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下文言文“四记”复习题(6、1)《小石潭记习题》1.下面一段文字写小石潭周围的气氛,其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被认为是点晴之笔,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明确:这八个字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也深深浸透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情景交融。2.下面一段文字写出了谭水怎样的特点?是如何写出的?作者又是如何描写游鱼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明确:潭水的特点是清澈。作者通过对水中鱼儿的描写,写出水的清。写游鱼,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兼用了拟人化的手法。3.用原文回答:文章第一段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潭水的一个句子是“”文中间接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四而竹树环合,寂寥无人。5.句子“凄神寒骨……邃。”流露作者什么样的感情。6.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是什么样,这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出了作者贬居生活的抑郁、悲凉。7.作者写小石潭概貌,依次写的内容是、、。下文具体写的景物是、、。8.写游鱼时,能体现水清澈的句子是这句话跟上文的相照应。写鱼时采用结合的手法。9.写潭的岸势时,文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是和。10.文章写潭上凄清的气氛,其实是流露出自己的的心情,这种写法是。11.第一段中用行动写心情的一句是。12.第一段主要是前文,点出小石潭的环境,又表现了发现小石潭的喜悦心情。试归纳作者“心乐之“的原因。(用原句回答)13.第四段中的抒情的句子是。这些句子含蓄地反映了他的处境和、的心境。14.第一节中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时,用了、、、、、等几个动词写出了作者的欣然前往;写小石潭的概貌时,用、、、2等词写出了石的不同形态,在对景物的描写中渗透着作者初来小石潭时的心情。(用原句回答)15.写游鱼既有态描写,如,又有态描写,如,其目的是为了从侧面烘托水的。(明确:7.潭水、卷石、树蔓;游鱼、岸势、环境8.皆若……依;水尤清冽;动静。9.斗折蛇行;其岸势……互。10.寂寞、凄凉、孤愤,移情于物。11.伐竹取道。12.闻水声,如……环;水尤清冽。13.四面竹……久居。寂寞,凄怆,哀怨。14.行,隔,闻,伐,取,见;坻,屿,嵁,岩;心乐之。15.静,佁然不动,动,俶尔远逝,清澈)《岳阳楼记》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②.越.明年,()③.政通.人和,()④.乃.重修岳阳楼,()⑤.增其旧制.,()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⑦.属.予作文以记之。()⑧.百废具.兴()2,翻译下列句子①.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译:。②.属予作文以记之。译:嘱托我写文章来记叙这件事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译: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3,回答下列问题①.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属予作文以记之。②.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③.概括以上文段内容?答: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④.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写滕子京的政绩,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缘由,为下文做铺垫。⑤.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努力处理政事,表现他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予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予观乎巴陵胜状...()②.在洞庭一.湖。()③.衔.远山,吞长江.()④.浩浩汤汤..,横无际涯.()⑤.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⑦.前人之述备.矣。()⑧.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⑨.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⑩.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翻译下列句子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3,回答下列问题①.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②.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③.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④.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⑤.概括以上文段内容?答:(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三,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A:①.若夫霪雨霏霏...()②.连月不开..()③.浊浪排空..;日星隐耀..()④.山岳潜形..()⑤.商旅不行,樯.倾楫摧..()⑥.薄.暮冥冥,虎啸.猿啼.()⑦.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⑧.忧.谗畏.讥,满目萧然...()B:①.至若春和.景明..()②.波澜不惊..()③.上下天光,一.碧万顷.()④.沙鸥翔集..,锦鳞.游泳.()⑤.岸芷.汀兰,郁郁..青青.()⑥.而或.长烟一空..()⑦.浮光跃.金,静影沉璧.()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⑨.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⑩.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2,翻译下列句子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4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③.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④.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宠,荣耀;偕,一起)⑤.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译: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3,回答下列问题①.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②.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答:浮光跃金。③.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答:静影沉璧。④.概括以上两段的内容?第一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第二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⑤第一、二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⑥.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已悲。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⑤.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⑥.是进.亦忧,退亦忧。()⑦.然则..何时而乐耶.?()⑧.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⑨.微.斯人,吾谁与归.?()2,翻译下列句子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②.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在朝廷里做官就为平民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⑤.微斯人,吾谁与归?5译: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回答下列问题①.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或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进”“退”分别照应什么?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②.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④.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⑤.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⑥.归纳以上文段的段意?(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⑦.文段中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定。⑧.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⑨.“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⑩.文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在下面句中用横线画出直接抒发“二者之为”的词语。答:(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综合学习:一、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二、给加点字注音谪.(zhé)守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霪.(yín)雨心旷神怡.(yí)皓.(hào)月宠辱偕.(xié)忘潜.行(qián)浩浩汤汤..(shāng)潇.(xiāo)湘属.(zhǔ同“嘱”)三,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1、微斯人,吾谁与归?(反问句、倒装句)四,朗读节奏,给下列句标上停顿。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醉翁亭记》6(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阅读训练】1、文中最能说明醉翁亭命名之意的一句话是“”。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之’与“名之者谁”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醉翁之意不在酒B、属予作文以记之C、两狼之并驱如故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写出文段中的两个成语、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本语段