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后的财务协同效应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后的财务协同效应研究作者:柯志蔚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物资学院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苏鹏飞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后资产整合绩效研究2007上市公司并购问题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而现代经济史也证明通过并购可以实现企业的超常规发展。关于并购能否有效地改善上市公司绩效,历来是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并且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上市公司为了增强竞争力获取更丰厚的利润,并购浪潮风起云涌,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及国际化等一系列特征。并购作为企业的一种自愿、有偿的产权交易活动,日益成为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加快发展的有效资本运作模式。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特殊的发展演变进程,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即“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这两类股票存在着“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的制度结构,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发展。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CSRC)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并于2005年9月4日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相关并购法规的逐步完善、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内在需求,制约上市公司并赂的旧有因素逐渐消除,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走上了历史的快车道。可以预见,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在未来会不断涌现。因此,在这种背景下考察并购后我国上市公司资产整合绩效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关于并购绩效的研究相对较多,但是关于上市公司并购后资产整合绩效研究的文章很少。而纵观国内外并购成败案例,我们会发现并购后的资产整合是影响并购绩效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本文选取了我国2004年实施并购的50家上市公司样本,通过对上市公司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第一年、第二年的经营业绩、财务指标进行行业比较分析和行业结构分析,同时对影响上市公司并购后资产整合绩效的典型因素进行重点分析,从而得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后资产整合绩效的对策措施,为今后上市公司并购后的资产整合提供借鉴。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国内外资产整合绩效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国内外资产整合绩效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评述。第二部分上市公司并购基础理论及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后的财务整合。上市公司并购基础理论包括并购的概念、类型和公司并购理论。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部分首先回顾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历程,在此基础上鉴定了什么是财务整合以及财务整合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内容。其中着重阐述财务整合的内容以及财务整合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下文论述资产整合绩效做了良好的理论铺垫。第三部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后资产整合绩效分析。此部分是本文写作重点,分为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节是财务整合管理的子系统——资产整合。内容包括资产及资产整合的概念界定、资产整合的内容;第二节是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后资产整合绩效分析。本部分通过选取上市公司样本,分别就总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了行业比较分析和结构分析,从中找出成功实施并购的上市公司所具有的财务指标特征和资产结构特征;第三节是我国上市公司资产整合绩效影响因素分析,此部分采用ROE指标分别就关联交易、并购类型以及战略性信息披露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整合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中找出这些因素对资产整合绩效的影响程度。第四部分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后资产整合绩效的对策与建议。本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上市公司资产整合绩效的一些建议,包括:正确发挥政府在并购中的作用,建立公平并购市场;区别不同资产,采取相应的资产整合方式;规范关联方并购,出台关联方并购法律;提倡横向并购,加强同行业强强联合的力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资产整合绩效。这些对策建议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在于:(1)把并购后的资产整合绩效研究提升到并购研究的首要位置。在我国,人们对企业并购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进行了较充分的研究。而对并购之后资产整合绩效的研究虽已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研究的视角直接投向并购后的资产整合绩效,对并购后影响资产整合绩效的各关键要素变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2)在考虑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整合匹配的前提下,强调了对无形资产的整合。现有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厂房、设备、工艺等可以计量的有形资产整合,但并购的实践和并购失败的教训告诉人们,不可计量的无形资产整合更是决定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3)本文选取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并购后资产整合绩效进行分行业研究,从而探讨何种资产结构最有利于上市公司并购后资产整合绩效的提高。目前采用此种研究方法的文章很少,这也是本文研究创新点之一。同时本文也存在以下一些不足,具体包括:(1)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资产整合绩效时选取了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其假设前提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但是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普遍存在会计利润指标受到操纵的情况,因此会对我们的研究结论产生一定的冲击。(2)本文仅仅选取关联方、并购类型以及是否披露战略性信息几个因素对上市公司并购后资产整合绩效进行分析,而实际上影响并购后资产整合绩效的因素很多,如无形资产中的商誉、专利权等,这也是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3)分行业对资产整合内容进行分析时,匿于资料搜集上的困难以及时间不足等制约因素,对某些行业未能进行更细致、深入的分析。2.期刊论文刘曼琴.LiuManqin广东省上市公司并购模式创新探讨——基于广东省2004年上市公司并购数据-改革与战略2008,24(6)广东省2004年上市公司并购数据显示,广东省上市公司大多数并购方通过并购实现了产业的多元化扩张,控制权市场逐步活跃.广东省上市公司并购呈现出交易增长、并购活动趋向于集中某些行业、外资并购有所攀升等特点.