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淡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院系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名称:土地资源管理年级:2013级班级:175132学号:20131000919学生姓名:阿茹瀚指导教师:周学武朱江洪渠丽萍2013年12月20日目录摘要-------------------------------------------------3一.我国土地资源现状-------------------------------------4我国土地利用的特点------------------------------------8三.我国土资资源利用的问题-------------------------------9四.土地资源危机的原因分析-------------------------------12五.关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几点建议-------------------14参考文献------------------------------------------------23浅淡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阿茹瀚指导老师:周学武朱江洪渠丽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1000919【摘要】土地是一切资源和环境要素的载体,其可持续利用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对土地资源的掠夺式使用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迫切要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由理论走向实践。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源泉,也是一项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土地资源不可替代性及其稀缺性,决定了土地资源利用必须向持续、高效利用发展。我国人口众多,一些地区土地资源稀缺,人地矛盾突出,所以,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有限资源,其基本属性是具有生产能力。作物产量、木材产量、草场生产率都是其生产能力的综合反映。但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却令人担忧,耕地急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所面临的危机进行简要分析,针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是一定区域空间内的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与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劳动成果相结合的一个自然生态—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人地矛盾突出。另外,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土地的退化、水土流失、土地的闭置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土地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易破坏土地这个人类生存发展的支撑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正文】我国土地资源现状我国有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2%,占亚洲陆地面积的2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虽然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贫乏。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我国耕地、林地、牧草地总量2004年分别高达12244.43万公顷、23504.7万公顷和26270.68万公顷,分列世界第4位、5位和2位,但人均分别约为当前世界平均水平的38%、31%和35%。以耕地为例,我国一直以不到世界10%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从1996年到2004年,全国耕地面积由19.51亿亩减至18.37亿亩,是世界上耕地资源消耗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而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人均土地面积迅速下降。1992年联合国召开世界环发大会之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议题。世界各国达成共识,分别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生态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今天,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土地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问题。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是人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过程。人类利用土地来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创造物质财富,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生态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故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四方面深刻内涵。利用是最终目的,开发是利用的基础,整治是利用的措施,保护是利用的战略。土地可持续利用思想是在1990年的首次国际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上得到正式确认的,其后又分别在1991年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土地管理评价”和1993年的“21世纪可持续土地管理”两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进行了讨论。土地可持续利用指土地资源代际分配合理,部门配置得当,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利用方式,就是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稳定性,保证土地资源潜力,防止土地退化,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达到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可承受性。由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面临的土地问题不同,所以,土地持续利用的定义不同。相对而言,发达国家侧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因而强调资源利用的环保效益;而发展中国家则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生态平衡,这正符合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准则。1989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Leopold持续农业研究中心首先提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持续性”,即运用合适的作物和畜牧体系、农业投入支持来保证社会经济效用性,同时保持土地生产力和土地质量。90年代以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继在各国逐步展开。随着土地持续利用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土地可持续性”含义的认识也有了变化,但总的来说都离不开土地的生产力、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三个方面,而且进行的研究也主要围绕着它们展开。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中,土地资源居于其它资源无法替代的核心地位。这种特殊作用主要通过土地资源的三大功能表现出来: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空间场所功能和景观功能。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就是对这些功能的开发和利用。