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领巾“有感2011年10月一则“绿领巾”的新闻在网上疯传,首先让我们了解下“绿领巾”事件。2011年10月18日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响起,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小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教育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起来,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的表情尴尬。对此,校方回应说“确实没想到,家长会对绿领巾有意见。”2011年10月17日,该校冯老师说,设计绿领巾的初衷是对孩子加强教育培养,参考了外地一些学校的做法,也考虑到一些家长的特殊要求,并非有意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据了解此类事件并不是首次发生了,上海,北京,武汉在之前也有此类事件发生,而这种做法却造成五宗罪。一罪:剥夺学生佩戴红领巾的权利;二罪:侵犯学生价值取向和其尊严;三罪:阻碍学生向上求进取的通道;四罪:歧视差生和侮辱差生的证据;五罪:破坏了我国百年教育的美学。虽然此做法仅仅维持了两个月就被明令禁止,虽然被解释为“激励上进,并非歧视”但仍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思考。作为一名师范生,在不久的将来我也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准教师,首次听到这则新闻时挺气愤的也很是不解,后来慢慢理解,教师要面临各种压力,来自家长,来自领导,来自教学进度,来自升学等等,教师只能采取各种方法希望自己学生学习好,求上进,听话。这也无可厚非。但即使这样我认为也不应该以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为代价。这也反映出教育中的问题,隐藏于教育中的“冷暴力”,早在几千年前,先贤孔子就提倡“有教无类”意思就是对人的教育应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可千篇一律,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用冷暴力的手段教育不听话的孩子,只会扼杀孩子的个性,教育出一个循规蹈矩,没有主见的孩子。从这些佩戴绿领巾一放学就把绿领巾摘下来的表现看,学生已把绿领巾视为他们的侮辱,要知道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就被侮辱,会给他的心灵造成多么大的伤害,这种伤害甚至一辈子都抹不掉。教书育人,现在的教育太重视教书而非育人,如果把眼光放远一些,此类方法就不会出台了。早就已经明令禁止体罚,可是此种做法就不是体罚吗?这是尊严的体罚,这对学生的伤害更大,如果是我,我宁可被老师打一顿,也不要被侮辱。命可以不要,但是尊严是不能丢的。这种给成绩不好的学生戴绿领巾的行为是对学生的歧视,势必对学生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孩子年龄再小,也有自尊心,嘴上不说什么,也能看得出戴绿领巾不是啥好事情。佩戴了“绿领巾”的差生,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戴的是耻辱。这种耻辱会使差生更加的自卑。他们会在学校里抬不起头来,他们的家长在单位同事街坊邻居中陷入被动尴尬之中。差生生活在被人歧视被家长责骂的环境中,他们脆弱的心灵怎么会不受伤害?在这样环境中生长的他们,还能有什么进取心向优生靠拢?既算是他们将耻辱化作了前进的动力,又怎能保证他们的进步不带有病态的成分呢?也许他们会把戴“绿领巾”的耻辱带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这句教育箴言告诉我们,作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我们不应该用有色眼镜歧视的态度看待他们,要用平等的发展的眼光对待他们。让学生戴“绿领巾“的学校不想歧视差生,但他们的做法让大家看来就是一种歧视。学校要让学生有上进心,可以从教学上求创新,大可不必用这样怪异的方法“激励”。说句不好听的,不要因为学校自己的无能,来惩罚学生。话说出来把学生教育成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是,恩威并施是必须要有的,但如何奖励如何惩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还要因人而异,这是应该是老师们永恒的课题,可谓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的做法影响着一代代的孩子们,即使很难,但我们也应该努力去做,要以不伤害到学生为前提。“绿领巾”事件给了所有教育工作者警醒,为了我们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我们应具有“以人为本,尊重赞赏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应该让教育走向人性化管理,尊重人的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特长;尊重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千差万别;尊重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特征,真正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实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