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市)人。宋真宗朝进士,主持庆历改革,即“庆历新政”,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卒谥文正。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其文学成就亦卓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其千古名句;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词仅存五首。康定元年(1040年),边事紧急,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为“小范老子”,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当时城中流传着一首歌谣道:“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人们称赞他:“文能治国,武能保疆。”关于作者——范仲淹冯玉祥题青州范公亭上联是:兵甲富胸中总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下联是: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关于作者——范仲淹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羁旅思乡词词眼:愁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黄昏秋色图)(思乡之情、羁旅之思)借景抒情直接抒情作者的思乡之愁欲借助哪些方法排遣?为什么?“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梦中好景与现实虚空形成强烈对比,带给作者更大的心理落差,惆怅之情倍增。「明月楼高休独倚」句写月下登楼,原可倚楼怀想。此夜难眠,颇欲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一轮明月,反引愁怀。「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真是欲遣相思,反增相思。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至此,作者思乡之情达到极致。)品读上片:找出词的一二两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意象所显示的特点。云叶波烟碧黄绿翠特点:鲜艳浓烈烟雾迷蒙三四两句中的意象及其画面又是什么?它能让人想起什么来?山水斜阳芳草画面:夕阳西垂芳草萋萋想起家赏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使用的层层深入的手法(层深)。一说:“芳草”化用了《楚辞》“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句,意思是说王孙远游不归,只见家乡的芳草丰茂地生长,因此“芳草”指故乡。二说:以草的缠绵,喻情思不断。如《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宋代谢逸《蝶恋花》:“独依栏杆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水天相接之处斜阳照着远山,而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暗指故乡)却更在斜阳以外的更远方。以家乡渺远衬托出思乡之情浓。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这两句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为什么说“芳草无情”?这三句使用了的表现手法。“山映斜阳天接水”是写远观的景,“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则是景。三句进一步将天、地、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在诗词中,芳草就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这里的芳草,同样是乡思离情的触媒。它遥接天涯,远连故园,更在斜阳之外,使瞩目望乡的客子难以为怀,而它却不管人的情绪,所以说它“无情”。虚实结合虚实这两句实虚结合,将读者的情思引向更加渺远的故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抒情。上片所描写的秋天景色有什么特点?寥廓苍茫,迷蒙凄清,萧索冷落。1、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2、突出秋景的鲜明浓烈的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空翠的寒烟、苍茫的远山,西下的夕阳、碧绿的芳草等。3、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4、融情入景这首词的上阕被誉为“写景之典范”,你能说说它好在哪里吗?赏析作者是如何将上片的景和下片的情巧妙联结起来的?(本词的情景结合有何特点)这首词的特殊性于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这说明,书写离愁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辽阔,不局限于闺阁庭院的。借景抒情,境、景与情的高度统一•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但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它的特殊性在于阔远之境、浓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这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衬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感情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总结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