人类利用土地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创造财富,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所以土地可持续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深刻内涵。开发是人类首先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将一定的土地资源投入使用,并将其改变成可使用状态;利用是指土地开发后,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某种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整治是指土地利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对土地某一方面的要求,克服原来土地特性中的某些缺陷,对土地进行改良,如配方施肥、平整土地和水利设施配套等;保护是指为了长期持续地利用土地,防止土地质量劣化而丧失某些特性,所采取的某种综合措施,以保持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因此,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过程中彼此联系、相互依赖的四个方面,不可偏废。否则将破坏土地资源,打破生态平衡。如果这种破坏性作用长期积累,就会直接响到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统,对人类自身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为了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土地持续开发与利用成为了自然资源研究的重要领域。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东南面临太平洋,上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全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地区差异很大;人口众多,经济基础差,科学技术落后,这些都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地貌类型复杂.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多种类型,其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3%,高原占26%,丘陵占10%,盆地占19%,平原占12%.山地多,平地少,这对发展林业,牧业和开展多种经营有利,而对发展农业(耕作业)受到一定限制.第二,气候类型多样.由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热带三大热量带.由于热量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北方以旱地农业,一年一熟和二年三熟为主;南方以水田农业,一年二熟和三熟为主;由东向西横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个气候区.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东部以农业,林业为主和西部以牧业及绿洲农业为主的两大区域.第三,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南方土壤以红壤,黄壤和水稻土为主,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雨林;北方土壤以绵土,潮土,褐土,棕壤,黑土为主,天然植被为温带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西北土壤以栗钙土,棕钙土,漠土为主,天然植被为草原,草甸,荒漠.青藏高原土壤以高山草甸土,草原土和漠土为主,天然植被为高山草原,高山草甸和高寒荒漠.土壤和植被的差异,影响着土地的性质,肥力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方向.第四,我国人口多,密度大,但地区分布不均衡.东南沿海及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交通,文化,经济比较发达,水力,机械化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率较高.西北地区及青藏高原人口稀少,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交通,文化,经济,技术条件落后,土地利用水平较低,进一步开发利用潜力较大.二.我国土地利用具有以下特点: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历史,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①土地开发历史悠久,开发程度高,而利用程度低,发展潜力大.找国土地开发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已开发利用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3.95%,剩余未开发利用部分多属难利用土地.已开发土地中,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2/3,林地森林覆盖率低,草地产草量少.可见,我国土地开发利用潜力较大.③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我国土地资源面积大,种类多,为多种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主要用地类型有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等,其中耕地按水利灌溉条件,又分为水田和旱地.③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比重大.耕地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4.2%,人均耕地1.6亩;有林地约占16.8%,人均林地仅1.89亩;草地面积约占28%,人均草地3.1亩.④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显著.从结构上看:东,南部以耕地,林地,水域,非农建设用地为主;中部农牧交错地带以耕地,草地为主;西北部以草地和难利用土地为主;从利用程度上看:东,南部农业历史悠久,土地利用率较高,中部土地利用率较低,西北部地区土地利用率低;从地形分布上看:平原及盆地以耕地,水域,非农建设用地为主,丘陵,岗地区以耕地,林地为主,山地以林地,草地为主.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以草地和难利用土地为主.三.我国土资资源利用的问题1、耕地面积急剧减少1996年底我国耕地数量为13003.85万hm2,截止到2003年底,耕地面积变为12339.22万hm2,净减少664.63万hm2,平均每年净减少94.95万hm2,累计净减少率为5.1%,年净减少率为0.74%,且年净减少率呈递增趋势。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呈急剧下降趋势。据统计,我国的耕地总量从1957年1.12×108hm2减少到1996年的9.59×107hm2,2004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从上年的0.095hm2减少到0.094hm2。全国建设占耕地万14.51hm2,灾毁耕地6.33万hm2,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20.47万,hm2生态退耕73.29万hm2,以上4项共减少耕地114.59万hm2。每年以近4.67×105hm2的速度锐减,使我国原本就较少的土地资源更显紧张。再者,由于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尽完善,乱搭、乱建、乱占或占而不用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国闲置土地为6.5×105hm2,其中,耕地约6.28×104hm2,相当于1996年占用耕地的1/3。国家建设闲置土地的总面积、废耕地、可耕地分别占闲置土地的79.13%、69.04%、79.92%,表明在过去的几年中,因建设项目盲目上马等原因造成土地闲置浪费的数量之大,这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突出。2、水土流失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945年水土流失面积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到1998年,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到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每年新增流失1万多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的耕地有7.3亿亩,每年流失沃土50多亿吨,全球每年流失260亿吨表土,我国要占20%,损失土地中的养分相当于我国1984年的化肥产量。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西部。据统计,四川水土流失38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