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机械运动》(2课时)主备人:备课组长:一、中考要求、知识目标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2.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用秒表和停表测时间;知道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3.知道什么是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4.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5.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公式、物理意义及单位;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能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能正确进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6.会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二、知识结构1、测量2、简单的运动三、重难点知识及复习建议1、在复习机械运动时,要通过实例分析体会所选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同,从而加深对参照物意义的理解。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误差长度的单位——主单位:米基本工具——刻度尺使用读数记录观察放置视线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时间的单位基本工具——表什么是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测量简单的运动参照物定义——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机械运动分类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定义: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定义公式物理意义单位平均速度定义物理意义公式-2-2、本章的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比较紧密,在复习中要注意培养从理论到现实的能力,如估测物体的长度、长度的特殊测量法等。3、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四、解题方法建议1、在解答考查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题目时,要按照逆向发散的原则,先结果后原因,抓住位置的“变”与“不变”便可轻松正确地判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也可以确定所选的参照物。2、对于简单的速度计算,可直接利用公式得出计算结果,注意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对应。3、关于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转换成长度的测量和时间的测量即可。关于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关键是读数。五、例题分析例1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B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________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________厘米。精析进行长度测量时,被测量的物体必须紧贴刻度尺。由图1可知,对木条B的测量是正确的。长度为:3.45厘米(读3.45~3.49之间也可)。注意本题考察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例2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在如图2所示的位置左右摆动,则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南京还需________h.精析(1)通过“路标”图,判断出路程长短,通过速度计判断出汽车行驶的速度。(2)通过路程和速度计算时间。解汽车需行驶的路程s=120km汽车的速度为v=100km/h计算汽车用的时间:t=vs=hkmkm/100120=1.2h答案到达南京还需1.2h.六、中考真题演练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王刚同学的身高为1.66______。2、我国l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A.2微米B.2毫米C.2厘米D.2分米3、如图3所示,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__厘米.4、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______,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_____状态。5、乘客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路边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____的,当汽车突然刹车图2图3图1-3-时,乘客会向前倒,这是由于________。6、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是以光速传播的.若光在光缆中传播速度为2×108米/秒,地球的周长约4×107米,电子邮件在光缆中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_____秒。7、请根据图4中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意,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_____小时,汽车的速度是_____米/秒.七、练习讲评同步练习P2~P5课后反思图4-4-第二章声现象(2课时)主备人:备课组长:一、中考要求、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2、知道声音的反射——回声;知道超声与次声。3、知道乐音的三要素;知道噪声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二、知识结构三、重难点知识及复习建议1.本章的知识比较简单,但很容易混淆,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切忌死记硬背。2.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是容易忽略的地方,复习时要留心。3.乐音三要素既是考查的重点,也是复习的难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结合自己对声音的体会,多对与声有关的现象进行观察思考,把握其本质,加深理解。4.有关乐音、噪音等内容,复习时要加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知识的积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物体振动产生声音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声的传播形成声波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听觉神经——大脑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骨传导声音的特性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响度:由物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是分辨各种声音的又一依据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来源噪声的等级和危害控制噪声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声的利用声与信息声与能量声的世界-5-四、解题方法建议1.在解释声现象时要注意抓住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时需要介质、并且声音具有反射性作为基本点去进行思维发散。