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文化线路的保护与申遗中的几个问题1林向内容提要:“蜀道”作为重要文化线路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潜在价值,有必要组织多学科的学术研究队伍对“蜀道”进行研究。本文从“蜀道”的含义、“蜀道”的路线、“蜀道”的文化保护以及“蜀道”的申遗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蜀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不是最终目的,未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也并不代表着蜀道保护、研究任务的结束,而是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动,使蜀道文化线路得到了有效保护,并建立起日常保护和监测的长效机制。关键词:“蜀道”;路线;文化保护;申遗一、“蜀道”的含义问题先要为“蜀道”正名。“蜀道”一词为各类辞书如《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等所不收。有的只收古乐府相和歌之名《蜀道难》,写过《蜀道难》的名人不少,早的如南北朝时梁的简文帝、刘孝威,陈的阴铿等都有歌辞传世。到了唐代因大诗人李白名篇《蜀道难》而闻名于世。《蜀道难》既是流行歌辞,“蜀道”一词必有来历。近查《四库全书》得“蜀道”2477条,与道路有关最早记载的是《后汉书·张霸传》。张霸,成都人,官至会稽太守、颖川太守,老年任京官,卒时七十,“遗救诸子曰:今蜀道阻远,不宜归全,可止此葬”,“诸子承命,葬于河南梁县”。这里讲的“蜀”是成都,“蜀道”是由中原的“人蜀之道”。此后“蜀道”一词不绝于书,但除“道路”义之外,还统指以蜀〔成都〕为代表的“地区”—“蜀地”,如《新唐书》有“蜀道米价腾涌”、《宋史》有“令蜀道织锦茵”等等的记载。现在提出的“蜀道”并非新词。首先指的也是“出人蜀地的道路”,第二也应有“地区”的意思,因为既称为“蜀道文化线路”,按200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六次大会通过的《文化线路宪章》,要包含沿线所在“地区”的文化和文物等等(详下节),这与我国自古以来对“蜀道”一词的训话含义暗合。出人四川盆地的道路众多,不可能都来保护和申遗。我们认为“蜀道”应该是从号称“十三朝古都”的西安通向“西南大都会”的成都的“官道”。它可能是从民间商旅通道升级为官道的;官道衰微后又可能退回成商旅通道。什么是“官道”?官道要由官府管理维护,有官设的骚铺邮传,主要服务于军政人员、物资、信息的传输,同时也是商旅行进的主要干道。我们要找的是古今相承、长期使用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蜀道”。据此,人选的陕西境内的“蜀道”有:陈仓道、褒斜道、镜骆道、子午道。四川境内的“蜀道”有:金牛道、嘉陵道、米仓道、荔枝道。二、四川“蜀道”的路线问题四川境内“蜀道”有四条:1.“嘉陵道”,因其古老称为“故道”,又名“青泥道”、“散关道”、“北水路”。北接秦岭上的“陈仓道”,人川后向南,陆路在古蔑萌〔昭化〕汇人“金牛道”;水路顺嘉陵江经间中通向重庆方向。2.“金牛道”,又称“石牛道”、“剑阁道”、“南栈道”、“四川官路”、“四川北路”。北接汉中“褒斜道”,勉县烈金坝有“金牛骚”,向南经五丁峡、七盘关、龙门阁、明月峡人古茵萌〔昭化〕;过剑门关,经梓撞、绵阳、德阳人成都。以上两道各朝代都曾设立释铺邮传、路政管理。其路线为现代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等交通干线承袭。1本文参加2011年9月在广元召开的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政协四川省委员会、政协陕西省委员会主办的“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研讨会”,并在9月8日的大会上作为专家发言。本文的撰写得感谢四川省政协冯晓露女士、四川省文物局朱小南先生和贺晓东先生的帮助。特别是成都博物院王毅先生和张擎先生,提供了他们在为“古蜀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中的心得和体会,谨表谢忱。3.“米仓道”,又名“大竹路”、“巴岭路”。北接古兴元〔汉中南郑〕,相传当年萧何从此道追韩信,向南过巴峪关、米仓关,到巴中、渠县,向西过间中,接剑阁道,人成都;向南过合川、通渝州〔重庆〕,此路自古“并无邮递,释站马匹”,但为重要的军旅商道,明清时为川盐走私之道。现代南郑至南江的二南公路承袭此道。4.“荔枝道”,《方舆胜览》:“杨贵妃嗜生荔枝,诏骚伺涪陵由达州取西乡人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香色俱未变。”不过对此道分歧较多,有称“洋万涪道”,由涪陵、万州、宣汉、越大巴山到西乡,取“子午道”人长安。又称“洋渠道”,由涪陵水道过重庆、合川到渠县,接“米仓道”。