广东省上市场公司的并购模式可从企业与政府两个层次创新:公司并购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股权交易推动控制权市场的发展,以此来完善公司治理外部机制,以并购整合为契机推动制度创新;政府应从政策指导、培育并购的良好环境、加强法律规范等角度来推动上市公司的并购.3.学位论文唐蓓行为公司金融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投融资行为研究2009并购重组是证券市场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范围内的并购活动愈演愈烈。在我国,受到加入WTO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并购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然而并购在为企业迅速扩张提供捷径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在现实的并购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异常资本配置现象以及非理性并购决策行为。传统的金融理论在对并购行为进行分析时忽视了管理者、投资者在决策中的心理因素影响,同时又过于注重使用数量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其所设定的前提条件过于理想和严格,往往与实际情况相脱离,因而使得传统金融理论对于并购中的这些“异象”的解释显得力不从心。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行为金融理论的兴起,行为公司金融作为公司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相互融合的产物也随之产生。行为公司金融突破了传统公司金融理论的理性框架和研究范式,注重对参与人的心理和实际行为进行分析,使它的假设更加贴近资本市场的现实,从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研究外部市场的无效性和内部管理层的非理性对公司的融资、投资及股利政策等各方面的影响。在公司并购领域,行为公司金融对于一系列“金融异象”进行了积极的论证和有益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理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从理论意义上说,将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用于公司并购研究是对并购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益于对并购实践进行更加贴切的解释;同时对行为公司金融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有助于行为金融学形成完善的学科框架。从实践角度来看,资本市场的无效率和股票价格与实际价值的偏离都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行为;在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经理人更有可能利用资本市场的非效率性放大自身的过度自信心理。因此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不够成熟,国有企业正在深化改革,还较为普遍地存在委托-代理问题的情况下,投资者和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很可能结合,从而导致股市泡沫的加剧和公司的非理性扩展并购。因而,引入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并购市场加以研究,对我国的监管主体和市场行为主体都将有重大的意义。基于转型时期的特定背景,本文在我国资本市场融资环境和上市公司特有的控制权配置格局下,综合运用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截面的静态研究与时间序列的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研究视角,以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以及低效率并购的过度投资行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在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并购投资的现状以及行为公司金融的应用前提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非理性投资者以及非理性管理者对于公司并购投融资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1)提出了基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的公司并购投融资行为的研究框架。论文结合现有文献,对国内外并购投融资行为及行为公司金融相关的研究理论和实证成果进行了梳理;在对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同时,解析市场时机理论及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在我国应用的现实条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分析框架(2)根据投资者非理性模型和管理者非理性模型,分别从公司并购动因、并购融资以及并购投资支出三个方面对市场时机选择理论和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的理论基础及模型进行解析;选取2003-2007年的上市公司样本,构建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市净率和过度自信变量对并购决策、并购融资结构以及并购投资规模的影响。(3)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弱化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有效引导公司的控制权转移以及从制度硬约束和行为成本软约束两个方面规范上市公司的非理性并购行为等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1)我国证券市场对公司定价因素对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有着重要影响。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并购双方作出了显著不同的评价,并购公司的市场价值偏离账面价值的程度要高于目标公司。(2)上市公司在选择并购融资工具时,管理者预测到的市场时机因素确实能够对公司的股权融资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从短期来看,一旦管理者认为公司的市场价格偏高,在融资工具的选择上就会偏向权益融资。(3)在非完全有效的市场中,股票定价的偏差会导致股权融资时机和供给条件的差异,进而对投资水平产生影响。对于并购上市公司而言,其股票价值被高估的程度越大,就越倾向于大规模的并购投资支出。(4)管理者的自信程度与并购决策呈现出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长远考虑,对于并购活动并未表现出与其自信程度相一致的行为偏好。(5)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与并购公司的资本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显著正相关。即过度自信导致管理者高估并购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低估决策的风险,进而选择激进的资本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6)管理者对于并购投资持有较高的谨慎态度,其自信程度与并购投资支出不显著负相关。但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进行并购投资时对现金流表现出了强烈的偏好。本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创新:第一,从行为公司金融理论这个新的视角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的融资、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拓展了行为公司金融研究的范畴,弥补了传统公司并购理论的不足,丰富和完善了并购研究的理论体系,构建了行为公司金融视角下的公司并购投融资行为研究框架。第二,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构建了高管人员过度自信对公司并购投资支出影响的实证检验模型。作为一种尝试,对于模型中的投资一现金流的敏感性分析采用经营活动和融资活动双重分析路径,实证结果比单一的现金流分析更加符合我国资本市场融资环境的现实。第三,采用并购上市公司样本来代替传统的IPO公司样本,同时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样本在时间分布上以股权分置改革为界限,通过股票全流通前后资本市场条件的对比,使得市场时机理论对公司融资行为的解释以及对股票定价偏差通过融资政策影响投资行为的解释更具有说服力。4.学位论文俞筱晓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的

1 / 6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