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失能老人长期服务的家庭支持对策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农村失能老人长期服务的家庭支持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农村失能老人长期服务需求的锐增、长期照料机制亟待完善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失能老人长期服务面临的家庭照护者不堪承受、农村失能老人长期服务中责任意识缺乏、失能老人长期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了在经济上对家庭照护者进行补偿、制度上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建立失能老人护理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作用、加强公共部门的有效支持职能的对策,以此来确保农村失能老人长期服务持续有效的发展和完善,不断提高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服务的质量。[关键词]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料;对策农村失能老人是指生活不能自理必须依靠他人照顾,即由于人体各器官、各组织功能弱化甚至发生病变而导致的在心理、生理和人体机构上丧失某些功能,不能以正常生活方式活动农村老年人。[1]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失能老人的数量逐年递增,规模不断扩大,失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然而,与庞大的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相矛盾的是我国家庭规模的日益小型化,子女外出务工、求学增多,大部分中青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对失能老年人的照料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对农村失能老人的长期服务提出了挑战。解决当前失能老人照料的繁重任务与小型核心家庭资源匮乏的突出矛盾迫在眉睫。完善家庭照料的政策支持,则是做好新时期养老的有效路径。一、农村失能老人长期服务的现状长期照料服务内容主要有:个人照料,即个人日常生活照料;健康照料,即主要侧重非治疗性的健康服务;社会心理服务,即提供咨询、精神慰藉等;④居住服务,即提供住房;⑤看护服务,即24小时生活监护服务;⑥临终关怀,即为临终者提供终前照料。也可分为生理照料、情感照料、精神照料、社会照料等。目前,国际上对对失能老人长期照顾并没有一致的定义,台湾学者认为长期照料是指对因失能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一项长期的生活照顾服务,包括日常活动辅助、心理慰藉、经济支持等,而且一般是指6个月以上的服务。这里,对失能老人的照料包括4个维度:生活维度、心理维度、经济维度和时间维度。[2]1.农村失能老人群体结构特点分析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产生大量生活照料福利需求,考验着我国老年养老与服务保障能力,成为人口老龄化浪潮中最为棘手的问题,经济贫困与福利不足又使农村失能老人生活照料问题更加凸显!当前我国农村失能老人存在“四多”特点:人口多、贫困家庭多、对家庭依赖多、护理服务及情感交流需求多。在人口方面,农村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所占比例较高。根据相关调查,截至2009年底,全国失能老人已达940万,其中农村746万,达到失能人口总数的79.36%。全国部分失能老人1894万,其中农村1524万,达到部分失能老年人口总数的80.46%。[3]其次,农村贫困家庭多,根据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仅相当于同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0%,按2009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3597万人。[4]同时,农村失能老人对家庭养老保障有着更为强烈的依赖。据调查,对于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主要由配偶、子女或孙子女招呼的比例在城市为90.8%,在农村这一比例达到97.3%,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老年人家庭雇保姆的非常少,仅占到0.3%。[5]此外,除了对经济支持的需求之外,农村失能老人的独特性还表现在其强烈的护理服务和情感交流需求。由于晚年失能,限制了农村老人自我活动的能力,在生活起居方面更加需要人性化的关照,如家庭服务、生病看护等。[6]以医疗卫生保健为例,根据调查有61.58%的农村女老年人对卫生保健服务有要求,主要集中在定期体格检查、急救处理、上门服务、健康教育、定期家访等方面。在社会交往方面,失能也限制了农村老人的外出和社会参与、限制了与家人及邻居的交流,容易使老人产生自卑感,从而加重其孤独感。根据调查,由于儿女繁忙、无暇或不愿和老年人交往,30.9%的农村老年人常常觉得孤独,与农村失能老年群体中,丧偶、独居、空巢等类型的老年家庭环境相联系,农村失能老年群体的情感慰藉问题也不容忽视。[7]2.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的需求锐增随着我国失能老人的迅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快速发展,家庭失能老人长期照料需求矛盾更加尖锐。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长期由家庭居家照料,不但会影响子女的工作、学习的状态,所有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也必然降低,主要照顾的亲属多感到心力交瘁,疲惫不堪,甚至自身的健康状况也令人担忧。失能老人家庭规模日益扩大,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目前的老年人大多有多个子女,等到独生子女一代的父辈进入晚年,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料问题将更为严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建立长期照顾服务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制度,初步建立失能老人长期照顾服务体系,是应对失能老人迅速增长的长效措施。3.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机制亟待完善当前,我国失能老年人已达到3300万,本世纪中叶将达到1亿左右,供需矛盾十分尖锐。而且我国长期照料服务机制缺乏相应的费用保障。家庭一直是失能老人的主要依托或赡养模式,子女生活负担沉重。因此我国长期照料服务机制和服务机构设施发展严重滞后,全社会预防和应对老年期失能的意识淡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建设紧迫性凸显。尤其在农村,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料机制几乎是空白,农村的失能老人基本都是靠家庭保障的方式被照料,因此,农村的长期照料机制发展滞后,亟需完善和发展。二、农村失能老人长期服务的家庭照护面临的困境1.家庭照护者不堪承受长期家庭照料的提供者们面临着三方面的压力:一是沉重的经济负担。经济负担包括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如照料者的基本生活及医疗费用等是直接费用。有些照护者因为承担失能老人的照料工作,而无法从事有酬劳动,有些照护者因为承担照料的责任而不得不经常请假、旷工等,从而造成收入损失或失去晋升机会,这些费用是间接费用。对于一些上有老、下有小的青壮年家属而言,间接费用对照护者影响更大。二是照护者身体方面的影响。长期的、高强度的照料会直接影响到照料者的健康,从事照护工作的家庭成员大多不同程度患有筋疲力尽、身体不适等疾病,从而,影响了照料提供者的生活质量。三是精神方面的影响。