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里的人文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课堂里的人文教育八一学校邱晓宇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更多地从技术知识层面去理解和指导教学,重知识技能传授轻精神熏陶,割裂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学习的联系,忽视了信息技术背后蕴涵着的丰富的科学思想、人文特征,人文教育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日趋显现。所谓人文教育,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以人文主义价值理性为教育价值取向的教育。它通过把人类积累的人性精神、审美情趣与文化传统传授给下一代,以期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合适的生存方式。人文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性教育,它是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非功利性的教育价值观。●提高自身认识,正确引导学生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偏重于知识的讲解,缺失人文教育的有效引导和渗透。信息技术教师要重视人文教育,认识到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不是彼此孤立的,信息技术同样可以具有人文主义的内涵,而且人文教育融入学科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之必然。信息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同时,由于其匿名性、网络化等特征,使人类社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网络病毒的泛滥、网络犯罪的此起彼伏、网络文化殖民的潜移默化等。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越向前发展,人类社会就越是需要信息技术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道德伦理规范和信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建立信息技术应用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准则。例如,在讲述病毒、黑客等内容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病毒、黑客的实质,而且要让学生认识到编制病毒程序和黑客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甚至是犯罪的行为,可以列举一些社会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权衡利弊。最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细微处渗透“人文教育”细微之处可能只是一举手、一投足,尽管只是一点一滴,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品行素质。细微之处关系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行为习惯的形成。譬如,在计算机房上课,进入机房必须低声轻步,不许高声喧哗;不干扰他人用机,包括不随意从别人的机器上拷贝程序和作品,不随便把自己机器上的东西传送到其他机器上,不使用任何手段破坏、干扰其他同学在自己计算机上的动作等。从爱护公共财产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爱护自己使用的计算机,包括不随意改变机器的有关设定、不为其他同学使用机器设置障碍等。可以让学生来审视这些“小事”,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得出结论:大家在一起学习,究竟应该相互帮助还是相互妨碍甚至干扰、破坏?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最后要求学生从这些小事开始,学会尊重别人,并以此赢得别人的尊重。还可以由此生发开去,联系到如今独生子女“关心自己、漠视他人”的通病,指出其思想根源就是“只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不关心会使他人怎么样”的极端利己主义。告诫学生,平时要多一点“公众意识”、少一点“以自我为中心”,只有从小注重自我道德修养,长大才有可能成为有用之才。●淡化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强化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最头疼的是如何在网络教学中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不让学生陷入“网瘾”的泥潭。目前,教师大多采取“堵”的方法。冷静思考,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阶段,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思想受情绪因素影响大。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在备课时多下工夫,精心为学生选择、提供具有趣味性、艺术性、科学性的优秀网站,使学生能够安全地在互联网上冲浪,领略到网络世界的美景;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走出国门,了解世界,扩大知识面,以适应未来对人才的要求,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我们应该在对学生信息知识与信息技能培养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手段、什么是工具、什么是目的,以及如何利用手段与工具达到自己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应用评价标准检验学生“怎样应用信息工具”和“用信息工具干什么”。如果信息技术教育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丰富人文精神资源的选择与汲取,就能够帮助他们实现“人对工具的能动把握”,而不是让“电脑”成为人脑的“主宰”。对于教学内容,可以充分挖掘人文素材,在活动中渗透人文意识,增加些人文色彩,从而更好地丰富课程的内涵。例如,在教学《文本信息的加工》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家乡旅游景点,并且下载文字与图片,然后将其整理成一篇漂亮的导游词,并让“小导游”声情并茂地进行介绍。在讲解“资源的搜索下载”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在引用他人文章和使用他人电子作品时,注明出处;要求学生不传播病毒、木马等有害程序,不非法获取他人的资料数据或虚拟物品,明确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违法行为。再比如,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一节课时,教学目标的定位不能仅仅是教会学生“收发电子邮件”这项技能,更要渗透信息道德教育。注册邮箱账号等需要填写用户名或个人介绍的时候,提醒学生应该从文字的文化内涵着手选择自己喜欢的名字、昵称和个人简介,而不要模仿那些靠使用错别字、怪异词语来吸引眼球的人,不发送虚假和无聊信息,应对自己发出的信息承担责任。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对不明邮件等要提高警惕。●教学环境的人文布置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利用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人文氛围的环境,以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学生一进机房,首先应看到规章制度标牌,可以悬挂在机房正前方的墙壁上,让学生一开始就能有章可循、照章办事,那么好的习惯和风气的养成也就水到渠成了。在机房的两面墙上可以悬挂一些名言警句和宣言,具体内容可以在学生中征集,并且由书法好的学生来书写,装裱后悬挂。让学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不仅可以让他们注重这些名言警句背后的深刻涵义,而且希望这些他们自己挑选的名言警句能够督促他们的学习和素质的培养。机房后面整个完整的墙壁可以用来张贴学生的作品,如学生的电子杂志作品、图像设计作品等。考虑到墙壁的可利用面积,以及为了提高欣赏度,可以在作品的选择上适当苛刻一些,尽量选择那些具有创新意识、个性风格鲜明独特、效果突出且思想内容健康积极的作品。此项举措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及创作热情,而且几年下来,相信那面原本空空如也的墙壁必将变得丰富多彩,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欣赏乐园。还可以在机房里设置一个小小的图书角。虽然学校阅览室也订阅了一些计算机类的报刊,但应用型计算机书籍的阅读不像其他书籍那样,可以坐在那里读,往往需要借助计算机对照着进行实践操作,所以不妨在机房里布置一个小小的图书角,把阅览室的计算机类书籍搬到机房里,学生就可以在自由上机时间进行翻阅学习;另外,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图书角借阅一本相关书籍进行自主学习,继续提高。如果学习的环境能够在以上几个方面做好的话,不仅能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而且能够让教师在上课时信手拈来,以实际机房的布置或图书资料为课程资源,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技术是桨,人文精神是舵,科学技术将继续长足进步,这是可以预期的,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理性已经获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往往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对于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来说,只有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才能促进人的基本技能的形成和全面和谐的发展,个性化地感悟信息活动中的人与技术、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内化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建立稳定的态度和健康的行为习惯,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价值观和责任感。2011年12月1日信息技术课堂里的人文教育八一学校邱晓宇2011年12月1日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