的模拟;(3)裁判错判误判的模拟;(4)气候条件影响的模拟;(5)对观众影响的模拟。18六、情绪调节训练(一)作用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为了使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在最佳水平。(二)程式与方法认知调节生理调节环境调节(4)音乐调节(5)颜色调节(6)气味调节(1)情调调节(2)活动调节(3)呼吸调节(7)暗示调节(8)宣泄调节(9)转移调节(10)激化调节19第四节体育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克服一、体育教学中的厌学心理(一)表现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听讲解、看示范,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兴趣,情绪不高涨,对教师的要求有抵触情绪,无视课堂纪律,借故请假,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认真完成,考核、测试成绩只求达标。(二)心理分析社会原因;体育教师的原因;学生自身的原因。(三)厌学的克服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环节;用情;用心;用法。20二、体育教学中的恐惧心理(一)表现学生尤其是身体或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在遇到难度大或有危险性的学习内容时,容易出现恐惧,他们这时思维紊乱,害怕失败,畏难情绪较大,不敢实践,自信心不足,相关肌肉紧张,心率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反应迟钝,动作失调,四肢乏力,出冷汗,手脚发软,身体虚脱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技术动作变形,既定配合失误,无法完成练习内容,且学生之间容易相互传染,更有甚者可能引发运动损伤。(二)心理分析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师方法不当的问题,而且还受教学环境的影响。(三)恐惧的克服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恐惧心理;创建安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教学内容和方法难易结合;讲清动作要领,做好动作示范;改变引起恐惧心理的刺激物;加强运动保护帮助和强化场地器材的安全。21三、体育教学中的自卑心理(一)表现长时间情绪低落,怕羞,学习自信心不足、低估自己的能力,拒绝交朋友,难以集中注意力,经常疑神疑鬼,对别人的批评过于敏感且难以接受,希望得到表扬,消极的心理防卫,贬低或嫉妒他人,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回避竞赛。这些学生一方面表现出怯懦、优柔寡断、孤僻;另一方面还表现出傲慢、特立独行、敌对。(二)心理分析影响中小学学生自卑形成的因素,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生理因素,个性因素,家庭、学校因素,受挫经历等方面。(三)自卑的克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及时肯定,多加鼓励,增加成功体验。22四、体育教学中的逆反心理(一)表现上体育课时心不在焉;与教师作对、抗衡,听不进去教师所讲授的动作技术;对教师的要求采取排斥或拒绝的态度;教师不让做的动作偏要去做。(二)心理分析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中小学学生逆反的产生原因。(三)逆反的克服学会换位思考,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讲究批评的艺术,尊重学生的人格;根据学生的性格类型,采取相应的疏导策略;教师可以利用逆反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学效果。23五、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一)表现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之间在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方面出现了困难,表现为冷漠和对抗,他们通常不敢、不愿、不想交往。第一,交往恐惧;第二,人际孤独;第三,人际冲突。(二)心理分析交往恐惧的原因;人际孤独的原因;人际冲突的原因。(三)人际交往问题的克服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可选择合作性较强的项目或体育游戏;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合作中的竞争。24六、体育考试与比赛中的紧张心理(一)表现学生视听困难,肌肉差别感受性降低,动作准确性、协调性和连贯性较差,把握不了时机;注意力涣散、东张西望,思维混乱、不能集中精力做动作;情绪过分激烈、波动较大,心情忐忑不安、慌乱;伴有心跳加快、面红耳赤、呼吸加剧、双手颤抖、恶心呕吐、腹泻、多汗、尿急尿频、头痛、失眠等生理症状。(二)心理分析体育考试与比赛紧张产生的主要原因源于学生自身,与学生的能力、抱负水平、竞争环境和考试与比赛的经验有关。(三)紧张的克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动机,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考试或比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做好心理准备;调整考试或比赛中的注意焦点,将目标集中在自己、现在和技战术上;考试或比赛前,在头脑中默想技术动作;传授自我放松(如呼吸调节)和自我激励(如我现在已经很放松了,我很强大)的方法。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