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数学教育问题近几年,城市的发展非常迅速,城区的框架不断拉大,在这期间,外来务工人员的贡献功不可没。他们为中国的经济起飞持续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推动了中国城市扩容与小城镇的建设。但外来务工人员在建设城市的时候,在盖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略了子女的基础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不过,令人欣喜的是,他们子女的教育日益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因为我们学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所以每年接受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特别多,但这些孩子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比较弱,再加上家庭教育问题等,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为了满足社会对和谐教育的需求,也避免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我们学校从适合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展开调查研究,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数学教育问题》确立为初一年级数学组的研究课题。外来务工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人中,大部分学校通过通过对国内有关农民工子女现状文献资料的收集,掌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当前的受教育现状与面临的具体问题;了解全国各地在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方面的有效经验;通过以农民工子女及其家长为主要调查对象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农民工子女学生的个人状况、家庭状况、生活状况、学习状况、交往状况,农民工子女学生对现行教育的态度、需求、以及其对自身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科学的问卷调查;通过对农民工子女的日常生活、学习状况进行观察,从他们身上直接获取详细的资料,了解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其对困难的应对方式;通过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家长,与他们展开深入访谈,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及家长的需求,了解其教育需求以及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校还邀请邀请教育学、心理学领域内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专家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的看法及建议,进一步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同时利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势,进行教育行动研究,教师通过观察农民工子女学生在课堂课外的学习交往表现,了解学生在学习、交往过程中的特殊问题与需求,并适当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交往等活动中,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我,从而获得成长。学校将通过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研究,认真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将优秀案例、经验、论文、学生成长记录进行整理,汇编成《农民工子女教育经验汇编》,为《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提供资料。外来务工子女在心理和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学习习惯差,不善学习。课前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懒于思考,胆小怕回答问题。课后作业马虎,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不交作业,少数同学从来不做家庭作业。课后从不读书复习,根据调查,能主动读书的不多,自觉复习的几乎没有,知识无法巩固掌握,学习成绩不理想。2、卫生习惯差。个人卫生习惯不佳,不剪指甲,不常洗澡、换衣服,甚至有几个学生还戴着“黑项圈”,影响了学生的精神风貌。果皮、纸屑乱扔,每天都在清扫,但保持不了一会儿,导致教室环境差。3、不守纪律,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行为时有发生。班级内打人、骂人、起绰号、叫绰号,影响团结的现象经常发生。造成同学不团结,班级不安宁。二、如何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在心理和学习方面的问题。1、多爱心。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是教育的前提,因此作为教师,我首先端正思想,“脱下有色眼镜”,努力走进民工子女的心灵世界,对他们“多关爱一点,多理解一点,多帮助一点,多宽容一点”,用真诚的心去和他们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当我们以平易近人的姿态同他们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时,他们自然就会消除恐惧、自卑的心理,主动地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亲近我们,从而接受我们的教育。2、多关心。根据马斯勒的人的需要的金字塔结构理论,自我实现需要出现在一个人对爱和尊重的需要得到合理满足之后。心理学家威廉姆斯也认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因此,要增强外来务工子女自我实现的信心,应该先满足他对友谊、感情的需要,使其充满活力,走出孤独。教师在这时期的教育过程中,更要毫不吝啬地将关爱、尊重撒播到外来务工子女的身上,经常前方位了解其内心世界,了解其情绪、性格、兴趣、能力、意志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因为孤独是人最难以忍受的状态,他们生活在一个全新、陌生的群体之中,对于关心的需要较其他学生更为迫切。我认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次和蔼的谈话,甚至是拍一下他的肩膀之类亲切的动作,都是体现老师关爱的形式。老师善于运用这些关爱的形式,缩短师生间的心理差距,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更要在生活上予以帮助,使学生能将老师当作自己的贴心人。4、多信心。“自信心,是自己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肯定,是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愿望的心理。”外来务工子女同样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外来务工子女的自信心也是培养下一代成才的需要。“适当的表扬和奖励比批评惩罚更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在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被一个词语名称贴上标签后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肯定,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的现象,称为‘标签效应’。所有的孩子都会受到教师和家长给他们的标签效应的影响,好的标签会引发一个人的潜力;坏的标签,则有可能将一个人导入歧途。所以我平时注意积极使用好的标签,坚持以表扬、赞赏为主,以批评、惩罚为辅的教育原则,在批评中切忌意气用事,对孩子作出不全面的评价,以免造成孩子‘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他们中成绩差的更容易被贴上‘差生’的标签;性格孤僻的被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等。行为问题是需要感化的,应该采取‘导’的方式,而不适宜一个劲地用批评去‘堵’,我们要慎防标签效应的负面作用。我没有用带‘标签’的眼光看案例中的学生,我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细致的闪光点加以表扬,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优秀之处。外来务工子女体现的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发展极为重要,有了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外来务工子女具备了未来公民的基本素质,才能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学习主动性,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用于学习中。因此,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要共同关注民工子女的发展,三方面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共同促进外来务工子女的发展。新课改是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面向世界的胸怀。如何使课外作业的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有不少的学生不能完成课外作业。通过和本地学校老师的交流,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存在学生不能认真完成作业的现象,特别是课外作业。而像我们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学生,不完成作业的现象更甚。为此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我们看到了许多教师对布置作业充满无奈,对学生的拖欠作业甚至不完成作业苦恼不堪的现状;也听到许多学生对当前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满意,完成得有点勉强的心里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标更是强调了作业的价值,将它作为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更作为记录学生成长的珍贵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