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扶清灭洋”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林则徐是道光时期一位很有见识的大臣。他和魏源高于同代官僚之处,除主张严禁鸦片外,最重要的是他们A.为官清廉正直B.关心人民疾苦C.坚决抗击外来侵略D.主张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答案:B1.背景:2.代表人物:评价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A.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C.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民族危机→强国御侮、救亡图存(目的)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但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3、“开眼看世界”的历史意义: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②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③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夷”是对汉族以外民族的蔑称,而“洋”则体现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本题以中国人对西方称呼的变化设题,实际上反映了随着西学的不断传入,中国对西方了解、认识的加深,说明了中国由过去的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到逐渐平等、正常的认识西方国家。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区别在于()•①根本目的不同②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③提出者的阶级属性不同④影响不同•A.①②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阶级属性相同决定了其根本目的的一致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故可以排除①③。•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只体现“中学为体”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中体西用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题干材料指出洋务派“遗其体而求其用”,指的是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科技•郑观应评价洋务运动时曾经说过:“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上指的是()•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本题考查对洋务运动影响的理解。用排除法•“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①指导了洋务运动的开展②为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③继承并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④为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条件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②不正确,因为洋务思想和维新思想有本质的区别,在维新思想宣传中,洋务派和顽固派一起反对变革政治,所以排除。(1)积极:“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企业——军事、工业、教育、科技)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局限性: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因而不可能真正挽救得了中国的命运。(5)“中体西用”的评价:•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A.魏源B.张之洞•C.王韬D.梁启超•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魏源和张之洞是地主阶级代表,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梁启超相比,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较早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涉及了政治制度的变革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民权自由,但却以革命会引起“国大涂炭”,因而可知其反对革命,故应为维新派代表。•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三、维新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19C60S1)背景①外国侵略加深,民族危机加剧②洋务运动促使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播③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经济基础)(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3)主张①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②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③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4)局限性: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②没有付诸行动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康有为把西方的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新文化运动20C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康有为•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19C90S•——康梁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1)背景①政治: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帝国主义侵略加深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③文化: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3)维新变法的历史作用•①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②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③(突出)•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3、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1)特点①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②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这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eg:《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着造反”!•(2)原因:①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新思想②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③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水平很低,特别是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④康有为本人是一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学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2011•上海单科•31)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A.顾炎武B.林则徐C.谭嗣同D.严复•严复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发展观发表《天演论》,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直接动摇君主论的基础谭嗣同著有《仁学》提倡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发出时代的最强音(2010•全国Ⅱ高考)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民贵君轻“如果皇帝不能为民生存着想,官府不能为民办事,人民就有权推翻它”,这实际上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主权在民思想。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A、《新青年》B、《少年中国》C、《青年杂志》D、《每周评论》新文化运动背景─辛亥革命的影响、启蒙思想的传播(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原因)尊孔复古的逆流标志──1915上海《青年杂志》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等基本内容──斗争锋芒──发展──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发表文章,认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是“保护政治之偶像”。其本质目的在于说明()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B.孔子是历代专制统治的标志C.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是“吃人”的历史D.孔子提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回到1917年的北京,你不会看到的是()A.“民主、科学”成为青年学生的口头禅B.学校的进步青年热切盼望下期《新青年》C.一些学堂的孔子画像被涂抹D.一些书报摊上发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本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才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最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他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在1918年背景──辛亥革命的影响、启蒙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因)、尊孔复古的逆流(直因)标志──1915上海《青年杂志》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等基本内容──核心:民主与科学斗争锋芒──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空前彻底的批判封建传统文化)发展──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新”在什么地方?前期“新”在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后期“新”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①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③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④对五四运动的发生起了宣传动员作用⑤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A.①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④⑤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这里毛泽东指的是()A.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抹煞传统文化B.脱离了当时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C.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否定马克思主义D.没有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下列历史事件中,对推动近代中国的民主、科学、进步最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它是对辛亥革命的思想“补课”,同时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爆发等,具有承前启后作用总司令即起到了领导作用而非亲自参与,由此排除B、C选项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创办《青年杂志》C发动学生运动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五四运动之后的事情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2.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知识分子受到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4.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积极性:前期局限性:2.没有与人民群众运动相结合1.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否定新文化运动(前期)影响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