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HOSPITALARCHITECTURE&EQUIPMENT| 52空间组织合理、高效快捷的医院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的就诊情绪,提高门诊建筑的使用效率,减少高峰期迂回穿梭的人流。因此在医疗建筑设计中清晰的流线和空间导向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空间的逻辑性门诊建筑的空间组织形式依据其功能构架,可以分为:街巷式、庭廊式(指掌式、套院式、环厅式)、板块式等(见表1)。每种形式自身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如轴线对称、中心环绕、四周辐射等。对这些空间特性的合理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使用者对环境的感知能力。*空间的层次性综合门诊建筑的空间构架一般利用共享中庭、公共走道、科室走道3个层级将各部分功能组织起来,通过空间形态的区别,形成主次分明的空间。在以上几种基本构架中,街巷式的空间层次性最佳,它分别由3个空间层级组成——街道(门诊街、医技街)、广场(共享中庭)、巷(医生通道、患者通道)。三者通过形态的区别,形成建筑中脉络清晰的树状交通体系。相对而言,庭廊式的空间层次只有“广场”和“巷”两个层级,其层次性稍弱之。而板块式,由于内部空间较为封闭、均质化等特点,其导向性最弱。*空间的组织门诊建筑中为了缩短患者的就医流线、方便就诊,一般将有特殊功能要求的儿科、妇产、外科等诊室集中设在较低的楼层中。而内科、中医科、五官科等科室可适当布置在建筑的上部楼层(图1)。患者的就诊路线应从开敞的公共空间走向闭合的私密性空间,同时在人流转换处设置足够的缓冲空间做到有序分流,从而体现各层级公共空间组合的有序性。另外,还应按照医院的空间层级,配备相应的标示系统。其设置要求为:分级明确、视距合理、指向清晰。医疗门诊建筑的空间导向性SPACEGUIDINGFUNCTIONOFHOSPITALOUTPATIENTBUILDING文|龙灏 王翯名称街巷式庭廊式板块式指掌式环厅式套院式空间简图表1门诊建筑空间的基本形式图1 门诊一般流线图专家述评|EXPERTSDISCOURSE532013.11|*空间的独立性一般来说,各科室单元出于对卫生、环境安静的考虑应设置不可通过的尽端以避免过境人流的干扰,称之为科室的独立性。为了营造一个有秩序的医疗环境,最好将各主要科室布置成相互独立的模式。在特大型医院中甚至可以考虑各科室设独立的浴、厕和杂物贮藏处,自成系统、方便管理。在设计门诊建筑的平面时,可以首先依照尽端式原则建立空间构架——以中央主廊道为核心,单侧或双侧连接科室单元。要注意区分公共走道与科室走道的尺度,以免混淆。以街巷式的空间尺度为例,一般遵循:街必宽(大于6m),巷必窄(约4m);街必长(大于50m),巷必短(约30m)。在以上几种基本空间构架里,街巷式和指掌式的空间独立性较强。它们分别由公共的走道进入翼端的科室,入口明晰、便于查找。板块式、套院式、环厅式内部形成网格状或穿套式的公共交通体系,各科室空间上相互渗透导致领域感较弱。交通空间的导向性*垂直交通垂直交通空间是指对不同标高的水平面进行竖向连接的体系。清晰的垂直交通有助于明确建筑内部空间关系。下文将垂直交通体系分为3类:楼梯、电梯、自动扶梯。楼梯。楼梯间按其空间的布置方式可以分为“核心式”、“并置式”两类(表2)。现代综合医院中楼梯间的布置常将两种形式组合使用。在靠近主要入口处的楼梯间选用“核心式”的布置方式,将楼梯与电梯结合设置在大厅人流密集、视线通达的部位。这种布置方式视垂直交通为核心,可以引导人流快速集散。而“并置式”的布置方式中交通空间与使用空间相对独立,可用于门诊建筑内部各个功能子单位的竖向疏散。设计时应尽量保证走道两端均设有疏散楼梯,避免出现不利于疏散的带型走道。电梯。随着建筑用地需求激增和医疗环境要求的提高,电梯成为建筑内主要的垂直交通之一。首先,电梯厅的设置应满足空间独立、入口明显的要求。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病床梯、污物输出梯、医护人员专用梯、探视客梯等类型。病床梯常与手术室直接相连,为了保证洁净,最好设有较为独立的候梯空间。污物输出梯的位置也应设置在患者流线之外,尽量缩短污物水平运输的长度。另外,按照候梯厅的处理方式不同也可分为开放的“凹室式”候梯厅和封闭的“独立式”候梯厅(图2)。前者面积紧凑、空间节约,但竖向交通空间与水平交通空间区分不明,易造成堵塞。后者等候空间划分明确,设计时需注意留有足够的候梯进深。自动扶梯。在大、中型医院的中庭空间中,引入自动扶梯能高效、快捷地集散人流。其常见设置形式有:直列式、并列断续式、并列连续式、剪刀表2楼梯间的布置形式与特点楼梯与使用空间关系特点实例并置式适用较广,交通空间与科室空间相对独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心式适用于医院的公共核心部位,是整个医院的垂直枢纽重庆市涪陵人民医院图2 候梯厅形式图CHINESEHOSPITALARCHITECTURE&EQUIPMENT| 54式(表3)。并列断续式自动扶梯虽然每层乘坐位置相同,但这种形式不易于连续垂直向上,垂直方向的导向性不强。相反的,并列连续式和剪刀式较为类似,其垂直方向的连续性强,而每层乘坐的起点位置不同。直列式,因其对面积的需求较大,在门诊建筑中较为少见。