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幼儿好动行为观察与研究作者:仲艳来源:《内蒙古教育·科研版》2017年第07期摘要:幼儿有好动行为是共性特征,教师要做好多向观察设计,从不同维度展开教育渗透,以提升孩子的自觉纠偏意识。幼儿好动行为有多种致因,教师只有厘清其来龙去脉,才能给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以矫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提升幼儿综合素质品质。关键词:幼儿;好动行为;观察研究【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7B-0038-02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有细致的观察意识,对幼儿好动行为展开多角度、多层面的观察和研究,找到幼儿好动行为成因,分析幼儿好动行为基本表现,然后给出多种教育对策,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重要助力作用。一、幼儿好动行为特点成因幼儿好动行为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活动量大,精力特别旺盛。幼儿对什么东西都有主动体验意识,会千方百计参与到活动之中。有些幼儿会到处乱跑,精神很充裕,呈现顽皮孩子的多种特征,双手不能停下来。其次是属于注意力难以集中类型,这类幼儿管不住自己的行为,不听师长安排,行为比较散漫,自由诉求强烈。再次是想法多、点子多,好奇心强,行动随想法随时改变,行为没有规律可循。最后是自尊心较强,有一定逆反心理,好动且不听师长安排,一旦遭遇不顺心,会体现强烈的抗争意识。幼儿好动成因涉及众多方面,综合分析,不妨将其归为以下几点。1.幼儿需要自我发泄渠道,幼儿因为精力旺盛,需要找到情绪发泄出口,自然要找到一切可动机会。2.幼儿希望通过具体表现彰显其存在感,幼儿大多有表现欲,希望被认可,当然想用“捣乱”行为,引起大家的关注,特别是想被教师重视。3.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的需要,幼儿交流机会很多,在一起耍闹是重要形式,好动会引发连锁反应,特别是集体游戏活动时,其热烈场面会频繁出现。4.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也会导致幼儿产生好动行为。幼儿往往是家庭的中心,家长放纵幼儿,也很容易促使幼儿养成好动习惯,没有规矩意识,自由散漫成为常态表现。二、幼儿好动行为观察方法幼儿好动行为呈现多元性,教师的观察方法也需要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获得价值度更高的观察信息。幼儿好动行为未必都是坏事,教师在具体观察时,也要有多重认知。在观察方法设计时,要注意提升匹配性。观察方法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一般体现在几个方面:龙源期刊网第一,定点观察。教师要选择适合的观察地点,对幼儿好动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注意幼儿行为发生和行为具体表现,分析幼儿行为群体性特征。如在活动教室里,应该是重要观察场所,教师要进行“隐形”观察,这样可以获得最为真实的观察信息。第二,跟踪观察。确定观察对象后,要跟随目标移动而移动,系统掌握幼儿好动行为具体表现以及个性特征,为进一步制定教育对策提供信息支持。每一个班级中都有非常顽皮的孩子,这些孩子的好动行为更为突出,教师要将其定为重点管理目标,自然需要展开多重观察,这样制定出来的教育策略才是最为有效的。第三,综合观察。教师要有观察意识,对不同群体幼儿都应给予足够关注,将所有幼儿都列为观察对象,及时发现班级动向和突发事件,对幼儿表现做出综合观察评价。第四,案例观察。幼儿好动行为往往会引发一些突发事件,教师要展开疏导教育活动,注意对涉事幼儿行为展开观察,可以建立个性观察档案。如中班幼儿出现了打架事件,教师要介入处理,一般要弄清缘由,对责任进行划分,这时需要观察幼儿个性表现。有些幼儿会表现得无动于衷,这当然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三、幼儿好动行为教育对策幼儿好动行为的产生有其多种致因,教师依据幼儿行为表现给出教育对策,这才是观察的目的所在。幼儿好动行为教育需要多措并举,从不同视角展开教学设计,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一)落实观察结果,展开教育设计在进行幼儿好动行为观察信息汇集时,教师要有整合意识,对观察信息展开优化分析。首先是做好归类,为不同群体幼儿的好动表现给出直观描绘,为制定教育措施提供信息支持。