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考纲展示1.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特点2.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4.干旱、洪涝等灾害的形成原因5.台风、寒潮及其危害,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形成原因6.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7.常见虫灾、鼠灾带来的主要危害8.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9.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10.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11.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12.中国防灾、减灾的成就、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1.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特点自然灾害的概念灾害:包括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判断一些现象或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关键看其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是否有人、财等承灾体。【思维建模】“自然灾害危害”(即灾情表现)的答题角度1.人员伤亡:生理、心理两方面。生理方面主要指灾害发生时的死亡人数和灾后受影响人数;心理主要指心理创伤,该角度答得比较少。2.财产损失:直接、间接两方面。直接损失主要指基础设施、农作物等的毁坏;间接损失主要指对产业活动的中断及其带来的连锁损失。通常间接损失大于直接损失。3.破坏问题: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两方面(滞后性、隐蔽性)。(11年高考福建文综卷)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分析(或比较)灾情大小的思路孕灾环境受灾体致灾因子灾情【思维建模】以北京暴雨引发严重的山洪、内涝为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暴雨人、财、社会对比:灾情大小--危害程度高低(2011海南卷)右图示意日本东北部(约38.8°~39.1°N,141.5°~142°E)沿海区域。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级9.0级,震中38.1°N、142.6°E,震源深约20千米)引发巨大海啸,使甲地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地此次海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答案要点】:(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较浅,)甲地距离震中较近,海啸到达的时间短;(3分)位于外宽内窄的海湾的顶部,海啸向陆地方向推进时,受海湾形状影响,越向内侧浪越高(海啸波高越高),流速越快,冲击力越大(使海啸的巨大能量集中于更小的范围内释放),对甲地的破坏格外严重。(7分)地球圈层灾害分类主要类型大气圈气象灾害台风(热带气旋)、干旱、寒潮、冰雹、雪灾、霜冻、结冰、暴雨、雾灾、风灾、雷电、高温、水圈水文灾害洪灾、涝灾、(凌汛)、风暴潮、海啸、赤潮、风浪、海冰岩石圈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塌陷、火山、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海水入侵生物圈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草害、森林草原火灾自然灾害的分类:(12年福建)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崩塌、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的特点特点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空间分布)频繁性与不确定性(次数、时间、地点、规模)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空间上具有群发性、成因上具有链发性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我国旱灾三大特征: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我国寒潮特点:降温快、温度低、来势猛、风力强、规模大、范围广我国地质灾害特点:种类全、分布广、危害大我国地震灾害特点:分布范围广、地震频率高、强度大,地震震源浅、危害大自然灾害的特点分类归纳:•时间:频率(发生次数)高低、是否有周期性或不确定性、持续时间长短•空间:范围大小、集中程度•影响:危害程度、地区差异另外:成因上的关联性、种类的多少等【学法点拨】(2011·河南省高考适应性测试)2009年至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据图分析图示地区干旱范围变化特点。答案:(1)干旱中心形成于云南,然后逐步向四川、贵州、广西扩展,范围扩大。(2)简述昆明市气温、降水与常年同期相比有什么不同以及本次干旱的突出特点。(2)气温较常年增加2℃;降水大幅度减少。持续时间长,秋冬春连旱。2.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对比:灾情大小--危害程度高低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使环境的稳定性增加的原理(2)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导致环境的稳定性降低的原理2.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影响人自身易损性的因素(2)人类活动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程度的影响(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记忆那些工程名称及其作用3.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4.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例如,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就可“放大”区域灾情,而人类活动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1.地质时期发生过大规模的“灾变”。2.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活动的扩大,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范围在扩大。(2011福建省质检)下图为1736—1998年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8分)特点:严重洪涝灾害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2分)持续天数呈波动增长的趋势。(2分)原因:人口压力大,山区滥伐,陡坡开垦,水土流失导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下降;(2分)人类大量进入洪涝灾害高风险区生产生活,使灾情加重。(2分)一、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问题其实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即自然灾害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地方病)和次生环境问题(人为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只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环境问题是次生环境问题。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增强,环境问题(包括自然灾害)越演越烈,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人类才开始意识到“人地”是相互依赖的,为了人地和谐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二、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自然灾害产生、破坏程度大小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工程活动)双重作用。我们在治理灾害时,对自然因素可能束手无策,如板块交接地带易发生地震,这人类现阶段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从改变人的不合理活动着手,其效果甚至比不切实际改变自然要好的多。考点二:自然灾害的成因分析洪水类型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自然原因降水增多(如①长江流域梅雨天气②夏季风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③台风④厄尔尼诺现象⑤暴雨);水系支流多(扇形或树枝状水系)缺少天然入海河道(淮河);河道弯曲(荆江段);高纬或高山降雪多;春季气温回升快;河流自低纬流向高纬;冬季有结冰;地势低洼/地形平坦人为原因上游滥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径流增加,同时含沙量增加;下游河床湖泊淤积,洪水期水位升高;围湖造田及湖泊淤积,使湖泊调蓄能力减弱。人口、城市、农业、工业密集/发达,资产密度大三、各类自然灾害成因简述1、洪水(2011福州市5月文综)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010年6月19日,图示干流发生30年一遇的大洪水。分析诱发和加剧此次洪灾的主要人为原因。(6分)(1)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山地丘陵滥伐森林、陡坡开垦等),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由此产生的大量泥沙堆积在河流中下游,导致河流蓄洪泄洪能力下降,加重了洪灾隐患(2分);河流下游低洼地多(2分),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加重灾情(2分)。2、涝渍(1)自然原因:暴雨;地势低洼;蒸发微弱;(2)人为原因:城市建设不合理,排水不畅;地面硬化使地表径流增加。3、干旱(1)自然原因: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2)人为原因:工农业发达、用水过多、水污染严重,水的利用效率低,浪费等造成水资源缺少。(★笔记:中国的气象灾害-区域旱灾差异)4、台风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摄氏26度以上,有充足的水汽与热量,受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5、寒潮(快行冷锋天气)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热带气旋(1)定义: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2)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来源——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常用气温垂直递减率描述)台风定义: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一年四季皆有,以7~11月最为频繁。致灾因子:狂风、暴雨致灾因子:狂风、暴雨、风暴潮结构:如图热带气旋集中分布在:西北太平洋沿岸: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孟加拉湾沿岸: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和美国东部海岸寒潮(1)定义: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于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2)形成:冷锋(3)致灾因子:降温、大风、雨雪、霜冻等6、沙尘暴(快行冷锋天气)(1)自然原因:春季多大风;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植被稀疏;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大气不稳定。(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工程建设等造成植被稀疏,沙土裸露。7、地震(1)位于板块交界处(如: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六大板块边界、名称)(2)位于大陆内部断裂带(如:汶川地震)[拓展]: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原因有:(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2)震中距: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4)地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5)地面建筑、危房或质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筑物处烈度大。(6)人口密度:人口、建筑物密集区比人口稀少、建筑物少的地区烈度大。8、滑坡、泥石流(1)自然原因:地形:山区(谷地),坡度大;地质:地壳运动强烈,岩石破碎,山体中断层发育;水源:降水集中,多暴雨。(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工程活动不当。地质灾害科普资料链接:=318、赤潮(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或海域相对封闭。(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中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规模的扩大,污染了养殖水域。9、咸潮受天文、水文和气象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入侵内陆区域,造成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