据此,笔者认为“四川蜀道”当以“金牛道”含“嘉陵道”〔北段〕是主干为是。试申述,供讨论。“四川蜀道—金牛道”在史前即有踪跻。早在新石器时代汉中盆地的宝山遗址与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具有相同的文化因素。蜀道七盘关上有中子铺遗址,下山来有广元的张家坡、邓家坪遗址,再下来蜀道上有绵阳的边堆山遗址,再下来进人蜀道目的地成都。成都平原上的宝墩文化城址群,与上面这些史前遗址的内容都显示有密切的文化往来,紧密的联系。夏商周时期“蜀道”成为“贡道”,《禹贡》记梁州的“贡道”“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涌,人于渭,乱于河”,这是夏代即有“官道”的书证。交通路线存在的地下例证就是成都平原的三星堆、金沙遗址与汉中的成固铜器群、陈仓故道附近宝鸡纸坊沟弛国墓地都有惊人相同的遗物出土。前者被学者称为早期蜀文化,后者甚至被学者理解为“弛”与“蜀”同族。而且,在陈仓故道一端的周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曾记载有“伐蜀”、“克蜀”,先周时是否取此道伐蜀,值得探索。东周时蜀王遣五丁迎石牛开路,“金牛道”从此扬名,战国修整后的蜀道是“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秦军并由“蜀道”南下兼并巴蜀,并据此东进兼并六国。秦末,汉高祖沿蜀道北攻关中而成就帝业,萧何督粮运于“故道”。秦汉时大量移民通过金牛道,卓氏人蜀“夫妻推荤行”至蔑萌,即栈道通畅的明证。汉武帝时,太史公司马迁曾亲历此“蜀道”南下考察巴蜀西南夷,发出感叹道:“巴蜀亦沃野……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惟褒斜给毅其口。”陕西“陈仓道”上的《郁阁铭》和褒斜道上的《石门颂》,更是这条“蜀道”干线的铁证。三国时诸葛亮对“金牛道”进行大规模扩建,在剑门立关置尉,修筑三十里长的阁道,所以从此后人多惯称“金牛道”为“剑阁道”了。金牛道上不仅军旅商贾不断,也是主要的战争通道,有学者统计,自公元212年到公元580年这368年间,有史书记载的重大战事就有14次,即每26年就要打大仗,有些仗要连续打两三年,这些战争大都与“三国文化”有关。剑阁道在唐代地位显赫。被唐人称为“全蜀之路必由”、“束咽喉于剑阁”。杜甫的人蜀《石桓阁》诗:“蜀道多草花,江间饶奇石。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写的就是广元千佛崖的古栈道。北宋剑阁道大盛。据明时《蜀中名胜记》载:达官贵人、文豪骚客、富商大贾、军旅将领不绝于道。不过宋时的《北梦琐言》载“人有从剑门拾得裹漆文书,乃成都具狱案犊”,看来大量行走的还有差役公人。有褒城县人窦充上书说:从凤州到剑门关有桥阁九万余间,修整须大量木材,建言在道旁植树供应。宋代置“绵汉剑门巡检使”管理关道、收税,南宋时茶商为避关税,改从成都经闻州沿嘉陵江到霞萌。至此,剑阁道由盛极而衰,南宋时阁道败坏,曾经“细雨骑驴人剑门”的陆游在《自闻复还汉中次益昌》诗中则有“马经断栈危无路”句,似乎也绕过了剑门关。元代整修剑阁道,添设释站,从汉中到成都的骚站在20个以上。明清时称为“四川北路”、“四川官路”。军政官吏,公文传递“各释中尤以北路为最繁重”,清代从成都呈递公文到北京,从此道换马不换人,约17一19天可到。民国时的北出四川的川陕公路、共和国时北出的宝成铁路、最近的高速公路……都是在“陈仓道”、“金牛道”的线路基础上修建的,是名副其实的“现代版的蜀道”。鉴于上述事实,笔者认为从四力}而言,“金牛道”或“剑阁道”最符合我们要找的古今相承、长期使用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蜀道”。“金牛道”或“剑阁道”无疑应该是要“保护与申遗”的“蜀道文化线路”中间的干线。三、四川“蜀道”的文物保护问题首先是四川现存的“蜀道”线路本体的文物保护,要包括路面、道路设施、行道树木等;同时包括位于蜀道道路上的关隘、铺释等遗址。散见各处的纤夫石、拦马墙、石凳、石磨盘、饮马槽、井泉、拦马墙、拴马石孔等。广元市已发现的现存栈阁还有龙门栈阁、观音飞阁、清风飞阁3处遗迹。关隘有七盘关、朝天关、飞仙关、天雄关、剑门关等5处。现存古镇有利州古城、昭化古城、剑阁古城3处,铺骚30余处,古桥18处,渡口水释2处。这些是“蜀道”线路本体文物的重头,尤其是木栈道孔、偏栈道和关隘,最为珍贵,已发现的务必严加保护,不宜轻易改装开发。未发现的要进行文物细查,有些埋没的遗迹还要进行考古发掘,这些都可配合申遗作好规划,分步实施。绵阳市现存与蜀道有关的文物主要集中在梓撞,比较有影响的有7处,即七曲山大庙、七曲山水观音古蜀道遗迹、剑泉、送险亭遗址、望水亭石板道、唐明皇幸蜀闻铃处碑、演武铺等。这些“蜀道文化线路”本体的遗存十分珍贵,文物部门已着手保护,有的保护已斥巨资,难能可贵。建议进一步清理登记保护,分批纳人省市“十二五”规划。四川还有其余5市,相信也正在做清理保护工作。此外,蜀道沿线的自然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巫待保护。笔者提醒还有相关的另一些蜀道文化的文物值得收集保护,如马具、轿子、背莞、脚码子、兵器、税票、“过所”〔通关文书〕、族谱、老照片等等,这些也巫须抢救保护。