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读薛法根《现在开始上语文课》有感以前曾读过薛老师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语文课应该教点什么,学生一读就懂的不教,每节课教给学生一两个训练点即可。薛老师的课许多人评价就是“实”,扎扎实实,就是从听说读写对学生进行锻炼。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则是每节课中薛老师对词语解释的处理。在中段的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意思,我在课堂上也就是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但在薛老师的课上,我看到了运用。薛老师对词语的运用,总是先从读写开始,写好、读好、用好,词语理解扎实且有效。通过观察,我理解了词语解释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词语理解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于是我进行了一下总结,应该如何在课堂上展开词语教学。一、方式要多样,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用词混乱,是因为这些词没有跟他自己所做、所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理解词语意思要联系生活实践,这样就与学生的所作、所见联系起来。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做相对应的肢体动作创设情境。针对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学生做一个动作就可以帮助学生进入到词语描绘的情境,巧妙地借助肢体语言唤醒学生意会,学生学习得轻松而有兴致。还可以利用汉字造字法呈现画面。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象形字、会意字,这些字基本保留了最初造字时的字形,变化也是可以比较清楚地找出规律来的。另外,汉字中占绝大多数的形声字更是音、形、义结合的近乎完美的体现。我们可以把象形字、指示字等的原型呈现出来,学生会在观察比较中感受到汉字形与义的关系,也可以就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汉语言的兴趣。《匆匆》这一课则是从匆的繁体字入手,体会由古意引申到今意,再观察题目,匆匆,体会叠词的朗读效果与词语理解,再从课文中找到类似的叠词,朗读理解。二、通过角色转换创设情境。学生喜欢展示,乐于表演,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故事情节巧妙地设计成一个情境。这样,走进学生视野的就不是一个孤立静止的词语符号,而是一个个立体的可触可摸的人物形象,一组组鲜活的可视可感的活动画面。当这些人物形象和活动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跳跃时,词语的意思已经跃然纸上。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联想、通过想象创设词语情境。其实,前面所讲到的画一画的方法也属于一种情境的创设。三、词语运用的常见方法。(一)扩展法可以采取近义词扩展,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向外扩展适当的相应内容,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累。比如:《二泉映月》时,薛老师先板书课文中关于描写月亮的词语,环境、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先读词语,再说月光美在什么地方?之后在引导学生理解饱经风霜这个词语时,薛老师用了简简单单的三个问题就达到了不可思议的效果。通过朗读你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样的处境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这样的经历还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这三个问题逐层深入,调动学生的词语积累,新词汇的理解运用。(二)归类法按照课文内容分类;按照词语特点分类。比如在讲《祖父的园子》这一课,薛老师设计了三组词语让默写,第一组是昆虫,第二组是农作物,第三组是干农活,进行归类默写。再比如:《爱如茉莉》薛老师一开始就列举了关于描写茉莉的词语。茉莉、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袅袅清香、弥漫诗意,并指导学生想着词语意思来读词语。并说一说你心中的茉莉是什么样的?借助这些词语说一说。(三)概括法所谓概括法,就是指教学时用一两个词语对课文的具体描写的内容进行准确而简洁的概括。这种概括训练,既可以较好地揭示出文章的丰富的内涵,又是进行词语运用训练的有效方法,而且也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集中思维能力的训练。(四)辨析法近义词辨析。近义词的基本意义相同或者相近,但又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在进行词语运用训练时,要指导学生辨析近义词,分辨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我们还可以采取感情色彩辨析的方法进行词语训练。词语实践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造句法、换词法、填空法等等。比如:《番茄太阳》薛老师出示蔬菜、亲戚、捐献,联系生活进行解释,深入理解词义,之后通过填空认识两对同音字。mang()童mang()碌清()cui青()cui。学生上黑板书写,最后提供语境让学生运用。一片的竹林传来的鸟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