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文体的一种,即人物传记。本文实际上是一则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时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柳宗元(773—819),字,唐代河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柳宗元的散文,与齐名,两人是唐代的倡导者。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子厚韩愈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写作背景:•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现象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以致民不聊生。教学目标•积累“业、番、筑”等文言实词•复习文言虚词“然”字的用法•掌握文言句式翻译方法•理解文章主旨注意下列字的读音:橐驼túo病偻lǚ病且怠dài实以蕃fán窥伺sì寿且孳zī其莳也shì长人者zhǎng勖尔植xù缫而绪sāo织而缕lǚ鸡豚tún辍飧sūn饔yōng(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勖(xù)病瘘(lǔ)病且怠(dài)B.豚(tún)抑耗(hào)织而缕(lǚ)C.孳(zī)窥伺(sì)实以蕃(fán)D.缫(sāo)飧饔(yōnɡ)长(zhǎnɡ)人者lǚ第一部分(1.2):介绍人物姓名,形貌,技能。第二部分(3):郭橐驼种树与他人不同的特殊技能第三部分(4.5):把种树之理移向政务。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因患…病。名词作动词所以称呼给…取名,名词作动词本来于是,承接连词谓自,称呼自己。听说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以…为职业。名词的意动用法。凡是有钱有势的人即或结果实,名作动。而且多比得上没有人内容分析第一段:(1)本段写什么?介绍人物身世类似(2)介绍身世侧重介绍名字,“驼”并不雅,为何驼要自称?(豁达——身残而自信)第二段:郭橐驼种树的特殊技能1、驼种树本领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A、际遇争迎取养;两种人均能满足;B、高超——不怕“移徙”;C、他植者莫能如也2、本段写驼种树本领全面高超,是种树行家,用了什么方法?侧面描写1.郭橐驼的种树方法是什么?2.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结果如何?3.“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滋长,繁殖本性性质,方法捣土用的杵,名作动,捣土离开种植,移植保全,形容词作动词妨害使…硕大茂盛,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尽已经这样了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它的果实使…早,使…多这样,代词拳曲,伸展不开如果超过情深,用心名词作状语严重用指甲抓破,名作动用来,连词,表目的树干更换与这相反的情况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一天天,名作状表修饰关系的连词背离,远去他实际上“吾又能为何哉!”疑问代词的宾语前置。我又能做(别的)什么呢?所以不象我那样(种树种得好)宾语前置。故不若我也。己植——他植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态度: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结果:天者全而其性得方法:对比根拳,土易培土或过或不及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木之性日以离基本原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治,统治介词,把使…繁多好象很怜爱(百姓)终于勉励通“尔”养育成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停止,晚饭,早饭慰劳尚且使动用法,使…繁衍安顿性命穷困懈怠从事的语气副词,表推测阅读第四第五段思考问题2.驼是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3.扰民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的结果又是什么?4.文章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本段最后驼说种树与官理有相似之处,如果“养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那么“养人”应该怎么做?5.作者为郭橐驼写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观点?明确:传其事以为官戒。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承平之世。描述官吏治民的:“旦暮吏来而呼……击木而召之。”(祸——呼、鼓、聚、击、召)故病且怠顺民之天以致其性1.“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5)“养树”和“养人”有何相通之处?根拳而土易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肤以验摇其本以观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则幼孩遂而鸡豚勤虑害树繁政扰民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舒本,平培故土,密筑勿动虑,不复顾置若弃莳若子旦视暮抚复顾根拳土易爪肤摇本天性→郭橐驼他植者其实害之其实仇之虽曰爱之虽曰忧之好烦其令若甚怜之旦暮来而呼……鸣鼓聚之击木招之←慰劳官吏无暇安生而卒以祸←勤虑害树--------------→繁政扰民官理→顺民之天以致其性▽▽▽不违农时,休养生息方法对比映衬(郭橐驼种树)对比总结全文1、归纳主题: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治道2、怎么明理,用了什么方法?(写作特点归纳)(1)对比与映衬(2)婉约而多讽(3)简洁而生动运用了多重对比:1.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2.其他种树者中过于疏懒者与过勤勉者之间的对比;3.用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做对比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作者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借种树为喻,说明为官冶理百姓也和种树一样,要“顺天致性”。揭露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造成的伤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探究阅读结合“能顺木之天性以致其性”谈谈儿童教育树木与树人的道理是相通的。教育儿童的根本方法应是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应按照既然规律教育儿童,不能太过或不及,更不能认为束缚或戕害儿童身心的发展。教育者只能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即“顺木之天性以致其性”,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恨铁不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