四川“蜀道”上已经有大量的文物保护单位。据初步统计:四川“蜀道”七市境内已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63处,其中的剑门蜀道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罗家坝遗址、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皇泽寺摩崖造像、南完摩崖造像、七曲山大庙、渠县汉阐等都是“四川蜀道国宝”,是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文保单位的分布情况见下表:地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南充856520广元4处(16个点)22220绵阳830249德阳51994成都2676353达州4处(10点)25332巴中4处(18点)15295总计59处2332063这些都是“蜀道文化线路”的文化灵魂,如果失去了它们,“蜀道”就会只剩下躯壳,我们要加倍的珍视和保护,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自然灾害会夺走它们,善良的人们会因无知损毁它们,盗贼会牵挂它们,不当的建设也会对它们造成破坏。尤其是申遗出名之时,更要提防宵小不测。最近互联网上网友们埋怨最多的是为利益驱使的过度开发,甚至破坏性开发,更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切实纠正。再者,近年来“长江上游的文明中心”的提出,改变了中华文明的总体格局,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而“蜀道”范围正是在夏商周时期的“古蜀文明文化区”、东周时期“巴蜀文化区”的核心地区。前者已发掘出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后者已发掘出成都商业街船棺墓地和宣汉罗家坝遗址,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学术热点之一,它们应列为“蜀道文化线路保护和申遗”的重要文化内容,定能为申遗加分。四、“蜀道”的文化申遗问题“蜀道”作为重要文化线路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潜在价值,有必要组织多学科的学术研究队伍对“蜀道”的申遗进行深人的探讨和研究。对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须具备的标准,个人认为“蜀道”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标准的下列5条的相关规定。蜀道文化线路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I):“人类创造精神的代表作”。“蜀道”以奇险栈道著称于世,留存至今的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偏道和石门隧道是人类罕见的建筑史上的杰出作品。蜀道文化线路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II):“展现了在一段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中人类观念的相互交流,体现于建筑、技术、古迹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之发展”。蜀道自产生以来,就是中国南北间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通道,在以中原和关中地区为中心的华夏文明与四川盆地古蜀文明和云贵高原地区的古代文明间的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桥梁通道作用,蜀道沿线的诸多史迹和遗址就是这种文化交流的见证。蜀道文化线路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III)“独特地、或至少是非同一般地见证了一种尚存的或者已经消失的文明”。蜀道是中国南北民族交流融合的重要通道,它在华夏文明不断团聚融合周边其他文明,特别是古蜀文明和云贵高原地区古代文明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见证了华夏文明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蜀道文化线路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Ⅳ):“是一种建筑、建筑整体、技术整体及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现了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