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水•《故事新编》仅收入《补天》,《铸剑》,《奔月》,《非攻》,《理水》,《出关》,《采薇》,《起死》八篇小说。。•《补天》取材于女娲炼石补天,《奔月》写后羿射日之后的英雄落寞和嫦娥奔月,《理水》取材于大禹治水,《采薇》写伯夷叔齐的故事,《铸剑》写眉间尺复仇的故事,《出关》取材于老子出函谷关,《非攻》取材于墨子故事,《起死》取材于庄子故事。•鲁迅站在现代思想立场上,创造性地运用多种现代小说的表现形式,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进行再叙述,再评价,并在这种再叙述、再评价之中巧妙地渗入自己对当下现实生活和思想文化的思考与批判•《理水》并没有直接写大禹治水如何艰辛,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加以暗示: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在上面坐下,大约是大模大样,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透过文本对大禹黑瘦的面貌和结满老茧的脚底的特写,读者可以体会到禹在治水中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夜入的艰难困苦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1、理水:治水。《后汉书·张衡传》:“《尚书》:尧使鯀理洪水,‘九载绩用不成’,鯀则殛死,禹乃嗣兴。”•2、庭燎:宫廷中照亮的火炬。立在地上的大烛,由苇薪制成。《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3、虎贲:古指勇士、武士。贲(bēn)•4、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语出《论语》。•5、蚩尤:蚩尤惟始作乱。——《书·吕刑》。在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社会中,一向强调“正统”观念,史家又多有“成王败寇”的传统。因此蚩尤逐渐被描述为邪恶的犯上作乱者。•6、干父之蛊:干:承担,从事;蛊:事、事业。继承并能胜任父亲曾从事的事业。《周易·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分析人物——大员们•身份——•职责——•行为——•语言——•细节——分析人物——大员们•身份——考察员•职责——考察洪灾中百姓的生计情况•行为——大摆筵席、讲“水乡沿途的风景”、采集民食盛以细巧的木匣子、用“不孝”做武器竭力反对禹以“导”理水•语言——……•细节——•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官员?•贪图享乐,不顾百姓死活•不顾国难,敷衍塞责•无聊文人无所事事,无所作为•不体察民情,谎话连篇•守旧,反对改革分析人物——禹及其随员•外貌——•语言——•动作——分析人物——禹及其随员•外貌——乞丐似的,面貌黧黑,衣服破旧;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语言——•动作——•这是什么样的“中国的脊梁”?•不计名利得失•不惧别人指责•不以私害公•立足实际,了解民情•意志坚定,刚毅果断分析情节•1、政府官员大办筵席,恣意享受。2-14、大禹和官员们的第一回合:查的怎样?15-25、大禹和官员们的第二回合:关于“湮”与“导”(守旧与创新)的争论概括主旨•小说借古讽今,改编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隐晦深刻地联系现实,塑造了上古时代治水英雄大禹以“导”治水的新法,锐意革新,不怕保守势力的攻击和恫吓,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的形象,同时又大胆突破传统历史小说的形式规范,将社会的丑陋现象披上历史的外衣,讽刺性地嵌入上古的神话氛围里,刻画出昏庸无能、无所作为、顽固守旧的官员,组成了一个古今怪诞的世界。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审题:明确题型,确定答题思路塑造人物的手法+分析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不要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放在一个点里面)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9.《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审题:以题解题——故事、新编、基本特征思考:“故事”是什么?怎样新编的?由此体现本文什么样的基本特征?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关键点:古代,历史)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只提到现代词语得1分)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关键点:历史与现实,借古讽今)6.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1)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2)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3)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