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价采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前言成本控制(Controlling;CO)模組是以內部管理會計的觀點來提供財務資訊。ERP系統具有『整合』(integration)與『即時』(realtime)之兩大特性,故在CO模組與ERP其他模組緊密整合的情況下,將可即時提供各階層管理者所需的管理會計資訊。管理會計係指「為了協助內部管理者達成組織目標而對其相關資訊進行辨識、衡量、彙集、分析、編製、解釋與溝通之過程」。管理會計之特性:1.對內部管理者提供會計資訊2.提供未來將發生之內部例行性作業與非例行性決策,以及長短期計畫制定有關之貨幣與非貨幣性資料3.針對組織某些部分(如某些產品、某些部門、某些地區等)來進行分析4.不須遵守一般公認會計原則5.提供非結構化決策所需的資訊對管理會計之助益:1.ERP可整合所有企業功能之作業與資訊系統2.ERP可整合所有企業功能之資料,使資料有一致性3.ERP可即時提供管理決策有關之資訊4.但ERP套裝軟體並無法提供大部份非結構化管理決策所需之資訊管理會計應提供三大類之資訊:(1)產品(或服務)成本計算之資訊(productcosting)(2)規劃與控制之資訊(planningandcontrol)(3)決策之資訊(decisionmaking)以SAPR/3系統為例,列出與各管理會計課題有關之ERP模組於下表8-1中。管理會計探討之課題有關之ERP模組(以SAPR/3系統為例)I.產品成本計算1.分批成本制(JobCosting)CO2.分步成本制(ProcessCosting)CO3.逆溯成本制(BackflushCosting)CO4.作業成本制(Activity-BasedCosting)ABC(inCO),MM,PP,SD,HR5.成本分攤(CostAllocations)CO6.成本習性分析(CostBehaviorAnalysis)CO7.變動(直接)成本法(VariableCosting)CO表8-1管理會計探討之課題與有關之ERP模組規劃與控制1.成本數量利潤分析(Cost-Volume-ProfitAnalysis)CO,MM,PP,SD2.標準成本制(StandardCosting)CO3.預算編製(Budgeting)CO,FI,MM,PP,SD,HR4.責任會計(ResponsibilityAccounting)CCA(inCO)5.市場區隔報表(SegmentReporting)PA(inCO)6.績效衡量(PerformanceMeasurement)FI與CO(財務性指標)MM,PP,SD(非財務性指導)7.存貨規劃與控制(InventoryPlanningandControl)CO,MM8.品質成本控制(QualityCostControl)CCA,OPA,ABC(inCO),QM決策1.產品訂價(ProductPricing)PC(inCO)2.內部移轉計價(TransferPricing)CCA,ABC,PCA(inCO)3.短期決策分析(Short-termDecisionAnalysis)FI,CO,MM,PP,SD,HR4.資本支出決策(CapitalBudgeting)FI,CO,MM,PP,SD,HR相關簡稱及譯名請參閱p8-5、p8-6(一)提供產品與各種成本標的之成本資訊1.分批、分步與逆溯成本制不同的生產型態,應使用不同的成本制度。分批、分步與逆溯成本制分別是在訂單式、連續性與JIT等生產型態下適用之成本制度。製造業成本在會計帳戶間流動,如圖8-1所示。圖8-1製造業之成本流程分批成本制(JobCosting)以生產訂單或生產批次為成本標的,而以分批成本單來彙集某生產訂單(批次)之所有相關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與已分攤製造費用。當一批產品完工時,由其所屬之分批成本單所記載的成本,得知該批產品之生產成本。分步成本制(ProcessCosting)以生產部門或製程為成本標的,而分別為每一部門或製程各設立一個在製品帳戶。在一段期間後或會計期末,再以約當產量之觀念來分別計算各部門或製程於該期間之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與製造費用的單位成本,並依據實體產品於各部門或製程間的流動情況,將其產品成本移轉,而逐步地累計產品經過各部門或製程所應計之生產成本。JIT生產型態下適用逆溯成本制(BackflushCosting),因JIT將存貨量降至最低,故不必對其在製品存貨作詳細的記載與成本計算,而將大部分成本計入銷貨成本,期末時再反推估微量之在製品與製成品存貨之成本。若以ERP之模組來說明,則是首先由FI模組將成本資料過帳至CO模組,經由CO模組之產品成本計算,再回饋至FI模組。成本分攤成本分攤此一課題主要係指製造費用之分攤。為能即時計算產品成本,通常採用預計製造費用分攤率來將製造費用分攤給所生產之產品。預計製造費用分攤率的種類如下圖8-2所示分批分步成本制皆可採用這些方法預計製造費用分攤率部門別製造費用分攤率全廠性質製造費用分攤率單一甲生產部門多種乙生產部門丙生產部門單一單一單一多種多種多種圖8-2預計製造費用分攤率之種類作業成本制傳統成本會計採用直接人工來分攤製造費用之方法,在直接人工所佔生產成本比例逐漸降低而製造費用所佔比例逐漸提高之現代製造環境下,容易對產品成本造成極大扭曲,進而導致不利之決策。