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创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创新作者:曾亮范琳胡杰林来源:《商情》2013年第26期【摘要】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探讨,对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的创新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分别是学识、劳力上劳心、知行合一、职业精神、一生的参悟,同时提出现今高职教育宽基础的构建思路。【关键词】课程;课程体系;宽基础一、课程与课程体系的含义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说“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它的含义是功课及其进程,也就是说学习内容的次序。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是从拉丁语“currere”(跑道)一词派生出来的。它的定义是“学习的进程”,由此课程就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轨道,从而引出了一种传统的课程体系。那么什么是课程呢?我们的理解是为个体认识活动所设计的内容和次序的艺术,这就是通常的学习和认知的过程。学科体系的课程开发模式通常有三种:一是目标模式,即通过学习主体活动内容来选择课程内容;二是过程模式,即以知识学习为中心,重在学生认知的形成过程而不在于预定的行为目标;三是环境模式,即强调课程即学习经验,以及教师、学生及环境互相沟通与影响。二、课程体系的目标:学生一生的发展在教学的实践以及职场的情况看,靠职业教育本身所提供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当今职场的实际需求,学生必须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就呼唤我们职业教育必须能提供对学生一生都有用处的课程。如麻省理工学院对全体学生进行总体教育的目标中就提出了通过对专业性工程知识的学习与研究,使毕业生获得知识、得以创新,终生能为工程实践贡献才华;提供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基础,有助于实现其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目标;成为学识广博、实有效益、有责任感的参与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龙源期刊网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应该更多关注学生,他们才是课程体系的目标。关注学生,不是仅仅关注出去找工作那一次能否成功,而是关注学生的成长,确切的说是锁定学生一生的成绩。教育从来不是三年的事,而是一生的事。美国很多管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在做跟踪,关注学生毕业后五年、十年的成绩,甚至家庭,来重新思考课程设置和学院办学理念,那么我们也应该风物长宜放远量。对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的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塑造,除了我们知识系统的灌输,还有现在项目导向的安排,我们还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入手,来安排我们的课程体系和组织我们的课程,让他更加丰满。这五个方面分别是学识、劳力上劳心、知行合一、职业精神、一生的参悟。学识:在实际工作中,不仅仅是知识,更多是一种学识在支撑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在以前的课程设置上,职业学院安排的很少,这方面将是研究的重点,到底哪些学识需要在三年的学习中给学生补充。劳力上劳心:职业学院培养的是技术工人,这好像我们更关注技能,而实际上我们的学生不是单纯的劳力,而是劳力的基础上劳心,在我们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未来技能(劳力)和智慧(劳心)结合的不够。知行合一:从王守仁提出的知行合一到现在已经六百多年了,他的思想是一套体系,我们的职业学院如果能够把这套体系引入到教学的尝试当中,将会使我们的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未知的方面有更大的自信和灵活性。职业精神:中国的企业界其实不缺少有才华的职业人才,而我们真正缺少的是有职业精神的职业人才,在职业学院,工业精神和奋斗气质基本为零。这也是我们引入TOYOTA总是不能达到效果的重要原因,在我们的课题中,怎么在课程创新和教授中把职业精神体现出来,是我们研究的第四个重点。一生的参悟:三年的职业教育,是为了一生打的基础,如果课程设置停留在未来工作,这样的课程安排是不是稍微近视了一些,我们也会在课题中,研究一些延展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对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的深入思考。三、课程体系结构框架课程结构一般指从课程的宏观编排与组织出发,确定课程范围、地位和顺序,形成课程的结构框架。按照职业导向原则,课程组织是课程内容的排序,按照学生领悟与培养的次序进行递进安排,由简单到复杂按照一般基础、专业通用基础、专业核心为主轴,以专业选修、师生共建、跨学科选修和内涵选修等四大选修为辅轴安排。选修课程能力的打造主要提供以下3种能力:龙源期刊网专业能力:热点热度问题分析课程主要是通过实际案例来启发学生的分析能力,例如京东商城与苏宁价格战分析,Iphone手机凭什么成功等。社会能力:第一大类课程包括创业与创新课程,包括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学习方法与各种创造性才能等在内的能力的总和;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第二类是企业家责任课程,企业家的伦理与环境保护等课程。格局与方法能力的培养:工具箱课程包含决策工具箱、财务工具箱、物流工具箱等开发的实际方法论课程;国学课程包含历史赏析,历史人才得失、经典文章赏析和诗歌赏析等,主要用来加强学生内在的底蕴和对未来智慧的开启;解决方案课程包括各种跨学科的内容和一些专项开发的课程如危机公关、项目管理的控制、如何处理客服投诉以及信息分类与提取分析能力等实际的课程。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发展,都是以“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展开的,其重要目标是发展人的个性,因而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实现其个人潜能的发展,同时个体“创业激情、情感、情绪、志向、态度、价值观、人际关系等在学习以至于后面人生的发展和人格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应当允分重视学生的非专业能力(又称关键能力),即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上,一方面是指获取新信息新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指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参考文献:[1]程万平.探索21世纪中国教育创新之路职业教育卷.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1.[2]王毅.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1.[3]马连华.柔性契台动态优化教学模型.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4]嘉兴浙北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职业教育成长历程.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08.[5]黄耀五,谭绍华.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03.[6]周光勇,宋全政.高等职业教育导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7][美]弗雷德里克·E·博德斯顿著.王春春越炬明译.管理今日大学为了活力、变革与卓越之战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宋元人注.四书五经.中国书店出版社,2011.6.龙源期刊网[9]沈志华,张宏儒.白话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93.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