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中原油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6月主要内容一、手足口病简介二、疫情报告三、居家治疗病人管理四、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一、手足口病简介2008年5月2日,手足口病被确定为丙类法定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为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流行环节传染源: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患者:感染了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并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隐性感染者:感染了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但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传播途径:人群密切接触,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易感人群: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是手足口病主要感染对象,多发的原因与这类人群个人卫生习惯差、机体免疫力低等因素有关。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有资料显示,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病毒各型间无交叉免疫。病原学特征温度在56℃以上、紫外线以及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等化学物质可降低EV71病毒和CoxA16病毒等肠道病毒的活性,但是酒精对其无效。用酒精消毒对预防手足口病无效传播特点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可防的疾病虽然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时常有散发病例出现,但该病是可防的疾病,只要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不吃污染的、生的或不洁食物;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得病后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是完全可以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疫情特点一年四季都有发病,从每年3月疫情开始上升,4、5月份进入高峰。流行高峰持续时间长,发病人数多波及全省各个县区。不同地区流行强度差别大。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以EV71病毒感染为主。3岁以下病例中,重症病例比例相对较大。死亡病例从发病到死亡病情进展快,救治难度大。手足口病病例定义(一)临床诊断病例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实验室检测做出诊断。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实验室诊断病例: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疱疹液、血清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人肠道病毒分离出EV71、CoxA16等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血清标本人肠道病毒型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1∶256,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肠道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有4倍或4倍以上的升高。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等标本中检测到CoxA16或EV71特异性核酸,或从脑脊液、疱疹液、血清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人肠道病毒肠道病毒(E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手足口病病例定义(二)手足口病皮疹分布与特点32141.足底2.手掌3.颊粘膜和手指4.臀部及肛周5.唇粘膜6.咽峡炎56二、手足口病的疫情报告报告职责中原油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为传染病的责任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根据职责做好手足口病的疫情报告。临床接诊医生对病人做出手足口病诊断后,即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内容和程序报告时限:网络直报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基本信息:应特别注意收集以下重要信息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家长姓名与联系方式;详细住址:农村须写明村民小组,城市须写明街道、院落、楼号和门牌号。报告内容和程序诊断分型:分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两类。如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则应在报告卡片“实验室检测结果”栏内选择相应肠道病毒的具体型别。病情分型:分为“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普通病例病情演变,符合重症病例时应及时订正。备注栏填写:“居家治疗”,或“入院治疗”,或“转院治疗”。居家治疗:是指病人在家治疗。入院治疗:是指收住本院留观和住院治疗。转院治疗:须写明转至哪个医院治疗。三、居家治疗病人管理手足口病病人是手足口病的重要传染源,普通病例大多居家治疗,是传染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目的(一)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手足口病门诊居家治疗病人的管理职责。(二)规范手足口病门诊居家治疗病人信息流转。(三)规范手足口病门诊居家治疗病人的管理工作。机构职责中原油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医疗机构各社区(居民服务站)教育部门(包括幼托机构和学校)中原油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油田医疗机构做好手足口病疫情报告。每天查看油田手足口病网络直报疫情,列出居家治疗病人姓名、家长姓名、详细住址和联系方式,当天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病人所在的社区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如果患者为油田幼托儿童,通知教育部门。督导社区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做好本辖区内手足口病门诊居家治疗病人的管理。各级医疗机构指派专人开展本辖区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病人的随访和管理,观察病情变化,指导和监督病人的居家隔离、消毒,开展病人家庭的健康教育,报告居家治疗病人的管理信息。每天汇总一次居家治疗病人的管理情况。每周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社区报告一次辖区居家治疗病人的管理情况。