2.在区别乐音三要素时,要注意分清它们各自的决定因素,以决定因素作为思维的突破口和具体的声音相对照进行分类。3.利用声音测距离时要分清声速和时间,特别注意分清单程和双程问题,记住利用回声测距离时声音走过的距离是被测距离的两倍。五、例题分析例1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D.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解析:由声音的传播特点可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所以声音由空气传人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大。答案:A例2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合km/h,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则该处海洋的深度是in。解析:m/s和km/h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m/s=3.6km/h。所以1500m/s=1500×3.6km/h=5400km/h。利用声波测距离时,声音走过的距离是被测距离的2倍。答案:54003阗0六、中考真题演练1.联欢会上,小明在弹奏古筝.古筝的琴弦因为_____而发声。2.石块扔到水中引起水的______而发声,这时鱼会被吓跑,主要是因为______能传播声音。3.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______停止,锣声消失.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由于_____不能传声。4.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A.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七、练习讲评同步练习P6~P8课后反思-6-第三章多彩的光(4课时)主备人:备课组长:一、中考要求、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知道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以及平面镜的应用。4、知道光的折射及折射定律。5、知道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6、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并绘画三条光线的光路图。7、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8、知道眼睛的构造及成像原理;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二、知识结构三、重难点知识及复习建议1、本章知识较为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复习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分析和比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与课本概念进行对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复习效率。2、光的反射、折射现象是必考内容,又比较容易混淆,复习时,可把两种规律对比复习,以加深记忆和理解。3、本章的实验探究比较多,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及光的折射规律探究,都要注意探究的过程与步骤、各自所得结论等等。4、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在复习时要分析理解成像的条件、性质和像的变化规律,可列表进行对比,防止记错、记混。自然界的光光的传播常见的光现象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应用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透镜种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成像特点光的色散眼睛与视力的矫正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7-四、解题方法建议1、在分析各种光现象时,要抓住要害问题——介质,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路不变,现象有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不同介质或不均匀介质中发生的光路变化为折射现象;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路发生变化的现象为光的反射。2、在作光的反射、折射和平面镜成像图及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时,要特别重视法线的作用,过入射点正确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相等,折射角不等(空气中总为大角)分别作图。3、在解题时要注意两条规律:(1)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反射角都增大,入射角减小,折射角、反射都减小;(2)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时,平面镜转动θ角,入射光线不动,反射光线转动2θ角。4、在解答光学元件对光线的作用的题目时,要首先判定光学元件对光是发生反射还是折射,以确定是反射镜还是折射镜;然后再确定光学元件对光是会聚还是发散,以确定光学元件的种类。5、解答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的题目时,要注意分清物距、像距,像的大小和倒正是相对于物体而言的,不是以人的视觉为准。在区分像与物距的关系时要注意:一倍焦距是成虚像、实像的分界点;两倍焦距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五、例题分析例1请指出以下三句话中的不当之处:(1)虚像不能呈现在屏上,因此照相机无法拍摄虚像.(2)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所成的像都是正立的.(3)某人站在岸边,用渔叉对准水中的鱼叉去,一定能百发百中.答案(1)虚像可以用照相机拍摄.被平面镜反射的发散光,或被凸透镜折射后的发散光,跟从“虚像处射来”的光是一样的,因而可以拍照,但拍摄时的物距,是照相机镜头到虚像的距离.(2)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物体通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3)我们知道,通常眼睛看到水中的鱼,实际是鱼的虚像.人对着鱼的虚像叉去,则叉不到鱼.例2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物体清晰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5cmB.10cmC.15cmD.20cm精析已知物距和成像的情况,再求出焦距.在光屏上呈放大的像,一定是实像,因为应满足2f>u>f的条件,所以2f>15cm>f.解不等式:2f>15cm>7.5cm又∵f<15cm∴焦距应小于15cm,但大于7.5cm.-8-答案B例3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斜着看,为什么觉得向上弯折?解答如图1所示,可将筷子AB插入水中的B端看成一个发光点,设从B点发出两条光线BC和BC′,到达水面后,光线发生了折射,沿CD和C′D′,方向射出,这网条光线反向延长,会聚于B′点,B′点是B的像,离水面近了,连接OB′,人看到的筷子是AOB′,觉得向上弯折了.这时你若将手伸到水中,去抓B′,则什么都抓不住,因为这只是B点的虚像.夏天游泳时,看到清澈的池水,好像不太深,变浅了,也是上面这个道理。一旦踩到水中去,可能会比你想像的深得多。而在水里游泳时,观察地面上的路灯,则可以仿照上面的分析方法,作出路灯上发出的两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的反向延长线,得到路灯的虚像,比灯的实际位置高了,你可以做做看。六、中考真题演练1.小兰同学的身高是1.65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米处.她在镜中的像高是________米,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_米.2.排纵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