幼儿好动呈现共性特征,但具体到每一个幼儿,又有个性表现,教师在教育对策设计时,需要充分考量其共性特征,也要关注其个性表现,这样才能获得最为高效的教学成果。如中班有一个特别顽皮的孩子,平时特别好动,对教师的话常常是置若罔闻,家长拿他也没有办法。教师经过研究,最终制定了个性教育策略。首先是给出一定行为限制,给其树立规矩意识,讲清行为要求。其次是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让其他小朋友介入监督行动之中,帮助其尽快改变行为习惯。最后是升级评价机制,对他的点滴进步给出表彰,激发其内驱动力,让其自我矫正不良行为。(二)多元分析成因,优化教育行为幼儿好动行为成因众多,教师应展开深度比对分析,为进一步制定教学应对提供切实参数。教育本身就具有个体性,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针对孩子的个性特征展开教育活动。优化教育行为,需要从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为幼儿建立成长档案,将每一个幼儿的行为表现龙源期刊网以档案数据形式记录下来,为下一步教育提供清晰路线。其次,对幼儿群体进行分类,并给出分类性对策,找出群体共性属性,展开群体教育,这样可以提升教育效度。如大班有一个幼儿,平时脾气特别大,好动且调皮,老师说话基本不听,家庭环境比较优越,家长溺爱也是一个方面。教师对其表现进行了细致分析,然后给出个别教育。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对其给出特别关注,让他扮演重要角色,给出重点表彰。因为得到了充分肯定,这个孩子逐渐有了主动改进认知。凡事都想获得最好表现,自律性大大提升。(三)升级评价体系,培养健康习惯幼儿好动行为有优劣性,教师要给出科学界定,并利用个性评价,以提升幼儿自我矫正意识,促使幼儿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表现欲普遍都比较强,有些幼儿就是因为要引起教师关注才变得好动,这为教师科学安排教学评价创造了条件。幼儿大多在意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表扬性评价更是敏感,教师不妨多给出积极鼓励式评价,以帮助幼儿尽快树立良好的习惯意识。教师对幼儿展开评价时,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不可太过单一化。如果教师每次都说“你真棒”,幼儿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这样会大大降低教师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师评价不能千篇一律,要体现差异性。有一个中班女孩,平时特别好动,而且个性很强,和周围小朋友的关系比较紧张。教师对其展开重点观察,并进行个别教育,特别是当她有进步表现时,教师适时给出个性评价。“这次表现真的不错,老师要重点表扬你,给你一个大大的‘笑脸’,让爸爸妈妈也跟着高兴一下。”孩子获得了鼓励,表现越来越好。教师利用表扬的激励作用,对幼儿展开表扬攻势,促使幼儿有了自觉意识。(四)家园协助行动,提升管网建设家园建立管网制度,这是促进幼儿行为改善的重要条件。幼儿生活圈子比较狭窄,家园成为基本活动场所。教师要有主动教育意识,与幼儿家长建立长效互动机制,对家长提出具体培养要求,为幼儿创设良好成长环境,帮助幼儿尽快改掉好动行为习惯,这对塑造幼儿多方面能力有重要帮助。有一个幼儿个性很强,平时不仅好动,还具有一定的攻击性,教师找到家长展开调研活动,了解到孩子的个性表现特点,给出了一定管理措施。首先要求家长要给孩子一些规范要求,不可太过娇惯。另外,教师对其展开重点管理,给其讲明一些要求和规范,督促其自觉遵守,并为其树立一些学习榜样。在齐抓共管下,这个孩子逐渐改掉了一些毛病,行为趋于正常化了。幼儿好动行为往往给教育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孩子自制力差、注意力难集中、自尊心很强,都是好动幼儿的基本表现。教师要深入实地展开观察研究,给出针对性教育策略,这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幼儿有个性思维是正常的表现,教师要做好观察龙源期刊网分析,并给不同群体幼儿以个性引导和帮助,以提升教育的有效性。让每一个好动的孩子都获得良好成长,这是我们幼儿教育的最终追求。参考文献:[1]金卫国.幼儿行为观察目标的描述及分析策略研究——以社会领域为例[J].浙江教育科学,2013,(8).[2]郑静.通过观察幼儿游戏行为有效提升幼儿教育质量[J].基础教育,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