各社区(居民服务站)手足口病门诊居家治疗病人的管理应在各社区(居民服务站)组织领导下,由专门的医生具体负责和实施。主要内容包括病人的居家隔离、病情观察、卫生消毒、治疗用药指导和家长的健康教育等。教育部门(包括幼托机构和学校)对儿童家长进行手足口病专门培训,加强沟通,患儿如果在家中患病,请家长告知。密切关注患儿情况,严把入园标准。病人的信息流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收集汇总居家治疗病人按照病例现住址分类,将相关信息通知病人所在的社区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到通知后,指派专人,上门入户开展居家治疗病人的管理工作。如病人为外地病例,及时将病例基本信息通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相关信息流转。管理内容与具体要求隔离隔离期限:自明确病人诊断回家治疗之日开始,至痊愈(主要症状消失,退热,斑疹消退或疱疹结痂)后7天。隔离方式:家庭只有1个病人的,病人不能走出家门;家庭有其他健康儿童的,病人须独居一室,不能走出房门。隔离隔离要求:病人不得返校(托儿所或幼儿园),也不得与其他儿童接触;家中尽量减少护理人员,家人尽量减少与病人接触。病人家庭的护理人员在照看病人后,须使用肥皂洗手后,才能与其他健康人接触和从事其他家务劳动。病人排泄物和用具、玩具的管理:未经消毒,不能让其他人接触。消毒责任人:病家的第一次消毒和终末消毒由社区医生承担或在其直接指导下开展。居家隔离期间随时消毒可在责任医生的指导下,由病家自行消毒。消毒重点:病人居室、用具、餐具、玩具和粪便等排泄物,病家卫生间。消毒消毒方法:见《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或《河南省手足口病防治健康教育指南(试行)》中的手足口病患儿家长须知》。病情观察:责任人:社区医生。观察方式:管理期间每天上门入户随访查看病人一次。病情观察:观察内容: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皮疹,精神状态(不活泼,精神萎靡),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咳嗽),神经系统症状(颈项强直,病理反射)。病情加重的处置:指导病人家长再次到医院就诊。注意事项社区医生首次访视要求在接到病例居家隔离治疗的通知后24小时之内完成。首次访视需了解病人的体温、脉搏和呼吸,掌握病人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告知病人家长或监护人居家治疗的隔离、消毒、护理要求和病情观察内容,病人病情加重时的处置方法。每次随访须填写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病人随访记录表。居家治疗病人随访记录表手足口病病例居家隔离随访记录表姓名:性别:年龄: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现住址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初次就诊医院:是否住院:否、是(出院时间):随访日期临床表现病情进展病情加重后转诊医疗机构备注体温(℃)皮疹其他症状体征好转加重痊愈说明:1.此报表为行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对居家治疗病例进行随访管理使用。2.备注栏填写病情加重的症状和体征。3.皮疹填写随访期间出疹程度代码:①加重,②持续,③减轻,④消退(无)。4.其他系统症状未出现填写“无”,如出现填写具体症状。5.每日随访一次直至患者痊愈,期间病情发展达到留观或住院救治标准或出现合并症及其它情况的,应当立即转诊。随访单位:随访人:四、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幼儿园在本病的流行或高发季节应做好以下工作:做好对儿童家长的宣传工作,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在家期间发热、出皮疹后不要送入幼儿园,及时去医院就医。患儿应在家中休息,直至痊愈或明确非传染性疾病方可入园。加强晨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的孩子,立即请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保健老师在晨检时接触不同的儿童之间应进行彻底的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对入园儿童加强全日健康(医学)观察,一旦发现在园儿童发热、出皮疹,立即与其他儿童分开,单独安置在隔离(观察)室内,并及时通知家长带病儿去医院就诊。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儿童后,要立即对发病班级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发病班级物品必须与其他班级分开进行消毒和保存。对患病儿童所在班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发病班级的儿童与其他班级儿童接触的机会,在观察期间不得进行分班、并班和接受新生在隔离观察期内。加强儿童、工作人员等手的清洗消毒。教室、宿舍要加强通风,对通风不良的教室应辅以机械通风。日常加强对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玩具、厕所等的清洁消毒。根据规定,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配合教育和卫生部门采取相关控制措施。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预防性消毒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没有发生手足口病疫情的托幼机构和小学应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做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保育员、教师要保持手部清洁,并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幼儿活动室、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风。活动室、教室、宿舍等地面每天湿式拖扫,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拖地一次。门把手、桌、椅等各种物体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玩具保持清洁。搞好食饮具消毒和食品卫生。常见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1.室内空气2.地面、墙壁3.物体表面4.污染物5.衣物、被褥等织物6.食饮具7.玩具、学习用品8.厕所、卫生间室内空气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病家、托幼机构和小学以自然通风为主,无法自然通风的可采用空调等机械通风措施。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地面、墙壁对污染地面、墙壁用含有效氯(溴)1000mg/L消毒剂溶液喷洒消毒,作用15min物体表面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台面、水龙头等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溴)500mg/L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15min,必要时用清水擦拭干净以免腐蚀损坏。污染物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等最好用固定容器盛放,稀薄的排泄物、呕吐物,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或含有效氯20000mg/L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h。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剂(含有效氯5%),或含有效氯50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