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作用○中国改革的内容和原则○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要求主要内容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改革开放决策的背景国情世情党心民心时代潮流改革开放是党在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2.改革开放的任务和目的改革开放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之中走在时代前列。3.改革开放的性质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调整来解决。△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判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适应,要从实际出发◇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三、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第二次革命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就解放生产力的意义而言;从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而言。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全方位的革新;划时期的革命;历史性的成就。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与特点(1)“以人为本”:从调整发展战略起步,首先营造一个鼓舞人心的改革环境(2)“农村包围城市”: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第一推动力,改革从农村向城市逐步推进。(3)“与世界经济接轨”:以对外开放带动对内改革,改革开放从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4)“双轨变一体”: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改革从体制外向体制内逐步推进(5)“稳定压倒一切”: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保持政治社会的稳定局面,政治体制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逐步推进(6)“摸着石头过河”:先试验后推广,改革从点到面、由局部到全局逐步推进(二)改革开放30年:新时代的新革命1、决定前途命运的重大抉择:三次重大历史关头,三次阶段性攻坚突破,三次飞跃性创新发展。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开展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破除“两个凡是”,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第一次重大历史关头的命运抉择◎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进行全领域的体制改革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创立邓小平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次重大历史关头的道路抉择◎面对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的严峻考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展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破除“姓资姓社”上的传统束缚,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迈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次重大历史关头的模式抉择◎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实现改革开放的新突破。◎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作用:改革开放的三个发展目的,新时期三个最主要特征,改革开放带来三个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的三个发展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时期的三个最主要特征◎新时期的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到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新时期的最显著的成就:快速发展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到总量跃居世界前列,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新时期的最突出的标志:与时俱进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话,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的革命带来的三个历史性变化◎中国人民、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1978—2007◎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到246619亿元,年增长率9.8%,总量居世界第四位。◎粮、棉、肉、水果、花生、钢、煤、化肥、水泥、棉布、电视机等等产量居世界首位。◎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21738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三;外储备总额2006年10663亿美元,2007年达15282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381元上升到18934元,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比1978年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8.6%。◎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0美元上升至236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国进入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长到13786元,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长到4140元,增长6.3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新的革命对“三个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3.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涵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我党衡量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2、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不动摇(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结论(2)“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3)“三个有利于”标准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4)“三个有利于”标准反映着共产党人的政治原则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不动摇必须从抽象的姓资姓社的争论中摆脱出来。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改革、发展、稳定是相互促进的: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2)改革、发展、稳定是相互制约的: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改革力度的大小、发展速度的高低,都可能影响原有的稳定程度;稳定程度的好坏,影响到改革的推进、发展的进程。1、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协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第三节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1)商品经济发展要求(2)经济全球化客观要求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弥补资金和资源相对不足(2)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3)借鉴吸收先进管理经验(4)了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5)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成就1、梯度推进的开放进程: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里程碑式标志。1、梯度推进的开放进程: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里程碑式标志。◎第一阶段:1978—1991以沿海地区开放为重点积极探索开放途径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1979年,广东、福建两省率先开放,对外经济活动实施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1980年5月,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示范基地。1984年4月后,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展开,到80年代末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沿海开放地带。◎第二阶段:1992-2000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推进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提出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等一系列新的改革开放思想。1994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与国际互接互补”的新要求。中央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实行沿江和沿边开放,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纵深推进,进一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第三阶段:2001—2010对外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2001年12月11日,经过长达15年艰难而曲折的历程,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由有限范围、地域、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性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市场,转变为我国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双向开放市场;由被动地接受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转变为主动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由只能依靠双边磋商机制协调经贸关系的开放,转变为可以多双边机制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的开放。2、对外开放的巨大成就:五大开放成就,具有历史转变意义转型。(1)我国迅速实现了向经贸大国的转变,对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利用外资的规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走出去”步伐加快(2)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振兴▽深圳及珠三角地区▽浦东及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中西部内陆地区(3)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成为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中国制造”(4)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特区作为先试先行的改革试验田,发挥了先导、窗口和辐射作用。▽各类特殊功能区为开放载体,揭开了由点带面式改革的历史篇章。▽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外溢效应,促进了国内的制度创新。▽加入世贸组织,开启了我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进程。(5)推动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我国经济增长年均增速超过9%;▽我国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世界第13位上升到2007年的世界第4位;▽我国人均GDP每十年不到就翻一番,2007年已达到2500美元。▽我国进出口在世界贸易的占比,从1978年的第23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3位,出口占到第2位。▽我国成为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和重要的对外投资国之一。▽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13%,对世界贸易增长贡献率达11%。▽联合国、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八国集团会议等各种国际组织,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参与和声音。▽我国正努力实现从国际经贸规则的“旁观者”到遵守者再到参与制定者的转变,在国际经济协调和规则制

1 / 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