长期与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紧密接触,会给照护者心理上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受老人影响,照护者也会产生孤独、失落、无望、沮丧等不良情绪。同时,在照料的过程中,双方也常会发生一些冲突和矛盾,这些都会给照料提供者带来情感上的压力。[8]2.农村失能老人长期服务中责任意识缺乏支撑子女照护老人的伦理道德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子女对亲代的孝;二是宗法制度和公众舆论约束#前者使得子女对亲代具有发自内心的,宁愿付出任何代价也要照护好老人的意愿;而后者使得子代如果不履行对亲代的精心照护,将受到宗族与社区舆论的处罚与制裁因此,一些子女即使不想或没有能力尽赡养义务,但迫于严格的封建宗法制度和强大的公众舆论也会尽力赡养老人。但随着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孝道文化逐步被个人主义、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文化所侵蚀。传统的“尽其所能赡养老人、直至终老”的孝道标准逐步演变成为“给老人吃饱”的最低标准。更有甚者,即使这种较低层次的赡养标准在一些家庭也无法达到。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打骂老人是常事。这就更别说照护失能老人。另一方面,宗法制度和公众舆论约束减弱。随着人口的快速与频繁流动,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传统的“熟人社会”正逐步瓦解,更具现代性的“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理使得家庭内部矛盾已不再是外人的关注焦点,传统的舆论压力对子代的赡养行为漠不关心,宗族的约束力也逐渐减弱。因此,子代对失能老人的照护责任也就缺少了必要的监护,代际关系疏远现象必然也会越来越普遍。3.失能老人长期服务效率低下失能老人(尤其是完全失能老人)对长期照料护理有着较高的专业化、规范化要求,这对于大多数毫无准备的家庭,是一个挑战。同时,家庭也不具备长期照护失能老人的专业设施,对于相当多的失能老人家庭而言,失能老人的照护超过了一般家庭的能力,即便一些家属愿意照护老人,也是高成本、低效果。技术上的难题使得子女对于承担家庭长期照料护理力不从心,难以为继。三、针对农村失能老人长期服务家庭支持的对策1.从经济上对家庭照护者进行补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照料提供者的家庭照料责任给予充分的承认并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借鉴德国、英国、日本等早已实行的“家庭照料补贴”政策,对家庭成员因家庭照料责任而导致的养老金损失进行补贴。北京、上海等地虽然试行了高龄老人补贴制度,但这一制度没有针对失能老人。以后,这一政策还应面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为长期从事家庭照料者按月提供照料津贴,缓解其因承担家庭照料责任而不得不放弃工作或收入减少或陷入贫困而产生的压力。2.从制度上建立长期护理保险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失能老年人经济支付能力的支撑,因此它强烈呼吁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我国应从现在开始加紧研究和探索强制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在沿海发达地区或一线城市先行做一些试点,摸索经验。当然也可以先从商业保险起步,待成熟后再逐步向社会保险转型,成为社会保险涵盖的一个重要险种。3.建立失能老人护理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失能老人,特别是完全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服务问题,不仅是老人个人和家庭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严峻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应对这一挑战,需要从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更长远地角落考虑。首先要建立失能老人服务信息数据库,以社区为单位,完善辖区失能老人详细台帐及健康服务档案,特别是失能老人年龄、住址、身体状况、家庭情况、联系方式、特需服务内容等信息,全面掌握失能老人有关情况,及时向社会提供照料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搭建失能老人联络信息平台,及时、便捷地满足失能老人生活及护理需求。[9]4.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作用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民间团体组织在构建失能老人的社会安全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我国可从企业、宗教慈善及公益组织等多方面考虑,组织捐款捐助或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以有效地发挥民间团体组织对于失能老人的社会参与及保护功能。[10]5.加强公共部门的有效支持职能各级政府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筹资力度,大力发展社区长期护理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探索多元化、社会化的投资建设和管理模式。并提供一些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行管理。对特殊困难家庭中的失能老年人,政府应给予一定财政补贴,承担部分长期照料服务费用,从制度上解决失能老人的家庭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11]同时,要投入一定资金,发挥政府的组织、指导、服务、培训等支持职能,特别是要加强老年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要通过专门院校培养、在职培训、岗位训练等多种途径,对护理人员进行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训,从而提升他们的专业护理服务水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以保障失能老人的基本护理服务需求。参考文献[1]凌文豪.农村失能老人生活照料困境及出路—基于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93.[2]刘金英.城市失能老人社区照顾现状及对策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94.[3]王振耀.老龄化趋势下的中国失能老人服务现状与对策[EB/OL].(2009-12-01)[2010-08-20].[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0-02-25).[5]吴蓓,徐勤.城市社区长期照料体系的现状与问题——以上海为例[J].人口研究,2007(3):61-70.[6]周俊,王红红,喻俊等.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卫生保健需求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8(3):10-12.[7]伍小兰.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和政策思考[J].人口与发展,2009(4):70-75[8]熊吉峰,章姗.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研究[J].社会研究,2012:71.[9]欧霞,彭爱珍,王洲羿.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现状及护理服务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49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