*水平交通空间水平交通空间能在水平层面上控制人的活动范围和方向,其主要形式包括:厅、廊两种。厅式空间。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建筑将中庭运用于公共空间之中。首先,不同的中庭空间可以带来不同的感受,按其几何特征可分成点状和线型两大类(图3、图4)。点状中庭以规整的几何形体给人简洁、端庄之感,在整个建筑中具有聚合性。而线型中庭具有更强烈的方向性,可作为平面构图中的轴线串联空间。从功能上来讲,也可以把其视为内廊的放大,结合其他公共活动创造一种充满活力的连接空间。其次,中庭的设计之中也可适当引入植物和自然光线,增加其空间的导向性。明亮的自然光线能缓解患者就诊过程中紧张的情绪,给予患者空间定位和时间感受。室内植物往往带有一定的观赏性与自然美,成为视觉的吸引物从而起到指向作用。此外,也可在建筑中庭的竖向空间创造一些有识别性的层次,特别是一些边界空间以强调空间性格。扶梯名称扶梯形式特点/实例直列式对面积要求较大,较少使用并列连续式上海东方医院并列断续式重庆新桥医院剪刀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表3自动扶梯的设置方式 图4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松江新院线型厅 图3 重庆西南医院门诊楼点状厅 专家述评|EXPERTSDISCOURSE552013.11|最后,要合理地配置过厅,形成必要的缓冲空间。在建筑内部,过厅可在疏散人流的同时,赋予空间对比、变化,结合展示、休息等功能。过厅还能分担中庭的部分功能,如:在过厅设置分散的挂号、收费系统,以达到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简化就医程序的目的。廊式空间。廊式空间可分为多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不但在功能上有所区分,在围合程度上也有很大的灵活性。在医疗卫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尽量分区设置走道,做到医患分流、污洁分流。这样的双走道分流设计(表4),既能避免医患的交叉感染,也给各科室带来自由分合、灵活共享的可能性。候诊廊是门诊建筑中患者停留时间最长的空间,也是导向性设计的重点。通过对患者的行为观察发现,狭窄的走廊使人烦躁不安。候诊空间设置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医疗建筑的运转效率,按其类型可以分为内廊式、外廊式、单面厅、双面厅等多种方式(表5)。内廊式的优点是候诊流线简短直接,但其严重干扰交通,只适用于急诊或就诊量较小的科室。外廊式的优点是流线干扰较小、候诊直接、利于通风采光,但诊室与候诊联系较弱会降低就医效率。它同样只适用于门诊人流量较小的科室或是医技检查、留查空间等。单面厅式候诊交通干扰较小,宜使用叫号设备并与二次候诊空间结合,其适用范围较广。双面候诊与单面候诊特点类似,但一般适用于就诊量较大的科室单元。空间氛围的导向性门诊建筑空间的“氛围”指的是建筑环境给使用者带来的身心感受。这种感受来自于视觉、听觉、触觉和心理,是多方位、立体的作用。在门诊建筑的设计之中,也可以利用室内设计的手法塑造具有导向性的医疗内部空间。*色彩及照明设计人对色彩的感知可以通过生理上的反应,进而深层次地影响情绪和精神状态。在公共空间的导向性设计中将不同的领域范围加以色彩的区别可带来一个视觉、心理高潮。这种方式可利于患者对空间使用性质表4医患分流双走道空间形式名称空间形式简图医患分流形式图例街巷式庭院式板块式候诊形式内廊式外廊式单面厅式双面厅式简图案例重庆新桥医院重庆西南医院重庆新桥医院重庆西南医院表5科室候诊空间的导向性CHINESEHOSPITALARCHITECTURE&EQUIPMENT| 56图5、6 美国Princeton Plainsboro Hospital利用色彩区分各科室进行主动辨别,增强了空间的识别性(图5、图6)。照明设计中结合环境颜色能产生相对的温度感、距离感、重量感、深度感,尤其是在人流量最大的门诊大厅。此处的设计可以结合自然光与人工照明塑造空间的视觉中心,以表现空间主从关系、强化空间性格。*材料的肌理与质感医疗建筑中过于遵循“洁白无瑕”,反而给患者带来恐惧或迷失。我国目前的医疗建筑室内多选用大理石、瓷砖、玻璃等“冷材质”。此类材质虽然整洁、易清洗,但给人的感受是冰冷、缺乏亲切感的。而一些传统材料的亲切质感往往带来更良好的效果,如:木材以其独特的纹理、色彩,营造出温暖的心理感受;黏土砖等质感粗糙而温润,可以缓解硬质墙面带来的距离感。结语医疗建筑空间导向性的高效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门诊建筑的使用效率。明确、直观、有序的医疗建筑的空间环境,需要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形态、空间、交通布局及建筑内部装饰等多种因素,以提供一个高效、合理的建筑框架。医疗建筑空间的引导环境、人流组织设计不仅需要将实际工程项目的经验提升为一门独立的专业理论,也需要各专业领域的协调配合。(编辑 吕志新)(注:本文因版面所限,略去相关参考文献,如有需要者,请与编辑部联系。)龙灏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翯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