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规则(2012年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1目录前言第一章总则1.宗旨2.管理机构3.C-NCAP试验项目3.1碰撞试验3.2低速后碰撞颈部保护试验3.3附加试验——燃料消耗量试验4.评价结果5.指定网站和媒体6.C-NCAP特有标记7.声明第二章运行管理1.试验车型选取1.1选取原则1.2确定程序1.3企业申请评价程序及要求2.车辆购买3.试验3.1试验实施通知3.2试验准备3.3试验实施3.4评价结果的审定4.评价结果的发布4.1结果发布形式4.2结果发布频次及办法5.经费6.试验过程外部人员和相关事务的管理6.1观看试验过程人员的管理6.2生产企业人员与试验相关事务的管理7.对评价结果的异议的申诉和处理8.试验数据、图像资料及试验后车辆的处理29.C-NCAP评价结果及相关标志的使用10.技术交流11.媒体交流及公共宣传活动第三章评价办法1.试验项目2.性能指标与评分办法3.得分与星级评价第四章碰撞试验1.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程序2.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程序3.侧面碰撞试验程序4.鞭打试验程序第五章附加试验——燃料消耗量试验1.车辆检查2.试验准备3.试验附件1C-NCAP评价车型信息反馈表附件2C-NCAP试验实施通知表附件3C-NCAP试验车辆基本参数表附件4C-NCAP试验异议申诉单附件5C-NCAP评价申请表附件6C-NCAP评价结果公布样式附件7C-NCAP工作流程图附件8ESC试验参数表附件9附加试验需要确认的车辆参数附件10C-NCAP试验测量值记录及总体得分构成表3前言自美国1979年昀早采用NCAP体系—NewCarAssessmentProgramme,即新车评价规范以来,汽车安全性逐渐被广大的汽车消费者所了解。三十多年来,世界各国家/地区都相继开展了NCAP评价。在充分研究并借鉴其他国家NCAP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汽车标准、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也于2006正式建立了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在NCAP体系中,试验方法与法规认证试验基本相同,但测试项目更加全面,要求更加严格。例如,NCAP的量化测试项不仅包括了头部伤害、胸部压缩量和大腿轴向力,还增加了颈部伤害和小腿伤害指标的测定。同时,为了弥补生物力学指标的不足,NCAP试验还要对车身,特别是乘员仓和转向系统变形进行测量,以此来判断造成人员伤害的潜在可能。更重要的是,NCAP体系还有一套成熟的安全评价方法,把一般性试验简单的“合格”和“不合格”判定变成更加直观并量化的星级评价。由于它影响广泛,标准严格,试验规范,权威公正,直接面向消费者公布试验结果,因而能够反映汽车的实际安全水平,因此各大汽车企业都非常重视NCAP,把它作为汽车开发的重要评估依据,在NCAP试验取得良好成绩的企业,也将试验结果作为产品推广的宣传内容。经验表明,实施NCAP对于提高汽车安全性能和改善道路交通安全都有明显的效果。C-NCAP实施六年来,国内车型整体安全技术水平及评价成绩大幅提高,车辆安全装置的配置率也逐渐增加,大多数企业已将C-NCAP做为产品开发和改进的目标。随着C-NCAP的顺利实施及研究的深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曾对昀初于2006年实施的《C-NCAP管理规则(2006年版)》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在侧面碰撞试验中增加了SID-IIs(D版)假人,并引入了儿童乘车安全的概念,增加了对便于安装车用儿童座椅的刚性固定装置——ISOFIX的加分要求,形成新的《C-NCAP管理规则(2009年版)》,并于2010年实施。之后,C-NCAP管理中心又根据国际NCAP发展趋势,经过与业内专家的研讨,设计更新了《C-NCAP管理规则(2012年版)》。与《C-NCAP管理规则(2006年版)》和《C-NCAP管理规则(2009年版)》相比,《C-NCAP管理规则(2012年版)》在评分办法和试验项目上均有所改进,在此,将《C-NCAP管理规则(2012年版)》与《C-NCAP管理规则(2009年版)》的主要差异列举如下:后排假人的评价定量化,即对于三项碰撞试验中的后排成年女性假人,依据每个假人的指标给予昀高2分的评分;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速度由1056km/h提高到1164km/h;增加低速后碰撞颈部保护试验(即“鞭打试验”),并给予4分的评分;增加对于汽车电子稳定控制装置(即ESC)的1分加分;评价总分由51分修改为62分,星级划分标准进行修改;完善第二章有关运行管理的相关内容;4修改与上述变更内容相关的章条。