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灸法的作用二、灸法的种类和应用三、施灸的注意事项前言灸法的概念和特点施灸材料具有火热之性,是一种温热性刺激弥补针药之不足阳气衰微,沉寒痼冷特殊《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1、灸法的概念和特点以艾绒为主要燃烧材料,烧灼、薰熨或刺激体表的一定部位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灸焫”特点概念性属温热,纯阳之性;芳香无毒,主灸百病艾叶易燃,渗透艾药源丰富,价廉艾绒①芳香;②易燃,温和;③使用方便其他2、施灸材料一、灸法的作用防病保健温经通络--风寒湿痹证温中驱寒逐湿--寒湿为患、阳虚诸证温经散寒逆灸-“无病而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保健灸(《针灸聚英》)扶阳培元,“卫外而为固”升清举陷--脏器下垂、久泄久痢等固脱救逆--亡阳虚脱证扶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痈肿疮疡初起、瘰疬、瘿瘤等消瘀散结“引郁热之气外发”--某些热病实热(疖肿、带状疱疹、丹毒等)、阴虚发热引热外行二、灸法的种类和应用直接灸瘢痕灸(化脓灸)无瘢痕灸(非化脓灸)艾炷灸隔姜灸间接灸隔蒜灸隔盐灸艾灸类隔附子饼灸温和灸灸法悬灸雀啄灸回旋灸艾卷灸(条)实按灸太乙针灸雷火针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各种温灸器非艾灸类灯草灸天灸概念:圆锥形的艾团。壮: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艾炷制作规格:大、中、小(一)艾炷灸(一)艾炷灸(1)无瘢痕灸1、直接灸操作:燃剩2/5凡士林+艾炷——————红晕3~7壮适应证:虚寒证操作:燃尽1周5~6周蒜汁+艾炷———————+膏药化脓灸疮瘢痕7~9壮适应证:慢性顽固性、反复发作(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体虚)(2)瘢痕灸操作:适应证:瘰疬、肺结核、腹中积块、未溃疮疖等。操作: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虚寒性腹痛吐泻、风寒湿痹等。(1)隔姜灸(2)隔蒜灸隔蒜片灸隔蒜泥灸2、间接灸(一)艾炷灸操作:神阙灸适应证:①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小便不利等;②亡阳虚脱证。(4)隔附子饼灸操作:适应证:①疮疡久溃不敛,虚寒性外科阴证;②阳痿、早泄、遗精等命门火衰证。2、间接灸(3)隔盐灸(一)艾炷灸(二)艾卷(条)灸艾卷(艾条)纯艾条(清艾条)药艾条(太乙神针、雷火神针等)艾卷灸悬灸实按灸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慢性病太乙针灸雷火针灸急性病范围较大病痛痹、痿虚寒(三)温针灸操作适应证适用于既需要针刺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四)温灸器灸(五)其他灸法灯草灸天灸操作:点穴、燃火、爆焠适应证:“幼科第一捷法”三、施灸的注意事项(一)施灸的顺序上下阳阴背腹左右对称头身四肢依次施灸少、小多、大(二)艾灸补泻法《灵枢•背俞》“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等待)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傅,拊)其艾,须其火灭也。”(三)施灸的剂量灸量大(大炷、多壮、时间长)灸量小(小炷、少壮、时间短)病人壮男体强妇孺老羸病情初病、实证、急重久病、虚证、轻缓部位肌肉丰厚处(腰背、腹、股臀)皮薄肉少处(头面、胸、肢末)灸之生熟三、施灸的注意事项(四)施灸的禁忌1、眼区、大血管处,禁灸或慎灸。2、颜面五官部、头部、乳头、心前区、大血管部、肌腱处、关节活动皮肤皱折处、阴部、肌肉菲薄、骨骼突起处,均不可用化脓灸。3、妇女妊娠期、月经期,少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用化脓灸及刺激较强的天灸。4、谨防烧灼皮肤和衣物。(五)灸后的处理化脓灸、天灸--局部护理水泡三、施灸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