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第五讲授课教师:罗洪霞工作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电话:6831949E-mail:lhx65409@21cn.com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产品成本发展趋势预测主要包括新产品投产前成本趋势预测、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趋势预测、产品总成本趋势预测以及功能成本预测等内容。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前两项内容.(四)产品总成本发展趋势的预测这里只说明平均法对产品总成本发展趋势的预测以历史成本总额资料为依据,通过计算不同时期的平均数来预计未来总成本的变动趋势。主要包括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1.简单平均法它是指直接将若干期历史成本的算术平均数作为未来成本水平的一种预测方法。计算公式如下:预测期成本=历史各期成本之和÷期数此法适用于各期成本比较平稳,没有季节性变动情况下的成本预测。实例分析:见教材P173例162.移动平均法它是根据历史资料自主选择移动期,并以移动期内的平均数作为未来成本水平的一种预测方法。计算公式如下:预测期成本移动期内的各期历史成本之和移动期=见教材P174例173.加权平均法它是指对各期历史数据按照远小近大的规律确定其权数,并以其加权平均值作为未来成本水平的一种预测方法。计算公式如下:预测期成本=∑某期成本×该期权数各期权数之和需确定权数,常常以自然数作为权数见教材P174例184.指数平滑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权平均法,它是以上期实际值及其预测值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未来成本水平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预测期成本=上期实际成本平滑系数平滑系数×+(1-)×上期预测成本见教材P174例19实例分析:以教材P181练习6的资料为例。某企业2001年上半年各期的实际成本总额分别为40万元、45万元、43万元、50万元、58万元、60万元。要求:(1)利用简单平均法、利用3期移动平均法、利用加权平均法分别预测7月份的成本总额;(2)若6月份的预计成本总额为62万元,平滑系数取0.7,预测7月份的成本总额.其计算过程如下:1.简单平均法7月份的成本总额=(40+45+43+50+58+60)÷6=49.33(万元)2.移动平均法7月份的成本总额=(50+58+60)÷3=56(万元)3.加权平均法7月份的成本总额==73.933(万元)4.指数平滑法7月份成本总额=0.7×60+(1-0.7)×62=60.6(万元)40×1+45×2+43×3+50×4+58×5+60×61+2+3+4+5+6(1)选择分析对象①成本高、结构复杂的产品或零部件;②质量差以及退货、返修多或用户意见大的产品③体积大、分量重、原材料消耗多的产品或零部件;④产量大,有可能改进生产工艺的产品;⑤投入少、收益大、见效快的产品;⑥有发展前途的产品。通常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来选择分析对象。实际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五)功能成本预测1.功能成本预测的内涵也称为价值分析,它是以分析产品应具有的功能为出发点,力求以最低最合理的成本代价来保证产品必要功能得以实现的一种技术经济分析方法。2.功能成本预测的基本程序实际中进行功能成本预测分析有一个过程,一般经过选择分析对象、搜集所需资料、功能分析评价、确定最优方案四个阶段。(2)搜集所需资料(3)功能分析评价功能分析评价是功能成本预测分析的核心,包括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和功能评价三项内容。必须区分为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对于必要功能,产品必须满足;对于不必要功能应当剔除.产品功能是指产品具有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效能和作用,即产品的使用价值※功能评价功能评价是通过定量分析进行的,要求计算价值系数。计算公式如下:价值系数=功能评价系数÷成本系数可以根据前述的平分法计算求得成本系数是各类零部件的实际成本或设计成本与全部零部件的实际总成本或设计成本总额的比值。显然,根据上式,有三种评价标准:①价值系数趋近于1,比较适宜,不必改进;②价值系数大于1,这种状态比较理想;③价值系数小于1,这是改进的目标。※提高价值系数的途径:①在保持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②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产品功能;③提高产品功能,同时降低成本;④成本增加不多,产品功能却有较大的提高;⑤消除过剩功能,同时成本有较大降低。(4)确定最优方案即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来实现产品必备功能的方案。现以下表分析说明:功能成本预测分析表零件名称得分累计功能评价系数设计成本成本系数价值系数目标成本成本降低额A30.380000.251.28400-400B20.290000.280.7156003400C10.160000.190.5328003200D30.370000.221.378400-1400E10.120000.061.62800-800合计101320001280004000从上表可见,目标成本按功能系数进行分配;零件B、C的价值系数小于1,是重点改进对象,因此成本需分别降低3400元和3200元;而零件A、D、E的价值系数均大于1,这说明该零件属于弹性成本,实际中如果增加该类零件的功能则可以适当提高其成本,如果适当提高其成本,如果该类零件的功能保持不变,则不能再提高其成本,此时可以作为实现总体目标成本的补充值,即当零件B、C无法实现其成本降低目标时,可以由这些弹性成本来抵补。第六章成本决策1.与成本决策有关的各种成本概念;2.新产品开发的决策;3.亏损产品应否停产的决策;4.半成品是否继续加工的决策;5.联产品是否继续加工的决策;6.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7.边际分析法在成本决策中的应用。一、成本决策概述(一)成本决策的内涵成本决策是指依据掌握的各种决策成本及相关的数据,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成本决策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可行性研究中的成本决策和日常经营中的成本决策。以投入大量的资金为前提来研究项目的成本,因此这类成本决策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更加紧密.