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同步练习1一、从下列各题的加黑词中,分别找出两个意义相同的词。1.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答:〔〕与〔〕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C.从华容道步走D.道中迷雾冰滑2.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答:〔〕与〔〕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此世所以不传也3.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答:〔〕与〔〕B.圣益圣,愚益愚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D.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二、文言中,名词和形容词在句子里活用作动词,除使动用法外,还有一种常见用法。如“吾从而师之”的“师”,就有“以……为师”的意思。这叫做“意动用法”。说说下边句子里加黑的词用作什么词类,作何解释。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2.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3.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4.登泰山而小天下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6.粪土当年万户侯三、给下列黑体字注音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⑵其可怪也欤()⑶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⑷李氏子蟠()⑸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⑹作《师说》以贻之()四、解释下列句中黑色词的意义⑴孰能无惑()⑵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⑶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⑷是故无贵无贱()()⑸犹且从师而问焉()⑹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⑺士大夫之族()()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⑼圣人无常师()⑽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⑾余嘉其能行古道()⑿作《师说》以贻之()⒀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五、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⑵或师焉,或不焉()六、解释下列黑色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彼童子之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师道也()┣吾从而师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七、把下面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不遗,吾未见其明也。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八、文学常识填空⑴韩愈,字_________,自谓郡望昌黎,所以世称“_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明人列他为“___________”之首,其中另外七个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经书。《师说》练习答案一、C、D2.A、D3.A、C二、1.耻,用作动词,是“以……为耻”的意思。2.师,用作动词,是“以……为师”的意思。3.羞,用作动词,是“以……为羞”的意思。4.小,用作动词,是“以……为小”的意思。5.奇,用作动词,是“以……为奇”的意思。宾客,用作动词,是“以……为宾客”的意思。6.粪土,用作动词,是“以……为粪土”的意思。附之二答案一、1.zhuàn2.dòu3.zhǎng4.fǒu5.谀6.苌、聃二、1.古:无论今:没有2.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小学校3.古:跟随异且今:顺标连词4.古:不一定今:没有必要,不需要三、1.学习;从师;姓;老师2.足以,够;物脚;值得四、1.人称代词:代孩子;指示代词:那,那些;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人称代词:作定语(他们的);人称代词:复指,作主语(今之众人);指示代词:相当于“那个”;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语气副词:表猜测、推测(大概、恐怕)五、1.以……为耻;2.以……为奇异;3.认为……聪明;4.以……为易对付;5.以……为苦;6.以……乐六、1.不知句读就向老师请教,有疑难问题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事情要学习,大的事情反而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明白事理啊。2.喜好古文,六种经书和传注都在学习,不受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拘束,跟我学习。《师说》同步练习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吾从而师.之4.吾师.道也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6.师道..之不传.也久矣7.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8.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而耻.学于师10.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3.师道之不复.14.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5.圣人无常.师16.郯子之徒..17.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19.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D.吾从而师之2.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而耻学於师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吾从而师之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B.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传:流传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圣:圣明;愚:愚蠢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4.下面句子中“乎”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生乎吾前其皆出於此乎?B.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浩浩乎如凭虚御风D.相于枕藉乎舟中生乎吾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或师焉,或不焉或,或者B.句读之不知读,dòu,句中停顿C.官盛则近谀谀,yú,阿谀奉承D.术业有专攻攻,学习,研究6.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小学而大遗则群聚而笑之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吾未见其明也A.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B.两个“而”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C.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7.下列句子中,“师”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或师焉,或不焉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8.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C.其往欲何云?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9.写出下列加划线词的古今义。①小学而大遗②吾从而师之③弟子不必不如师④古之学者必有师⑤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10.下列各题的划线词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圣人无常师常:常常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没有必要C.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D.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师:老师11.下列句子中“传”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此世所以不传也12.下列各题的划线词中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D.鼎铛玉石,金块珠砾13.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圣人无常师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A.①圣人没有普通的老师。②三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B.①圣人没有普通的老师。②三人同行,里面一定有曾当过我老师的人。C.①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②三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D.①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②三人同行,里面一定有曾当过我老师的人。14.在“从师”问题上,属于作者批评的对象的一项是()。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②士大夫之族③圣人④君子⑤郯子之徒A.①②B.②③C.②④D.②⑤15.翻译句子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⑧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