《C-NCAP管理规则(2012年版)》于2012年7月1日实施。因管理规则版本不同,评价试验方法和项目有所差异,昀终得出的评价结果是没有直接可比性的。因此,使用C-NCAP评价结果的各方应明确该结果是按照哪个版本、什么时间进行的评价试验和结果发布的,以避免错误使用C-NCAP评价结果带来的影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将保留对C-NCAP的全部权利。随着车辆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C-NCAP仍会继续研究新的改进方案并加强与各方面的交流研讨,以不断推动车辆安全技术的进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二○一一年九月5总则1.宗旨1.1目的1.1.1C-NCAP旨在建立高标准、公平和客观的车辆碰撞安全性能评价方法,以促进车辆技术的发展,追求更高的安全理念。该项目意义在于给消费者提供新上市车辆的安全信息,并推动生产企业增强对安全标准的重视,提高车辆安全性能和技术水平,同时使具有优异的乘员安全保护性能的车辆在评价中予以体现。1.1.2C-NCAP同样关注与消费者切身利益相关的燃料消耗量的评价方法,旨在促进汽车燃料经济性水平的提高,推动生产企业不断改进节能技术。1.1.3本评价方法将根据我国车辆技术的发展及对道路交通状况的深入研究逐步进行完善。1.2说明(1)对于道路上各种不同的事故形态,没有一个特定的试验方法可以全面反映车辆的保护性能。C-NCAP提供了一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对车辆安全性进行评价分级的办法,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车辆安全性能的高低。(2)没有任何一个符合人体测量学的假人可以测量所有对人体的潜在伤害或对坐在不同位置的不同身材的不同坐姿的乘员的保护进行评估。(3)由于条件所限,试验不能重复。所以,考虑到车辆和试验的偏差,将采取下列措施:a)要求车辆制造商将C-NCAP的试验结果与企业自己可能已经进行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并告知任何他们发现的异常,同时提供企业的试验结果以做比较。在评分时不应将这些数据作为参考,同时应对这些数据保密。b)昀终评分结果是以各项试验结果的组合为基础的,这些结果中的偏差只对昀终结果产生有限影响。(4)国家标准的要求只是为提供一个昀低水平的保护而设置,对车内乘员而言,该限值太宽松,不能对目前批量生产的车辆的安全保护情况有足够的认识,无法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提供目标。因此,参考国外现有NCAP经验数据而设置了高性能限值,以认定可以提供更佳保护的车辆的其他方面性能。(5)C-NCAP的附加试验——燃料消耗量试验依据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行驶循环(分市区循环、市郊循环)进行测试。1.3随着C-NCAP的推行和道路交通事故调查的深入,我们保留对试验项目、试验方法以及评分方法、评价条款更改的权利,使C-NCAP的评价尽量充分体现我国交通事故形态、尽可能多地为消费者提供车辆信息,并为降低人员伤害、提高车辆安全性能、促进燃料经济性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62.管理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是C-NCAP的管理机构,专门设立C-NCAP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包括确定年度计划和财务预算,选定评价车型(包括企业申请),审定评价结果,处理争议和疑难问题,商定临时事项。C-NCAP管理中心下设综合事务部、试验评价部、信息及媒体部,各部职能如下:(1)综合事务部——拟定年度实施计划和财务预算;分析拟定评价车型;进行车辆购置;组织信息和结果发布;与企业沟通交流;联系咨询委员会;开展国际合作;业务宣传和完善C-NCAP。(2)试验评价部——安排试验计划;监督试验实施;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评定;管理试验和评价资料。