有鑒於此,Cooper與Kaplan乃於1980年代中期由實務個案研究而發展出「作業成本制(Activity-BasedCosting)」。作業成本制所包含之兩構面為:成本分派構面(costassignmentview)與程序構面(processview),如下圖8-3。資源資源動因作業動因作業成本動因成本標的績效指標成本分派構面程序構面圖8-3兩構面之ABC模式成本分派構面係採兩階段成本追溯程序,首先按各項作業耗用之資源(resources)多寡而將資源成本追溯於各項作業(activities),再依各項成本標的(costobjects)耗用之作業量多寡而將作業成本追溯於各項成本標的,以便依據管理者不同的資訊需要而計算出各種成本標的之精確成本。以資源動因(resourcedrivers)來衡量各作業之資源耗用量,而以作業動因(activitydrivers)來衡量各成本標的之作業耗用量。程序構面強調應先將公司營運劃分成一些程序(process),每一程序係由一系列達到某特定目的之作業所組成,且經常是跨部門的。可經由程序價值分析(ProcessValueAnalysis),將組成每一程序之所有作業逐一區分為有附加價值或無附加價值作業,對於無附加價值作業應減少其負荷量甚或消除,並可由其作業成本之柏拉圖分析(ParetoAnalysis)來找出作業改善之優先順序。每一項作業,可經由成本動因(costdrivers)分析來找出造成該作業負荷量大小之決定因素,並可訂定該項作業之績效指標(performancemeasures),以供衡量該項作業之執行績效。經由績效指標衡量、程序價值分析與柏拉圖分析,可找出作業改善的有效方向與優先順序,再經由減少或消除欲改善之作業的成本動因,方能真正達到作業改善與降低成本之目的。ABC現已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包括製造業、服務業、非營利機構、政府單位等等對於製造費用之分攤而言,採用全廠性質製造費用分攤率、部門別製造費用分攤率、以及作業成本制之比較,如圖8-4所示。全廠性質製造費用分攤率部門別製造費用分攤率作業成本制製造費用製造費用製造費用部門作業產品產品產品圖8-4製造費用之各種分攤法之比較成本習性分析用成本習性分析方法將其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分離出來,才能正確計算在各產量下之總成本。5.變動(直接)成本法僅將變動生產成本(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與變動製造費用)視為產品成本,而固定製造費用則視為期間成本。(二)提供規劃與控制之資訊1.成本數量利潤分析係探討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產銷量、售價及銷售組合發生變動,對利潤所發生的影響。可求出損益兩平點(break-evenpoint)。2.標準成本制標準成本係以科學方法預計在良好工作效率下產品生產所應發生的成本。吾人須定期比較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以算出成本之差異,並依例外管理原則,就較重大的差異成本,分析其差異發生的原因,以便及時採取修正行動。預算編製企業的計畫以財務方式表達即為預算,而預算可用標準成本來編製,以縮短預算編製時間。4.責任會計針對企業組織圖上之每一方格所代表之主管可控制之收入或成本,編製責任會計報告,以供該主管據以進行修正行動,以達成成本(收入)控制的目的。責任會計雖可顯示主管之成本責任所在,但其最終目的仍在於成本控制。5.市場區隔報表以邊際貢獻式損益表來表達各市場區隔之獲利性,以提供管理者決策上之攸關資料。績效衡量對於企業整體或企業各部門之績效,可用不同績效指標來衡量。『平衡計分卡』(BalancedScorecard)之應用,其係依據『財務』(Financial)、『顧客』(Customer)、『企業內部流程』(InternalBusinessProcess)與『學習與成長』(LearningandGrowth)四個構面發展出績效指標,同時強調財務性及非財務性指標,以便將企業策略得以具體行動化。企業實際衡量之績效指標值需與企業過去指標值比較,或與企業設定的目標值比較,或與做的最好的企業作比較,以判別其績效之優劣。至於與做得最好的企業作比較,則稱為『標竿制度』(Benchmarking)。存貨規劃與控制係指探尋適當的存貨策略,以便在各種情況下,能及時訂購適當的數量,以符合營業活動的需要,而使存貨總相關成本為最低。8.品質成本控制品質成本通常以預防成本、評鑑成本、內部失敗成本、外部失敗成本來加以衡量。一般的經驗是提高預防成本,將可降低評鑑成本、內部失敗與外部失敗成本就SAP系統而言,上述之品質成本相關的成本可能存在於CO模組之成本中心、內部訂單與專案、或程序/作業。此外,與品質成本有關之SAP模組尚有『品質管理』模組。(三)提供決策之資訊1.產品訂價CO模組可提供產品生產成本,以供訂價參考。2.內部移轉計價將企業內部每一部門均視為利潤中心,則企業內部各部門間發生產品或勞務移轉時,即有內部移轉計價之問題。短期決策分析通常係指非例行性之短期決策分析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