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禽流感的诊治与医院防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H7N9禽流感的诊治与医院防控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张春良流行病学•传染源:目前已经在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或直接接触病毒感染。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高危人群: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例如从事禽类养殖、贩运、销售、宰杀、加工业等人员。病原学1、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报道的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目前已明确为鸟与鸡的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2、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二)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上海已经报告了两起聚集性病例,让H7N9禽流感是否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增加了一定的肯定因素。(三)易感人群。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现有确诊病例以成人为主。(四)高危人群。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临床表现:一般表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迅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心血管系统:心肌酶谱升高,心率快,心输出低,低血压休克•呼吸系统:呼吸窘迫、呼竭•泌尿系统:肾功能受损,血肌酐升高•神经系统:意识障碍、昏迷•消化系统:肝功受损,黄疸升高•血液系统:白细胞升高/降低、血小板下降、贫血;脓毒血症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重症患者多有WBC↓,LYM↓,Plat↓。2、生化检查:CK↑、LDH↑、ALT↑、AST↑、CRP↑、肌红蛋白升高。3、病原性检测:检测到H7N9病毒核酸。(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咽喉拭子)4、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H7N9流感病毒。5、动脉血气氧合指数PaO2/FiO226.6kpa(200mmHg)。胸部影像学检查:肺内出现片状影像,重症患者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ARDS时,上述病变分布广泛。治疗:1、隔离;2、对症:吸氧、止咳等;3、尽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4、呼吸功能支持。呼吸功能支持(1)机械通气:可参照ARDS机械通气的原则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出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患者早期可尝试使用无创通气。若短期疗效欠佳,需及早考虑实施有创通气。–有创正压通气:鉴于部分患者较易发生气压伤,应采用ARDS保护性通气策略。(2)体外膜氧合(ECMO):传统机械通气无法维持满意氧合和(或)通气时,如有条件,推荐使用ECMO•传统机械通气无法维持满意氧合时,可以考虑俯卧位通气或高频振荡通气(HFOV)5、综合治疗:抗感染、休克、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预后•重症患者预后差,病死率>60%•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合并症等有关医院感染防控(基本要求)1、根据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2、开展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做到四早(早发现、诊断、隔离、治疗)预防目前表现为高度散发,缺乏人间感染依据,不主张疫苗注射。3、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时,应及时报告,做好相应处置工作。4、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提供充足、必要、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5、严格按照《消规》规定,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规定,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6、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医疗废物。防控措施——发热门诊1、建立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符合《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2、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3、掌握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患者转出后按《消规》进行终末处理。4、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5、陪伴者及病情允许的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防控措施—普通病区(房)1、应备有应急隔离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2、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隔离和救治。3、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原则不探视;有条件的可安置在负压病房或转有隔离和救治能力的专科医院。患者转出后按《消规》进行终末处理。防控措施—收治疑似或确诊患者的病区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及时隔离,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分开安置;疑似患者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患者可同室安置。3、根据传播途径,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采取飞沫和接触隔离等措施。具体包括:1)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2)限制患者的活动,若确需离开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戴外科口罩,防造成交叉感染。3)医疗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应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用后,应彻底清洁和消毒。4)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防控措施—医务人员的防护1、应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2、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3、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4、根据导致感染风险程度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在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等。3)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防控措施—患者的管理1、应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病区。2、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教育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3、患者出院、转院后按《消规》进行终末消毒。4、患者死亡后,应及时对尸体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因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不能进行火化的,应经上述处理后,按照规定深埋。谢谢聆听!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