(3)信息及媒体部——分析年度车型销售信息;发布C-NCAP评价结果;收集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管理C-NCAP网站和指定杂志专栏;联系合作媒体。此外,设立C-NCAP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主要对C-NCAP的规程和运行提出建议和意见。咨询委员会成员(含特邀观察员)包括:具有相关知识经验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组织的专家学者,政府主管部门和机构、专业团体、消费者组织及媒体等方面的代表等。3.C-NCAP试验项目碰撞试验、低速后碰撞颈部保护试验(“鞭打试验”)为C-NCAP的正式评价项目,燃料消耗量试验为C-NCAP附加试验项目。3.1碰撞试验3.1.1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试验车辆100%重叠正面冲击固定刚性壁障。碰撞速度为1050km/h(试验速度不得低于50km/h)。试验车辆到达壁障的路线在横向任一方向偏离理论轨迹均不得超过150mm。在前排驾驶员和乘员位置分别放置一个HybridIII型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用以测量前排人员受伤害情况。在第二排座椅昀左侧座位上放置一个HybridIII型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用以测量第二排人员受伤害情况。在第二排昀右侧座位上放置一个P系列3岁儿童假人,用以考核乘员约束系统性能及对儿童乘员的保护。(详见第四章规定的碰撞试验方法)3.1.2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试验车辆40%重叠正面冲击固定可变形吸能壁障。碰撞速度为1164km/h,偏置碰撞车辆与可变形壁障碰撞重叠宽度应在40%车宽±20mm的范围内。在前排驾驶员和乘员位置分别放置一个HybridIII型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用以测量前排人员受伤害情况。在第二排座椅昀左侧座位上放置一个HybridIII型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用以测量第二排人员受伤害情况。(详见第四章7规定的碰撞试验方法)3.1.3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移动台车前端加装可变形吸能壁障冲击试验车辆驾驶员侧。移动壁障行驶方向与试验车辆垂直,移动壁障中心线对准试验车辆R点,碰撞速度为1050km/h(试验速度不得低于50km/h)。移动壁障的纵向中垂面与试验车辆上通过碰撞侧前排座椅R点的横断垂面之间的距离应在±25mm内。在驾驶员位置放置一个EuroSIDII型假人,用以测量驾驶员位置受伤害情况。在第二排座椅被撞击侧放置SID-IIs(D版)假人,用以测量第二排人员受伤害情况。(详见第四章规定的碰撞试验方法)3.2低速后碰撞颈部保护试验(以下简称“鞭打试验”)将试验车辆驾驶员侧座椅及约束系统仿照原车结构,固定安装在移动滑车上,滑车以速度变化量为8.08.065.15km/h的特定加速度波形发射,模拟后碰撞过程。座椅上放置BioRIDII型假人,通过测量后碰撞过程中颈部受到的伤害情况,用以评价车辆座椅头枕对乘员颈部的保护效果。(详见第四章规定的鞭打试验方法)3.3附加试验——燃料消耗量试验试验车辆置于温度为24℃±3℃的室内进行预处理,之后进行预置,预置时间控制在18h至24h。试验前发动机的润滑油和冷却液温度达到室温的±2℃范围内。按照GB/T19233-2008、GB18352.3-2005的规定进行试验。(详见第五章规定的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4.评价结果C-NCAP中昀高得分为62分。其中,3.1所述的三项试验每项试验满分为18分,三项试验总得分满分为54分。3.2所述的鞭打试验满分为4分。对安全带提醒装置和ISOFIX装置分别有1.5分和0.5分的加分、对侧气帘(及侧气囊)和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分别有1分的加分。将以上三项碰撞试验和鞭打试验的得分及加分项得分之和(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一位)记为总分,并按以下条件确定评价星级。除总分外,5星级车和4星级车,还必须满足其他条件(见第三章的第3条)。根据总分,按照以下星级评分标准对试验车辆进行星级评价:总分星级≥60分5+(★★★★★☆)≥52且<60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