以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前提,以合理且最低的成本支出为标准,包括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产品最优组合的决策、生产批量的决策等.(二)成本决策的程序及应注意的问题1.成本决策的程序(1)提出问题;(2)确定决策目标;(3)拟定方案;(4)分析评价;(5)优化选择;(6)纳入计划2.成本决策应注意的问题(1)成本决策不能主观臆断;(2)成本决策必须目的明确;(3)成本决策必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三)与成本决策有关的成本概念1.产品成本与相关成本的区别(1)产品成本属于历史成本,必须在帐簿中予以反映。(2)而相关成本是与决策有关的成本,它所属概念多样化,如机会成本、差量成本、专属成本、重属成本等;一般无须在凭证和帐簿中反映。差量成本又称差别成本,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它指两个不同备选方案预计未来成本的差额。如零部件自制较外购所增加的成本。又称为增量成本,是指由于方案本身生产能量(产量的增减变动)利用程度不同而表现在成本方面的差额。一般来说,在“相关范围”内,狭义差量成本=相关变动成本即单位变动成本与相关产量的乘积;2.相关成本(1)差量成本但如超过相关范围,由于狭义差量成本还可能包括固定成本的增加量,因而狭义差量成本≠相关变动成本差量成本与变动成本的这种关系,可通过下图表反映。产量(台)总成本(元)差量成本(元)0100005001105005002110005003120005004130001000513800800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2)机会成本原则选择方案的预计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否则所选择的方案就不是最优方案。例如:某公司准备将所属的商店改为餐厅,预计餐厅未来一年中可获收入100000元,成本支出为40000元,利润为60000元。如原商店的预计收益为25000元(为餐厅的机会成本),则改为餐厅后,预计的利润值为35000元,高于原商店的预计收益,则应开设餐厅。产生机会成本的前提:某种资源常常有多种用途,即多种使用“机会”。如果某种资源只有一种用途,则机会成本为零。如自来水公司或煤气公司的地下管道只有一种用途,故其机会成本为零。专属成本又称特定成本,是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于特定备选方案的固定成本。如零部件自制时所追加的专用工具支出;生产某批产品而专用的机床的折旧费等。(3)专属成本(4)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目前从市场上购买同一项原有资产所支付的成本。它常常用于产品定价决策以及设备以旧换新的决策。例如:某公司某一库存商品的单位成本为25元,重置成本为27元,共1000件,现有一客商准备以单价26元购买全部该种库存商品。(1)如果只按库存成本考虑,每件可获利1元,共获利1000元。(2)如果该公司销售的目的是重新购进,按重置成本计算,该公司将亏损1000元。由此可见,企业在进行价格决策时应考虑重置成本而不是历史成本。是指与决策无关的成本。包括沉没成本、共同成本等。①沉没成本沉没成本又称沉入成本或旁置成本,是指那些由于过去的决策所引起,已经发生并支付过款项的成本。(5)无关成本一般大多数固定成本属于沉没成本,但新增的固定成本为相关成本;另外某些变动成本也属于沉没成本。例如半成品(轮胎、棉纱等)无论是自制还是外购,所涉及的半成品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已经发生,因此为沉没成本,决策中不考虑。②共同成本共同成本是指那些由多个方案共同负担的固定成本。如企业的管理人员工资,车间中的照明费,应由各联产品共同负担的联合成本等。(四)成本决策的方法主要有:★总额分析法、★差量损益分析法、★相关成本分析法、★成本无差别点法、★线性规划法、★边际分析法等。1.总额分析法是以利润作为最终的评价指标,按销售收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模式计算利润,由此决定方案取舍的一种决策方法。之所以称为总额分析法,是因为决策中涉及到的收入和成本是指各方案的总收入和总成本,这里的总成本不需要区分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这种方法容易理解,但由于将一些与决策无关的成本也加以考虑,计算中极易出错,从而会导致决策的失误,因此决策中不常采用。差量损益分析法是以差量作为最终的评价指标,由差量损益(△P)决定方案取舍的一种决策方法。计算的差量损益如果大于零,则前一方案为优;相反,如果差量损益小于零,则后一方案为优。△P=差量收入(△R)-差量成本(△C)△R是指两个不同备选方案预期相关收入的差异额;△C是指两个不同备选方案的预期相关成本之差。注意2.差量损益分析法A:贡献边际大决策中还需注意的问题如果决策中的相关成本只有变动成本B:贡献边际小最优方案相关成本分析法是以相关成本作为最终的评价指标,由相关成本决定方案取舍的一种决策方法。它适用于只涉及成本的方案决策,如果不同方案的收入相等,也可以视为此类问题的决策。作为优选方案决策时应选择相关成本最低的方案3.相关成本分析法成本无差别点法是以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作为最终的评价指标,根据成本无差别点所确定的业务量范围来决定方案取舍的一种决策方法。总成本(y)包括变动成本(bx)和固定成本(a)。假设方案1:y1=a1+b1x1假设方案2:y2=a2+b2x24.成本无差别点法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又称为成本分界点,即A方案总成本B方案总成本=业务量总成本(y)包括变动成本(bx)和固定成本(a)。假设方案1:y1=a1+b1x1假设方案2:y2=a2+b2x2依据定义,令y1=y2,可推导出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x0)的计算公式:X0=两方案固定成本之差两方案单位变动成本之差=a1-a2b2-b1或=a2-a1b1-b2满足条件:a1﹥a2、b1﹤b2或:a1﹤a2、b1﹥b2向下用以下图所示:a1a20x0若业务量大于成本无差别点x0时,则选固定成本较高的y1方案;反之,则选固定成本较高的y2方案;若业务量等y2=a2+b2x2y1=a1+b1x1于成本无差别点x0时,则两方案的成本相等,效益无差别。应用此法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备选方案超过两个以上方案进行决策时,最好根据已知资料先作图,这样从图上直观地进行判断,剔除不需用的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综合判断分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